書法中寫“捺”的時候,什麼情況下用正捺,什麼情況下用反捺,請大家賜教?

怕瓦落地6120


書法中寫“捺”的時候,什麼情況下用正捺,什麼情況下用反捺(也稱為點捺,寫法與長點相似),這個問題其實不難,掌握以下幾點就能輕鬆解決:


1、捺畫獨體字用在偏旁部首或者合體字中,在左邊常常將捺改成點捺,在右邊則多寫成捺畫,如“林”字,左邊“木”為點,右邊“木”為捺。

2、一字之中如有兩個以上捺畫,必有一捺寫成點捺。如下圖“食”字的第二個捺畫改成了點捺:

3、一字之中,如果有捺畫又有走之底、建字底,必然將捺畫寫成點捺。如下圖“這”字的“文”字捺畫改成點捺:

4、章法佈局上,若上下、左右存在筆畫雷同的時候,可以考慮將其中的一筆捺畫改成點捺,特別是在行書、草書創作過程中。

5、特定的、約定俗成的漢字中用點捺,例如“不”字。



點捺的出現源於字的筆畫變化的要求,對字的重心的把握、筆畫疏密的佈局和整體的美觀生動起到重要作用。掌握以上幾點,就能靈活應用。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個人覺得書法中“捺”的處理沒有硬性的要求和規定,不過結合個人學書的經驗,在楷書中歐楷和小楷多將捺寫成反捺,柳楷和趙楷此類情況次之,顏楷最少有。

如果要總結其出現的規律,大概有以下幾點。

1.字型求中工緊湊,中正平穩,不在險絕中求其美者,多將正捺寫成反捺。

2.沒有偏旁且筆畫較少中工在其中心者;

3.左右結構,且友半部分上下或者上中下結構者多將正捺寫成反捺。

4.坐船結構為了避免筆畫重複,多將坐船上部的正捺寫成反捺。

5.從章法上考慮,為求變化或者布白的考慮,不至於通篇寫法類似出現審美疲勞,或將有些字的正捺處理成反捺。

總之書法筆畫的處理考慮的因素比較多,比如字本身的結構特性、個人審美習慣、章法佈局等等。不過個人覺得在寫稍大一點的楷書甚至於榜書的時候正捺的效果要優於反捺,除非遇到同類避讓的情況。

最後,這個問題仁者見仁,如有說的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大家海涵。


一個閒人


這個要根據書法作品的章法而定,沒有固定的套路。進行書法創作時,可視具備情況對字的“捺”進行變化,使書法作品更富生動、雅緻、有神。這就叫“意在筆先”!這就叫“謀篇佈局”!

王羲之在《蘭亭序集》中的“之”中有二十多個,但每個“之”字都有變化,無一雷同。這就是書法創作高手對“捺”的處理方法,顯得靈活,裡得鮮活。在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類似這樣的變化很多,而且處理的很得當,變化的很巧妙,這些都是根據書法作品的章法佈局需要,隨機處理的,並不是刻意處理的。

凡事熟能生巧。一個書法人,當修煉到一定程度時,掂起筆來寫字時,可以隨意、放開去寫,但無論怎麼寫,寫出的字都是符合法度的,章法佈局都是合理的,用墨都是有變的。所以說,學書法,重在練,重在悟。

建議題主題主多看王羲之的行書和草書作品,特別是要多讀《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和《蘭亭序集》這兩個碑帖,在讀的同時,還要認真悟一悟,讀多了,悟透了,就會發現王羲之書法,有太多可敬和可學之處。記住,書聖就是書聖!

汝果欲學書,工夫在字外。建議書者加強字外功訓練,對書法創作會有好處的。

古人云:“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 學書法,一定要敬畏古人,一定要敬畏傳統,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法學好,才能學出名堂。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1.字無雙捺,字中雙捺必須一反一正,正捺往往是字中主筆。雙正捺違背楷則破格。

2.獨體字有可反可正的捺筆,無定例。因書寫者習慣不同而異,但必須有利於字體穩重結構美觀。

3.章法行氣要求,遇到連續長捺的字組又不能使用反捺,捺筆可以長短不一角度不一進行調整,達到靈活變化避免呆板。


二閒齋


是書法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我有三點認識:

一,從一篇書法作品的章法上考慮,一個字的上下左右,如果相鄰的字已經出現正捺,再寫時就用反捺,反之,則用正捺。

二,同一個字,如果出現兩個以上的捺畫,則應該避免重複,應該將正反捺交叉使用。如“鑫”字,裡邊有三個捺,可以寫兩個反捺,一個正捺。

三,根據字的結構來確定。一般左右結構的字,捺筆位於左側一般用反捺(或“點”),如果位於右側,則一般用正捺。如“秋”字,古代有兩種寫法,火旁在右用正捺,在左用反捺。


思友66679811


這是書法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我有三點認識:

一,從一篇書法作品的章法上考慮,一個字的上下左右,如果相鄰的字已經出現正捺,再寫時就用反捺,反之,則用正捺。

二,同一個字,如果出現兩個以上的捺畫,則應該避免重複,應該將正反捺交叉使用。如“鑫”字,裡邊有三個捺,可以寫兩個反捺,一個正捺。

三,根據字的結構來確定。一般左右結構的字,捺筆位於左側一般用反捺(或“點”),如果位於右側,則一般用正捺。如“秋”字,古代有兩種寫法,火旁在右用正捺,在左用反捺。


方圓居書法與詩詞鑑賞


這個問題,要看寫什麼書體。書體不同,寫出的捺的效果自然不同。

1,楷書。大多時候,楷書的捺,都是正捺,比如天,人,大,長等字,都必須用正捺。而且正捺,大多為主筆,要寫得剛勁有力才行。

2,行書。行書用正捺不多,許多時候都是反捺,王羲之《聖教序》裡的字,很多都是反捺,正捺也有。《聖教序》是萬世楷模的行書字帖,多看多學,在創作的時候,就自然知道什麼時候用正捺,什麼時候用反捺了。

3,草書。草書用正捺的很少,大多數都是反捺。因為草書很多時候都是連綿而下書寫,一個字反捺,能起到承上啟下的牽引作用,如果用正捺,就失去了牽引之力。

4,隸書。隸書用正捺,而且捺厚重,捺尖有挑出之筆意,有的捺則很鈍。橫畫的一波三折末尾,也有正捺之意。

以上四種書體,用正捺最多的是楷書與隸書,用反捺最多的是行書與草書。多看古代字帖,多臨習,就會掌握捺的寫法。


歸真的書畫與文字


對於書法中的捺,什麼時候用正捺?什麼時候用反捺?沒有固定的格式。在進行書法創作時,可根據書法的結字佈局,對字的“捺”進行正反變化使用,使書法作品生動、飄逸、形神兼備。

書法創作高手對“捺”的處理得都非常靈活,且變化多端,儘量不出現雷同。比如書法相臨的字都有捺畫,就要有所變化。

俗話說:熟能生巧。一個書法人,當修煉到一定程度時,會對捺畫運用自如,正反搭配得當,佈局規範合理,章法美觀大方。

要想在書法中運用好捺畫,還要多讀、多臨名帖,同時,還要認真學習和領悟書法大師的使用方法。只要勤學、勤練,就一定會把書法中的捺寫好。


書法樂趣


根據書法章法而定


大眾喜歡


楷書字無雙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