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楷書最厲害的是誰?為什麼?

石間煙霞


題主你好,我是青翁書法,很高興與你交流。

你提到明清兩代楷書最厲害的是誰?青翁不能給你一個標準答案,明清兩代書法名人輩出,各領風騷,實乃“文無第一”。

以下列舉明清書法代表人物,供君參考。

明朝書法四大家:張瑞圖、董其昌、邢侗、米萬鍾並稱“晚明四大家”。

在“晚明四大家”中,邢侗學二王,可以說不失羲、獻風貌;董其昌是帖學一路書法的集大成者;米萬鍾則繼承米芾的家傳之法,張瑞圖擅眾家糅合。

其實還有一個堪稱“最厲害”,那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後自成一派。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清朝書法四大家:清朝前期書壇的主流是帖學派,康熙好董,乾隆好趙,董趙書風風靡天下,明初之“臺閣體”至此演變成以黑大圓光為特徵的“館閣體”,代表書家有: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等,四人被稱作“清四家”。

上述也不能一概而全,還有一位成親王,不學“館閣體”,畢生只學趙孟頫,可謂趙的忠實粉絲。

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少字鏡泉,從號少廠,又號鏡泉、即齋,別號詒晉齋主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第十一子。

以上拙見,祝君更上層樓!


青翁書法


明清兩代楷書最厲害的是誰?為什麼?這個最厲害的標準還真的有點為難,畢竟審美因人而異,每個名家能留名書法史都是有其個性特點。如此,只能看圖來評價了。

一、明代文徵明楷書明妃曲

二、明代蔡羽楷書遊金陵詩扇頁

三、明代黃道周楷書孝經頌

四、明代張瑞圖楷書王蒼坪墓誌

五、明代楷書一覺庵銘

等等,很多的明代名家找不到其楷書作品,大部分都是以行書和草書為主,如:董其昌、徐渭、王陽明等。

六、清代翁方綱楷書佛公祠記

七、清代王庭楨楷書躍淵閣記

八、清代曾國藩楷書竹遊記

九、清代朱耷楷書心經

十、清代梁同書楷書從妹汪安人傳

等等。

其實,對於明清兩代楷書最厲害的是誰,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書家,個體因為成長環境、教育程度、閱歷不同等諸多因素審美而異。

有不同看法的朋友留下評論一起探討。


書法有云


晚清林則徐先生,在青年時期,受佛教思想薰陶,常常忙中抽閒背頌佛經,他說:"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林則徐曾用蠅頭小楷寫《阿彌陀經》等五種經咒,終生帶在身上。經本只有四寸多長,三寸多寬。當上海佛學書局要再版他的經文抄本時,經放大影印,才能看清其中的文字。

他的書法學鍾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等。在楷書方面尤喜文徵明和董其昌書法。在它的楷書作品中,有這兩家楷書的影子。

林則徐小楷《佛說無量壽經》,筆法精妙,文雅而清健有力。書於道光17年(1837年),林則徐52歲,為宮保尚書陶澍賀壽。藍色紙張,冊頁,金泥。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收藏。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小楷書法作品《佛說無量壽經》為林則徐先生書。)


神韻軒書法


明代傑出的畫家、文學家,也是著名的書法家文徵明是當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的書法可以說是明代書法的代表,而他的小楷在當時堪稱無人能比,被譽為明代楷書第一人。

(下圖第一行三幅是文徵明小楷作品)

清代的姚孟起是最為傑出的楷書大家,他臨寫的《九成宮》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被譽為第一臨貼範本。

(下圖第二行三幅是姚孟起臨寫的《九成宮》作品)








黎陽紅哥


文徵明

是明代傑出的書法家,大致可分兩大類風格:一是以王羲之《聖教序》筆意為主所寫的行書小品;一是以黃山谷筆意書寫的大行楷。這是需要相當深厚的功力和藝術感理解能力的,古代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大家可以做到,文徵明是其中一位,現今,恐怕是沒有了)。當然他並未停留在這個階段,而是入後知出,對古法進行了精研和揚棄,最後取得適合自己的筆法。當代很多喜愛書法的人都比較推崇文徵明,即使是對書法一知半解的外行人看了文徵明二點書法後,也被他的書法風格和書法神采所傾倒,幾乎很少見有對文徵明書法指出缺點的人。恐怕這樣的成就也只有晉唐的大家可以達到了。




佛心victory


趙孟頫


捨我其誰186


明代楷書大家文徵明,清代楷書書法家是姚孟起


龍玉珍怡然齋


應該是趙孟頫。

僅僅就他的書法水平來說,已經是開創了明清兩代書法風氣的先河,五百年來此一人。

可以說,趙孟頫,他以一人之力開創了元明清三代書法藝術的審美先河。對古人來說,他說帖學書法集大成者,對後人來說,他是明清五六百年書法藝術的祖師爺。

因此相對趙孟頫來說,往後的董其昌和文徵明,他們的書法地位自然是比不上趙孟頫的。


小亞尼號


傅以漸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一甲一名進士,為清朝開國後第一位狀元,授弘文院修撰。歷官國史院侍講(順治八年)、左庶子(九年)、秘書院侍講學士、少詹事、國史院學士(十年)。1655年因“條上安民三事”,獲得順治賞識,加太子太保,改國史院文學士。先後擔任《明史》、《太宗實錄》纂修,以及太祖、太宗聖訓並通鑑總裁。又被指派作《資政要覽後序》,撰《內則衍義》,複核《賦役全書》。順治十五年,和學士李霨一起主持會試。不久,加少保,改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傅以漸官至一品又加封太子少保,成為封建皇朝中極其少見的“超一品”官員。後不斷上書請求退休,迴歸故里。終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解任。逝世於清康熙四年(1665年)。






茶葉城


應該是王鐸,王鐸是明末清初書法界最閃耀的名星,他的書法被後人稱讚“今王勝先王”(后王指王鐸,先王指王羲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