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常回來看看


記得常回來看看


記得常回來看看


記得常回來看看


3月17日一大早,“江岸方艙一家親”的微信群裡就開始響個不停。因為這天,與“家人”告別的日子到了。根據安排,17日,承擔方艙醫院任務的援鄂醫療隊陸續開始撤離。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艙友們還是覺得消息來得太快,心裡有太多捨不得。“我們也是前一天晚上才知道的,”得知醫療隊要撤離的消息後,曾在江岸方艙醫院住了20多天的彭黎明心急如焚,連夜組織艙友們聯繫採購草莓,準備送給醫護人員路上吃。

“大家能力有限,且都還在隔離,沒法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送給醫療隊。雖然一點草莓不足以表達我們的感謝之情,但他們要走了我們什麼都不做的話,心裡過不去。”彭黎明說出了許多艙友們共同的心聲。雖然相處的日子只有20多天,但彼此的情誼卻已經深深種下。

由於很多艙友仍在隔離點接受隔離,不方便去送行,大家便在群裡“列隊”送別與感謝。“雖然我愛的人走了,但同他一樣在生死線上瀕死掙扎的眾多武漢人,因為你們的到來才從死神的手中逃了出來!謝謝你們,為湖北拼過命!”一位艙友在群裡留言說道。除了感恩和祝願,熱情的武漢人民不忘盛邀醫療隊員們他日再來:記得常回來看看,到時候一定熱情款待!

難捨難分的,不止是日夜相處的艙友們,還有艙裡的其他工作人員。

張劍兵是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紀工委的一名普通紀檢監察干部,江岸方艙醫院建成後,他主動請纓,到那裡24小時駐守,負責“艙內”的生活物資供給工作。

“希望你們有空再來,到時候我開車去接你們,帶你們在武漢好好轉轉,看看武大的櫻花,東湖的綠道,還有戶部巷,盤龍城遺址……”在送別醫療隊員時,平日裡沉默寡言的張劍兵突然話多了起來,因為他知道,這次再不說,以後見面的機會可能就少了。

“這些醫療隊員真是太讓人感動了,每次我問他們有什麼困難的時候,他們都趕忙說沒有沒有。”武漢市東西湖區衛生健康局醫護培訓中心工作人員劉君,曾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指揮部後勤工作專班醫療組負責非醫療物資的發放等工作,也正是通過這段時間工作上的接觸,她還與幾個援鄂醫療隊隊員成了好姐妹。“我們以後肯定還會再約著見面的。”劉君堅定地說。

武漢的許多普通市民們,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跟這些逆行的醫護人員們道別。

在武漢市郊區經營草莓園的華師傅一聽說草莓是要送給援鄂醫護人員的,馬上應了下來。自己人手不夠,華師傅就找來幫手,凌晨3點大家就爬起來採摘,生怕趕不上送給返程的醫護人員。

還有許多武漢市民在陽臺齊聲高喊:再見了,謝謝白衣天使!

更多的人們,則是通過在群裡或網上留言,表達著自己的不捨和感謝。“看到醫療隊撤離的新聞後,大家都自發在樓層群裡接龍,表達感激之情。”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紅橋社區居民周曉紅說,“雖然他們也看不到,但這就是此時此刻我們最想說的話。”

“幸好相遇,幸好有你們。”送走醫療隊後,曾在方艙醫院裡當志願者的聶琴,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邢婷婷 採訪 李芸 設計 通訊員 武漢市紀委監委 張易博)

中國日記·3月17日 | 這次,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中國日記·3月16日|國門這樣守,百姓才放心

中國日記·3月15日 | 小石榴出院了

中國日記·3月14日 | 都是命運共同體,一起戰疫,刻不容緩

中國日記·3月13日 | 紀檢監察干部在抗疫一線當外賣小哥的日子

中國日記·3月12日|保護色,都需要

中國日記·3月11日 | 致敬,英雄的武漢人民

中國日記·3月10日|“我們下班了,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