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03.24,週二。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中卷P738-749

11章~因信稱義的定義02~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讀書筆記要點總結與反思:

——因信稱義與因行律法稱義截然不同,甚至不能共存。

人要想獲得基督的義,必須棄絕自己的義。只要有任何行律法稱義的觀念存在心中,人就有自誇的根據。人因行為所得的獎賞是應當的,不是恩典。

——要警惕那些幻想某種信心和行為混合稱義的主義。

——重生之人的善行,也無法使他們稱義。

反思:基督徒得救後的好行為,與稱義無關。這種行為包括了未重生以前的不屬靈的行為和重生後的屬靈的行為。

——天主教的問題在於,教義上將恩典和善行混為一談。

他們認為稱義是聖靈幫助人行善,而非神白白歸給人義。教父奧古斯丁的問題在於,他將我們藉著聖靈重生的恩典歸在了成聖的名下。

——聖經裡教導稱義的順序是:首先,神以他聖潔、白白的愛迎接罪人,恩待人的起因完全在神自己。然後,神使罪人感到他的良善,從而對自己的善行感到絕望,最終確信救恩完全來自神的憐憫。他雖受聖靈重生,卻相信稱義並不在乎他現在所能行的善,唯獨在乎基督的義。

—律法與福音的區別01:前者將義歸於人的行為,後者則教導神為白白的義,完全不在乎人的行為。

——福音與律法的區別02:福音的義與行為無關,反而完全在乎神的憐憫。

——反思:三自團體因愛稱義的謬誤。

愛是全部律法的總綱。但這愛並不能讓人稱義,因為任何聖徒的愛,都是人的愛,都是不完全的。

——因信稱義是指“唯獨”藉著信心,任何信心以外的加添,都是謬誤。當聖經教導律法無法使人稱義時,這律法包括了所有的禮儀律和道德律。

反思:信心本身 不能讓人得救,但信心是帶人到基督面前並得以蒙恩得救的唯一途徑。

——行為的價值,不在於行為本身的好壞價值,而來自於神對這行為的喜悅

行為價值,在於人藉著這些行為表達了他對神的順服。

——反思:對因信稱義解釋路徑的對錯判斷。

正確:信心——基督——恩典——稱義。

錯誤:信心——聖靈——仁愛——好行為——稱義。

錯誤:信心——基督——聖靈——好行為——稱義。

——稱義、與神和好、赦罪三者的定義與聯繫。

稱義等於與神和好,完全基於神的赦罪。包含兩個重點:01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他和好,赦罪;02並且將和好的道理託付我們。神的義在於不犯罪,人的義在於神的恩典。”(伯爾納)

——稱義在乎在基督裡,而不在乎自己。

教父安波羅修的比喻:雅各在他哥哥衣服香味的遮掩下,得著了父親的祝福我們也在我們的哥哥——長子耶穌基督——純潔的掩護下,使自己在神面前稱義。

人要在神面前蒙救恩,必須有主自己的香味,罪也要被基督的完美遮蓋和埋葬。

2020.03.24晚三讀並記於一尺山居八福書屋。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八福讀書||加爾文反駁天主教經院神學家的教導:善行使人稱義。

約翰·加爾文(法語:Jean Calvin/德語:Johannes Calvin/英語:John Calvin,1509年7月10日—1564年5月27日),法國著名的 宗教改革 家、 神學家 。

加爾文是公認的基督教宗教改革教義的系統神學領袖。

與教會先驅們像奧古斯丁、教會學者托馬斯·阿奎那相比,那更具有系統性,更為有條不紊,加爾文主義神學建立在保羅書信中對罪與恩典的深刻透徹的分析之上,他具有一種極為罕見的能力,能夠作清晰、有力、具有說服力的論證、說明。他建立起一整套教義,後人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加爾文是立法者與紀律執行者。他是教會新秩序的奠基人,此新秩序使新教教會協調起來、團結起來。一方面具有與羅馬天主教的強大組織結構相抗衡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防止了宗派林立、互不信任的破壞性趨勢。由加爾文的紀律所產生出來的此種精神從法國傳到荷蘭,從荷蘭延伸到蘇格蘭,並且以其一貫的新教自由的力量,在這些土地上延續。

加爾文的影響不僅僅限於宗教信仰上和道德規範上,它同樣影響到法國的文學、知識界。他在法國的語言、文字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正如路德在德文上一樣。

在他誕辰500週年之際,《時代》週刊(2009年3月刊)仍然稱其思想為目前正在改變全世界最有影響的十大觀念之一。

(以上部分資料源於網絡,本號所有圖片特別聲明外,均源網絡,侵刪。)



原名袁布衣,昔日媒體從業者,今時潛心悔過人。十架恩典走天路,一本聖經伴人生。

八福塾屋屋主,致力於社區青少兒文學書法一體化啟蒙,中西經典吟誦講解寫基礎教育。

生長於蘇北徐豐,學工於南京北京,寄居於廣州番禺。歡迎關注,私信交流,閒話家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