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你是否會覺得男人心其實也是海底針?

他們熱情起來會讓人感覺很甜蜜;

但是,他們冰冷起來也會讓人內心很抓狂。

無非就是想讓他們能多關心一下自己而已,

但是,最後往往都是以冷戰或者爭吵收場。

被譽為“英國文壇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談幸福婚姻的通關秘籍時,就曾說:“所有人都得去愛的學校補課,愛是一個通過學習獲取的技能,而不是本能。”

這裡,我就想為大家推薦一部教女人如何機智與男人相處、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女誡》。

看到這裡,很多人肯定想罵我了:這不是一本宣揚“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糟粕嗎?

請相信我,同為女同胞,怎麼會禍害大家呢?

到底是不是糟粕,那就煩請大家給我幾分鐘的時間,我會為大家解析這本書蘊含的真正深意。

相信慧眼如你,一定也會贊同我的觀點。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首先,我們來看看,《女誡》的作者是誰?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書》的作者——班昭。

因為她的夫家姓曹,所以也被世人尊稱為“曹大家(音 姑)”。她與卓文君、蔡文姬、李清照並稱為“古代四大才女”

由於班昭續寫《漢書》的成就,再加上她本人品性高潔,當時的漢和帝就召班昭入宮,成為後宮皇后和嬪妃的老師。《女誡》就是她們當時主要的教材。

在這幫身份顯貴的女弟子中,班昭就親手調教出了後來東漢歷史上政績最好、聲譽最高的皇太后——鄧綏。

如果說熟讀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那鄧綏,就是憑藉班昭的《女誡》,從後宮一個貴人,快速逆襲成了皇后,寵冠後宮,直至成為掌握大漢朝政16年、政績顯赫的皇太后。

班昭這樣一個有才學、有見識的女人,又調教出了一代賢后,怎麼可能會寫出一部宣揚“男尊女卑”的糟粕之作呢?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班淑傳奇》鄧綏劇照

我比較相信電視劇《班淑傳奇》中,班昭自己對於這本書的解釋:“自周朝以來,一直都是男人治世,女子羸弱,想要好好地生存下來,就必須要學會審時度勢,以柔克剛。我這卷《女誡》,說穿了,不過是教她們把握如何與男子相處的分寸而已。只是讓男人們看著舒服一點,在言辭上稍作修飾罷了。”

現在,你是不是有了學習這本書的願望呢?

我認為,對於現代女性來說,要想抓住男人的心,應該著重關注《女誡》中闡述的以下三個要點。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班淑傳奇》班昭劇照


女人要善於以柔克剛、懂得“示弱”

“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

俗話說“撒嬌的女人最好命”。承認女性比男性弱並不可恥。而且從生理學上來說,確實是男強女弱。

但是,隨著社會追求開放,新時代的知識女性就被強行貼上了果敢獨立、不向任何人低頭的標籤。其實,這又何嘗不是束縛女性的另一層枷鎖。

班昭在《女誡》中寫道:

“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

女人應該多在男人面前示弱,彰顯女人柔美的一面,而不是處處飛揚跋扈,不給男人面子,非要爬到男人的頭上不可。

在男人面前示弱,不但可以照顧到他們的面子,還能滿足他們的虛榮心,激發他們的保護欲。

再好脾氣的男人,都是希望被女人崇拜的。

撒幾句嬌、說幾句好話就可以解決的事情,為什麼要搞得劍拔弩張、不可收場的地步。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屬水的女人就更應該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流淚。

女人的眼淚不一定是軟弱的表現,配合著略顯委屈的哭訴,可以是威脅,可以是進攻,可以是指責,也可以是關懷,可以讓男人為她們“上刀山、下火海”。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班淑傳奇》班昭劇照


鄧綏,就是靠著“示弱”,成功讓漢和帝“衝冠一怒為紅顏”,廢了當時的陰皇后,使自己成功坐上皇后的寶座。

當時漢和帝劉肇(音zhao 四聲)生了一場大病,嚴重到險些駕崩。鄧綏衣不解帶地服侍漢和帝,表現得非常賢惠。而當時的陰皇后,不但不服侍於病榻前,還以為漢和帝這次是熬不過去了,就對周圍的人說:“等我當上皇太后,必定要滅鄧氏滿門。”

鄧綏聽說之後,便十分委屈地哭了起來。當然這個哭,不可能是嚎啕大哭;而且這個時候也不能光哭不說。


鄧綏一邊抹眼淚,一邊委屈地對周圍的宮人哭訴道:

“我用盡誠意來侍奉皇后陰氏,不料竟得不到她的庇佑,而將獲罪於天。婦人雖然沒有從死的道理,然而昔日周武王有病,周公以自身為周武王請命;楚昭王有病,越姬實現昔日心誓,自殺從死。我惟有一死上以報皇上的恩寵,中以解除我鄧氏宗族的災禍,下不讓皇后陰氏蒙受把我弄成人彘的譏諷。”

說完,鄧綏便要服毒自殺。當著這麼多宮人的面,她當然不可能死成。

後來,漢和帝大難不死,病痊癒了。


這時,自然有勤快的宮人將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漢和帝。漢和帝一聽,立馬火冒三丈。


此次重病,鄧綏不但服侍周到,還想陪著自己去死,可見她是有多愛自己;


反觀陰皇后,自己還沒死呢,就想著做皇太后、執掌大權,還要殺掉自己愛妃的滿門。


在漢和帝的心裡,誰是天使,誰是魔鬼,真是高下立見。

正好,這個時候又有人舉報陰皇后和其外祖母行巫蠱之事,詛咒漢和帝。


行巫蠱之事,在漢朝可是不容原諒的大罪,漢和帝立即廢了陰皇后。

而在這整個過程中,鄧綏,除了那一番哭訴,一句多餘的話也沒有說。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女人要懂得適可而止、但也要保持底線

“夫婦之好,終身不離。房室周旋,遂生媟黷(音 褻瀆)。媟黷既生,語言過矣。語言既過,縱恣必作。縱恣既作,則侮夫之心生矣。”

班昭認為,夫妻雖然是一生一世的,但是如果夫妻二人成天共處一室,關係太過親密,就會生出輕慢和不莊重的態度。這樣,就很容易說一些過分的話,而這些過分的話就會激化矛盾,產生爭吵。妻子勢必會對丈夫產生不滿情緒。

班昭告訴女性,不管夫妻關係多麼親密,都要保持距離感,距離產生美。

同時,妻子不能對丈夫說太過分的話,即便是爭論,也要適可而止,不能生出不滿情緒,進而侮辱對方。不然,都是會影響夫妻和諧相處的。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就好比在這次疫情中,大家都被迫宅在家中,夫妻共處一室的時間也陡然增加。有些夫妻,不但沒有增進之間的感情,還生出許多的矛盾,導致疫情結束之後,離婚的比結婚的還多。

歸根究底,就是因為夫妻之間距離過分親密,片刻不離,最後反倒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了。


這種特殊的時候,吵得兇了,連出個門躲清靜的地方都沒有,更別說找人喝個酒吐吐槽了。

《女誡》中的“婦言”也強調:“不必辯口利辭也。

女人在和男人說話或爭吵時,言辭和內容都要加以選擇,不要把話說得太絕,要懂得適可而止。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

男人最不喜歡聽到女人的惡語傷人。

正如張小嫻所說的那樣:

“所謂得體,就是有些話不必說盡,有些事不必做盡。”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當然,班昭在《女誡》中並沒有要求女性要一味毫無原則地去討好和迎合男人。女人對男人的寬容、體貼也是有前提條件的。這個前提,就是男人本身對待女性的態度。

“夫婦之道,參配陰陽,通達神明,信天地之弘義,人倫之大節也。是以《禮》貴男女之際,《詩》著《關雎》之義。”

《禮記》是“四書五經”中的一“經”,其中共收錄了包括冠禮、婚禮、燕射禮(交往禮)、喪禮和祭禮這五大禮在內的49篇論文。

而《關雎》則是《詩經》中的第一首詩,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表現了男主人公對淑女的嚮往,以及對其瘋狂的相思和追求: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班昭在《女誡》中引用了《禮記》和《詩經》中的《關雎》,認為夫婦相處,要互相以禮待之,要以相互愛慕為基礎,婚後男子仍要不忘當初的愛慕之情,用彈琴鼓瑟來親近妻子,用鍾奏樂來使她快樂。這樣夫妻相處才會和諧。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夫不賢,則無以御婦”

班昭強調,身為丈夫,要是沒有賢德的品行,是無法駕馭領導妻子的。

丈夫首先要具備君子良好的品德,對待妻子要像君子對待淑女一樣,充滿愛慕之情,時常將妻子放在心中想念;同時,還要遵守禮法,尊重妻子,符合人倫大節。不然,他是不配獲得妻子的尊重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那個男權社會,班昭就極力反對男人在動怒時家暴妻子:

“夫為夫婦者,義以和親,恩以好合,楚撻既行,何義之存?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義俱廢,夫婦離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作為夫妻,應按照禮法親善和睦,相互恩愛,親密合作。鞭打杖擊,哪裡有什麼禮義存在?

譴責呵斥,哪裡有恩愛存在?禮義恩愛都沒有了,夫妻也就分道揚鑣了。

這裡,其實班昭是在教女人,對待男人,除了寬容以外,也要保持自己的底線。這個底線就是“道德禮義”,男人不能違反《禮記》裡面所述的禮儀規範。

如果男人僭越了“道德禮義”這條界限,出現了“打老婆”的暴行,是不配獲得女人的尊重的。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女人無論出門還是在家都要會打扮

“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

“出無冶容,入無廢飾。”

在班昭看來,女人德行再高,沒有得體端莊的妝容也是吸引不了男人的。

男人都是視覺動物,永遠喜歡年輕貌美的女人,不論他的年紀大小、結婚與否。

沒有哪個男人是不希望美人在自己跟前晃悠的,除非他眼睛瞎了。

所以,即便是當時已經五十四歲的班昭,也強調,女人雖然不需要打扮得多麼豔麗,但是要及時清洗衣物,保持服飾的光鮮整潔,還要按時沐浴,保持身體乾淨,著裝和打扮要得體。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最重要的是,女人不能只在出門的時候,才想到打扮自己;在家的時候,也不能披頭散髮、穿得太隨便。

《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也曾在她的書中表示:

“打扮不僅僅是修飾,它還表明了女人的社會地位。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她越是需要工作,絕佳的外貌對她就越有利;姣好容貌是一種武器,一面旗幟,一種防禦,一封推薦信。”


奧黛麗 • 赫本也曾說:

“女人的容貌是她不可或缺的資本。”


就算是驚才豔豔的鄧綏,也還是靠容貌在後宮眾多佳麗中勝出,獲得漢和帝的寵愛的。

據《後漢書》記載:

“後長七尺二寸,姿顏姝麗,絕異於眾,左右皆驚。”

由此可見,女人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僅僅靠脾氣和順還是遠遠不夠的。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如果女人認為,既然都結了婚,那就不需要刻意打扮自己,尤其在家還要看孩子、做家務,打扮得那麼漂亮幹什麼?


一個不會打扮自己的女人,即使長得再漂亮,也不會是男人眼中的美女。


時間久了,很容易成為男人眼中的“黃臉婆”,變成男人不喜歡的“三心女人”:留在家裡放心,想起來傷心,看著噁心。

班昭在《女誡》中還反覆強調,女人不但要善於打扮自己,還要兼顧內在美。


只有高貴的氣質和精緻的外形統一起來,才可以被稱作美女,才可以既抓住男人的眼球,又抓住男人的心。

教女人如何抓住男人心的經典教科書,卻被誤解了1000多年

結束語

《女誡》,說到底就是在當時那個大環境下,一本教女人如何與男人相處的“生存攻略”

或許,身為宮廷教師的班昭,在她那個時代,就已經悟出了: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班昭所處的時代,本就是一個“重男輕女、一妻多妾”的時代。

身為女人,要想有所建樹,在男權社會掙得一席之地,勢必要認清現實,懂得修身養性、以退為進。

班昭決不是人們眼中那個一味強調“男尊女卑”的目光短淺之人。


否則,她也不會成為政績超越漢和帝的一代賢后──鄧綏的“閨蜜”加“幕後軍師”,在死後,享受“國葬”之禮。

孟子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我們對於《女誡》,要採用辯證的態度來進行研讀,加以分析,學習書中的精華,學以致用。

有鄧綏這樣成功的例子擺在那裡,還愁不能抓住男人的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