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俗话说: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

一些人在家里或办公室摆放石头,曰:石(时)来运转。

司马迁也讨论过运气,如《史记·佞幸列传》云:“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意思是说:无论多么勤奋的农人,辛劳一年所能获得的收入,总是比不上丰年时的收成。入朝为官的人不论多么尽忠职守,努力工作,其所受重用的程度却总不如遇到良好的机缘,获得君主的赏识,能建立良好君臣关系的人。

《瞑庵杂识》里面,曾国藩遗言云:不信书,信运气。

运气,这个被排除在理性之外的偶然性因素,现代学术界往往视而不见。

一般来说,为了更好地“控制”外部环境,运用理性手段计算出概率,预测可能性,降低运气的影响。譬如说大型户外活动的安排,短期内可以依靠天气预报,但是长期顶多只能查阅历年的统计数据,靠运气的因素多一些。

谈运气,本质上是基于“理性不足”(有限理性、理性欠缺)的。如果在一个事情上“理性具足”,运气的因素几乎没有。

当然,人是“有限理性”的动物,在无法完全掌控外界的情况下,运气就有必要纳入视野。元帝国忽必烈两次征讨日本,均因遭遇台风而失败。日本美其名曰“神风”,二战中的日军为了抵御美国舰队,更是组织了所谓的“神风特攻队”。如果是在现代,台风应当可以预测出来,但是在当时归属于“运气”。拿破仑、希特勒攻打莫斯科,都是“运气”不佳而失败。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则预测了多种因素。

客观来看运气,可分为先天运气、后天运气。先天运气是指天赋、出身等偶然性因素。后天运气是指有限理性的情况下的偶然性因素。

讨论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崛起的原因,研究者往往认为是地气、文教、经济等因素,几乎不谈运气。事实上,运气的因素比较大。

除了胡林翼、曾国藩、郭嵩焘等少数人是进士出身之外,湘军群体大都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譬如说左宗棠、刘蓉、曾国荃、王闿运等,充满失意、烦闷,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概率上比较小。刘蓉说:“旧时凿井耕田之子,椎牛屠狗之夫,皆高牙大纛、美衣华屋,以自豪于乡里。”没有太平军兴起,这些人哪有机会成功?

科举考试失败,被排除在“流外”,今日可称作“体制外”。要么,捐官,今日称作“买官”,在当时是合法的。胡林翼初出道时,当江南乡试副考官,运气不佳,出了差错,受到降职处罚;屋漏偏逢连夜雨,运气坏,不久,其父亲因病去世,丁忧回家守孝,更加失去了上升的机会。不甘堕落的胡林翼事后“买官”贵州,干得风生水起之时,朝廷调他到湖南、湖北征讨太平军。乱窜之际,运气来了,湖北巡抚陶恩培自杀,使得胡林翼当上湖北巡抚,是湘军群体中第一个掌握实权的人。

在当时,湖南人谁也没预测出洪秀全会兴起太平军。太平军进军南京,路过湖南。这都是偶然的。对当时的湖南人来说,是运气来了。

朝廷要曾国藩办团练,曾国藩开始还不愿意,是郭嵩焘劝说他坚定信心的。

恰好当时的朝廷缺乏可用之人材,一群“体制外”的人运气来了。魏光焘,出身厨工,连厨师都不是的。刘锦堂,出身农夫。刘长佑,出身拔贡(相当于保送生或推荐生)。

当然,运气来了,也要有本领。没有本领,仅有运气,也干不成事,迟早要失败。

清朝允许地方官建立幕僚制度,一个人本领不大,还可以雇佣一群读书人、有本领的人帮忙办事,避免个人理性不足的局限。

就是这样,一群湖南人崛起来了。

不过,《瞑庵杂识》里面的曾国藩“不信书,信运气”也不完全对,还要信通过理性呈现出来的实力!

在通过理性呈现出来的超级实力面前,运气是无效的,没有侥幸可言。


如何对待外部世界,王船山以《周易》之豫卦之“介石”处之,提高理性持有能力,又谓之“守气”

当年,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之后,只有“湘军”能拯救天下的呼声响起,吴大澂亲率湘军出征,遭遇严重失败。运气,是基于理性不足的情况下的偶然。这次湘军失败,不是运气,而是大概率的必然失败,实力不如人。

在过去,运气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不能讲出来。任何人的成功也不能完全说出来,一旦说出来,就会失去神圣性、道德性,被人摧毁。可见,真正的曾国藩不会讲“信运气”这样的话。

不过,现当代哲学家已认识到了“运气不平等”,提出了“运气平等”与“运气公有”的主张。这是后话。


黄守愚于湘水之畔光明堂

夏历庚子二月二十九日

2020年3月22日


运气: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船山语要》,当当网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