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給孩子留下的心理傷痕

這部只有6分多鐘的定格動畫短片,看完後真心推薦很多人。因為有時候我們作為家長,很難清晰的判斷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如何給孩子造成的傷害。

一時情緒給孩子造成的肉體傷害,是可以看見的,是可以時刻提醒著我們和旁觀者,但有一種傷害卻是比肉體傷害還要嚴重,卻產生與無形、無痕,卻在全世界範圍內與日俱增。

這部短片中反映的故事,就是真切的對我們們現實生活的一種折射的呼喊。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環境,也是形成完整人格的地方。然而,假如家是一座冷冰冰的冰窖,一個天真稚嫩的孩子,將遭受怎樣的境遇?

法國短片《傷痕俱樂部》| 家庭“冷暴力”給孩子留下的心理傷痕

01、定格動畫下的黑色幽默敘述方式,反觀家庭暴力對孩子成長的隱匿傷害。

本片是法國著名動畫院校Supinfocom Rubika的六名學生共同完成的畢業設計,這部電影的出發點“傷痕”代表著孩子們童年時期的創傷,這種傷可以是身體上的傷害也存在心靈的創傷。

短片採取了定格動畫的方式,以孩子的視角和旁白對話敘述平常的故事,將故事基調定為普通兒童群體短片。

這部短片取材是普通社區的孩子們,現實版場景設置,但導演在人物設定上做了隱喻性標識,為主角小男孩身上設定了閃閃發亮的“藍色傷痕”,誇張的視覺化效果,展現了一種別樣的藝術效果。

小男孩對於朋友們“超能力”旁白講解,充滿了“黑色幽默”,把垃圾拼湊當做科學發明,把掩蓋鼻青臉腫傷痕的女孩,當做世界上最會打扮的女孩,把蝸牛比賽當做最有智慧的遊戲設計等。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7年11月發佈的研究報告《熟悉的面孔:兒童與青少年成長中遭遇的暴力》,全球範圍內,有四分之一的兒童,相當於1億7600萬兒童與遭受親密伴侶暴力的母親生活在一起;

全球2-4歲兒童中,有四分之三(約3億人)曾遭受家中養護人的心理攻擊或體罰。

究竟有多少兒童遭受過暴力?兒童暴力,包括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忽視等四種形式。據估算,遭遇暴力的中國兒童中,26.6%在18歲以前受到過身體虐待,19.6%受到過精神虐待,8.7%受到性虐待,26%受到過“忽視”類冷暴力。

法國短片《傷痕俱樂部》| 家庭“冷暴力”給孩子留下的心理傷痕

本部短片創作者們希望通過短片讓觀眾重視兒童的心理痛苦,尤其是那些由自己的父母家庭所造成的心理問題,受到家庭暴力的兒童群體。

“黑色幽默”作為一種美學形式,屬於喜劇範疇,但又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的劇情。這部短片的黑色幽默存在突出大人的荒謬與孩子錯誤認知的反差,孩子天真的觀點,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個人之間的互不協調,並把這種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淒涼和反思。

小男孩的娓娓道來,讓人們感受到自己的童年記憶,引發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的認知對比,感受孩子們內心最深處的需求和渴望,引發成人對孩子的成長關注。

02、短片中多層隱喻和反諷,多維度展現孩子受到的心理創傷

影片很特別的一個地方就是它的名字。負空間就是物體之間的空間,在畫面中的作用類似於國畫裡的“留白”。而在影片中,它更是被賦予了多種特殊的意義。

  • 紅色傷痕和藍色傷痕

男孩的特殊朋友們身上都有紅色的傷痕,紅色傷疤代表著肉體上的暴力殘害。

法國短片《傷痕俱樂部》| 家庭“冷暴力”給孩子留下的心理傷痕

而男孩的身上,是特殊的藍色傷痕,代表著隱形的心理上的暴力殘害。

傷疤對於孩子而言,本能的反應就是排斥,而Finn代表的這一類孩子,他們懵懂、善良,在殘缺的童年中,獨自成長。

片中有一個很美的比喻:傷疤似星辰一般。其實星辰並不如表象的那般美好,隱藏在背後的是心靈的彌散與脆弱。

短片圍繞著“傷痕”展開敘事,孩子們因傷痕在一起,男孩對於“傷痕”的認知轉變,“傷痕”對於每一位孩子的傷害和痛楚。“藍色”和“紅色”的區分,是引發觀眾的討論,關於家庭暴力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冷暴力並不比肉體暴力更“美麗”。

法國短片《傷痕俱樂部》| 家庭“冷暴力”給孩子留下的心理傷痕

  • 空間中冷色調與暖色調的強烈對比

短片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在不同空間,分為冷暖色調強烈的對比運用。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即便各自帶著醜陋的傷痕,依舊在溫暖的光影中展現兒童的天真快樂,純淨的心理狀態。即便在男孩獨自在家裡自言自語,也是暖色調的。展現在母親欺騙他傷痕因為自己撓自己,當他發現並非如此,也沒有反駁母親,暖色調中代表著他本身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愛意。


法國短片《傷痕俱樂部》| 家庭“冷暴力”給孩子留下的心理傷痕

而隨著敘事順序,跟著男孩回到家裡,媽媽存在的客廳運用了陰冷暗沉的空間渲染色調,展現家庭氛圍的同時,也展現冷暴力下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家庭陰影隱喻。

  • 藍色星辰

他的朋友們身上常常帶著紫紅色的印跡,有人耳朵被擰青,有人臉上總是貼著創可貼,Finn也有印跡,但與他們不同,他的皮膚下透露著某種閃亮的藍色星辰......

用“藍色星辰”隱喻“冷暴力”表現程度。冷暴力有隱形性,不易發現,不容易表達,持續時間長。

法國臨床精神學者瑪麗-弗朗斯.伊裡戈揚在《冷暴力》一書中提到:“冷暴力”不同於暴力,它是一種“精神虐待”。而兒童精神上的創傷是無法言表的,內化在孩子的人格和內心中。

藍色代表精神上的憂鬱,星辰代表父母與子女的距離。在影片的敘事高潮中,母親冷漠的推開男孩那一瞬間,屋子裡瞬間化為全部的藍色星辰,猶如能量集聚在男孩身上,這一情節採用了誇張意向表達,展現父母帶給孩子無法具象表達的兒童心理傷害。

法國短片《傷痕俱樂部》| 家庭“冷暴力”給孩子留下的心理傷痕

03、家長對孩子的“冷暴力”不只冷漠一種

家庭暴力一直以來都是當今社會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家庭暴力無論是言語舉動的冷暴力還是對身體上的暴力傷害,對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持久的巨大的傷害,而這種傷害,有時能影響人的一生,沒人願意受到這樣的傷害,但孩子卻沒有選擇……

由於冷暴力具有一定隱蔽性特點,很多家長往往犯了這種非肢體傷害的暴力行為卻渾然不知。具體來說,親子之間“冷暴力”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方式:

1、威脅恐嚇

有一部分父母經常對孩子用威脅恐嚇的方式教育,如“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你有本事就離開這個家”“滾出去就別再回來”,並自我合理化,是為了子女好,管教孩子的一種方式。

然而,實情是內心責怪孩子,擾亂了父母本身的生活秩序,孩子長期籠罩在這種無形壓力之下,無法自由表現自己,易產生擔驚受怕情緒,做事畏手畏腳,不敢積極行動。

2.侮辱蔑視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期望,經常會chu'xian“笨得像頭豬一樣”、“全班沒有比你蠢的了吧?”等等。

魯迅先生說:“小時候,如果你不把他當人,長大後,他就成不了人。”如果孩子長期面對侮辱、蔑視,自信心就會嚴重受挫,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對自己的錯誤產生恐懼心理。

3.不理不睬

家長享受自己私人時光,有些父母在感覺受挫後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心態,對孩子不理不睬、消極應對,無視孩子的存在。經常打發孩子一邊兒玩去,經常說“別煩我”。

電影《少年的你》中,魏萊是一個學習上被父母嚴格要求,行為上卻又極度放縱的女孩兒。當她下跪求遭受校園暴力的陳念不要報警時,恐慌之下說出:“我不想復讀了,因為復讀,爸爸已經一年沒跟我說話了。”

當孩子渴望的愛無法達到期望時,孩子會認為是自己的無能導致父母不再關注自己,他們會內疚、自責,從而對自己感到失望。

4.包辦替代

現在很多家庭的父母,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過於寵愛,為孩子包辦一切事情,早早就規劃好他們一生的道路和發展方向,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什麼就給什麼。

然而這種包辦替代和溺愛的方式無意中卻構成了對孩子的精神虐待。因為他們被剝奪了切身體會生活的權利。

法國短片《傷痕俱樂部》| 家庭“冷暴力”給孩子留下的心理傷痕

04、如何能夠停止“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

家庭心理學家基爾斯汀·達文認為,對孩子不理不睬、侮辱、譏諷、威脅、過分溺愛、給孩子過分壓力等,都可以把它們稱之為冷暴力。短片中的男孩遭受的正是這種沒有醜陋傷痕的冷暴力。

學會調整情緒,教育孩子之前加速自己的成長

有些父母雖然意識到“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但當情緒失控低迷之時,還是會不顧後果的傷害孩子,尤其現在很多父母婚姻不和睦,工作壓力較大,長時間處於應激或心理失調狀態,情緒比較浮躁時。

當意識到調節情緒是一件艱難的任務,可以選擇給自己一個“暫停"的時間,從孩子眼前消失一段時間,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獨處或通過做運動、找朋友聊天等其他方式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等心情平和下來再面對孩子。

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都是用加速的成長方式追上孩子的速度,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儘量讓自己成長,而情緒穩定是給孩子一個最理想的家庭關係。

②溝通永遠是讓人與人重歸於好的一道橋樑

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能否溝通以及溝通的質量如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與親子關係的質量互為因果、互相影響。

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正在對孩子進行冷暴力傷害,就試著換一種溝通方式,帶著好奇的疑問提出一個開放性問題,也許將是一場好的對話的開始。

長期受到冷暴力的孩子,任何時候都渴望父母的真誠關心和愛意,不需要過多的溝通技巧,只是一句真誠的詢問,都是連接孩子的最好問候開始。

③有嚴重冷暴力傾向的人,都曾有心理創傷,心理治療刻不容緩

《冷暴力》一書中說:“出現在家庭裡的精神虐待會產生無法打破的相互聯繫,一代接一代傳下去。”

很多人,在原生家庭裡熬過了二三十年,逃離了來自父母的冷暴力,卻發現,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居然也會用冷暴力,變成自己曾經最厭惡的樣子,將冷暴力的利刃,揮向自己的子女。

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語,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心理醫生的治療,化解曾經自己曾受到的心理傷害,及時止損,正視問題的根源,才有正能量去愛護孩子。

法國短片《傷痕俱樂部》| 家庭“冷暴力”給孩子留下的心理傷痕

寫在最後

這部短片讓觀眾以孩子的角度看到心理疾苦演化的過程,無論是忽視還是暴力對待,會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印記。而冷暴力的心理傷害,可怕在於無痕跡、無流血,卻一點點讓孩子失去快樂和靈魂。

孩子的成長中遭受的心理傷痕,是沒有創口貼可以用的,只有期盼父母能夠早一天改變。

  • 作者介紹:榮榮透過影視看世界,透過閱讀看人生。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