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長“腫瘤”,原因仍待考證

月球自古以來就吸引著人類的目光,因此有了很多傳說

然而月球有很多未解之謎,比如它是何時存在的,它是如何形成的

月球長“腫瘤”,原因仍待考證

而自上世紀50年代末,人類終於有了近距離觀測這顆天體的航天實力,進而又發現了更多的疑問

在1962年到1972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期間,美國進行了相關的4個子計劃,其中之一就是發射環月飛行器探測月球的地物特徵,尋找合適的著陸地點

而那時美國就已經發現了探測器不同尋常的抖動和軌道傾斜問題,尤其是當飛行器飛臨月球環形月海的時候,當時科學家給出的猜測是月海下有什麼東西影響著探測器,也激起了科學家的興趣,想要探索到底是什麼引起了這種異常

月球長“腫瘤”,原因仍待考證

這類異常被稱為質量瘤,在地球上,由於地球有著更活躍的地質活動,火山會噴發大量的岩漿,冷卻後形成玄武岩等密度較大的岩石,曾經也遭受了大量小型天體的撞擊,而且各類礦產分佈有不均勻,這些都是可以根據衛星探測異常然後由人到實地採樣研究的,而這些因素造成地球的質量分佈不是非常均勻,進而引起地表引力的異常

月球長“腫瘤”,原因仍待考證

196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的空氣動力學實驗室專家繆拉分析了9000多個探測器飛臨地點的速度參數,發現了月球表面存在若干個引力不均勻的點位,而它們多處於月海之下

阿波羅10號是美國第二次環繞月球的載人任務,首次將登月艙帶入月球軌道進行測試,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測量月球引力的分佈,以期望能更好地設計接下來要進行的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任務

月球長“腫瘤”,原因仍待考證

根據月海分佈和質量瘤的相關性,搞清楚月海的形成原因是解釋月球“腫瘤”也就是質量瘤的形成原因的重要途徑

但月球和地球不同,據相關探測,月球沒有地球這麼活躍的地質活動,也已經若干億年沒有大規模的撞擊事件,月海形成的原因也就有待探索

月球長“腫瘤”,原因仍待考證

與環形月海相關的質量瘤

目前兩個主要的解釋也是類似於地球質量瘤形成的原因

其一是外因說,月球表面遍佈著環星上,是曾經被小行星撞擊的證據,而撞擊則導致物質種類不同的小型天體和月球的融合,這類小天體的密度比月球岩石更大,而且月球的地殼似乎是一個剛性的殼體,能夠更好地維持此類質量瘤。

在一定的時間內,這種質量影響不會因為月球的地質活動而被完全掩蓋,這種假說因為人類對地球上類似質量瘤的觀測而佔據一定的“市場”,更不要說月球的地質活動早就趨於停滯,美國阿波羅計劃在月球上放置的月震儀的探測結果也表明月球的地質活動要弱得多

月球長“腫瘤”,原因仍待考證

月球鐵元素分佈

另一種是內因說,這種學說認為月球上質量瘤是因為小行星撞擊,擊穿了月球的地殼導致原始月球地下岩漿的噴發,進而形成了月海和月海之下的質量瘤。

然而這種假說有不足的地方,在月球環形月海附近,月海的物質組成比周圍高地密度更大,顯示出月海和質量瘤的關聯,也就是有月海的地方,就有質量瘤;然而在一些非環形月海中,這類對應現象則更少或者說不是那麼普遍。

月球長“腫瘤”,原因仍待考證

月球撞擊說

根據月海物質的歷史信息,我們可以知道這類質量瘤似乎和原始的月球有關,然而這畢竟是用現在的探索去推測數十億年前月球的變化,而現在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麵積仍有不足,儘管通過各類探測器,人類也很好地瞭解到了月球表面的引力異常區和物質分佈狀態,卻仍因缺乏樣本沒能獲得最充足的信息

所以至今人類對月球質量瘤形成的原因仍不是特別清楚,儘管類似與地球可以認為是地質活動或者天體撞擊引起,但到底是哪一種,如今都還是假說,比較缺乏證據

月球長“腫瘤”,原因仍待考證

相信隨著人類又一輪的月球探測,能夠採集更多的樣本,甚至在月球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建造基地,能更好更多地研究月球質量瘤的原因,也能使人類對太陽系早期形成過程中的一些關鍵事件更加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