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營養好長得高,但懂事越來越晚,是獨生子女的原因嗎?

海雲海


現在普遍生活水平較好,孩子一般最終都比父母高一些。

懂事早晚這個跟身高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跟孩子接觸的事物有關。

從小開始跟其他小朋友接觸比較多的,性格會比較外向,相對看起來比較懂事一些。

相對來說,父母陪伴的少,跟其他同齡孩子接觸比較少,性格會比較內向。

孩子很多事情都是學習來的,和大人的言傳身教,和周圍其他人的影響都是分不開的。

所以可以多陪陪孩子,教孩子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多讓孩子跟人交流等都是可以讓孩子更懂事一些的。




長髮沐風


你好,不是獨生子女的問題。

也不家庭教育的問題,是條件好了,關心多了,獨主少了,捨不得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有些是家裡捨不得。

我記得我們90年的那一批人從小五六歲就是要幫家裡做事,做家務,七八歲就要農村做飯,來客了家裡父母不在家要招呼客人,招待農家飯,養豬,養牛,幹農活,父母親沒時間給你講道理,不聽招呼,幹不好就是一頓打。

雖說體罰不好,但科學,做任何事沒記憶絕對做不好,特別是小孩子,皮膚記憶是最有用的。

以前90後都是獨生子女,條件都不是很好,但都懂事早。


玉石廖愈


孩子懂事越來越晚,我覺得不獨生子女的原因,而是帶娃的人和家庭環境兩個原因,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個,帶娃的人很重要,我們老家可以說百分之幾九十都是爺爺奶奶在老家帶娃,爸媽在外面打工,爺爺奶奶都心疼孫子,孫女,什麼家務都不讓孩子去做,怕孩子累到,對孩子是言聽計從,要什麼買什麼,怕孩子不開心,這樣孩子就不會去想,到一個年齡該想的事情,更別說去做想的事情!想都沒有想,更別說做了,做也不會做,也不知道怎麼做!

我們在來說說環境,俗話說得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富人的孩子有管家,現在,基本上都過上了小康生活,所以說孩子基本上都是嬌生慣養,衣食無憂,沒有吃過苦!自然懂事越來越晚,不是一個兩個孩子懂事晚,是大多數孩子懂事越來越晚,這個很正常的現像!





搞怪四川人


我覺得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我有個鄰居是獨生子,都大學畢業了,父母慣的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見了人從來不打招呼,除了吃飯就整天躺在臥室玩手機,試想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會有同情心嗎?他肯定就覺得父母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繡繡50


現在就拿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較,城市孩子普遍沒有農村孩子紮實。

首先我自身就生過孩子有養孩子的一些經驗,我家孩子屬於那種學話學的挺快的,走路也是自己有勁自己爬起來會的,愛運動,吃飯也挺多,每天很喜歡出去溜達,我從來吵架不會讓著她,因為她老是喜歡搶東西,搶不過就哭,我就不會理她,等她哭完了,我就和她講道理,講道理就需要很久,這樣磨嘰的和她聊天說話,她也會咿呀學明白一些,最主要還是家裡人多說話她聽著卻插不上嘴乾著急,自己就會搶著說 ,主要是她吃好,玩好,愛運動,長得很壯實。

相比之下,我看手機上很多同齡的小孩子都不願意說話,還不怎麼會跑呢!小孩從來大人說話她都能聽懂,大人要每天和她聊天,就算是氣人的話也要聊,還有就是讓孩子鍛鍊身體,孩子讓她(他)淘起來,只要別淘的太過,摔東西那就要教育,錯了要讓他(她)知道,要說他(她)對了你要對她(他)笑,要說你真厲害,好棒。小孩子面前你要當一個脾氣不好的家長,這樣讓她(他)明白你也有脾氣,也有不能碰的東西,這樣多教他(她)會明白的。

在每個孩子生長的關鍵環節,讓她(他)懂得一些事情,對於成長來說很必要,


用戶695文文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就好像我兒子,平時有豬腳~雞肉這些。就吃二碗飯!你如果:只炒點肉還素菜,他只吃半碗飯。弄得我們經常吃剩飯,這疫情弄得我今年用了2萬多生活費了。昨天兒子上班,我高興慘了。《不過,孩子懂不懂事》與生活無關。孩子:平常是隨父母性情而定的。總結下來,估計是你們二口子平常帶壞了兒子的。厭不得兒子的啦😄


川A七尐爺


這一點我不太贊同,我也是隻有一個小孩,但我的兒子獨立能力很好的,我和他爸爸都是該罰的時候就罰,該獎勵的時候就獎勵,很多人都說我兒子聽話懂事,但我絕不允許他外公外婆奶奶寵著他,我和他爸爸都是要求老人家別插手我們管教小孩子。


煌仔媽咪


對於你的問題,我深有感觸。我家也是獨生子,我一直覺得孩子的禮貌、習慣、懂事應該從小就養成。我也是這麼做的,但家裡人卻總是和我唱反調,或者做反面教材。

我認為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你交給他什麼他就學的什麼,他自己接受什麼信息,他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一、教孩子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

這個世界對於孩子們來說,有太多讓他(她)們感到好奇的地方。但是他(她)們並不還沒有對錯概念,這時就需要家長去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

例如:吃飯時,孩子的碗裡總是剩下好多的米粒,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告訴孩子,為什麼吃飯時要把碗裡的飯吃乾淨,並且以後吃飯時對孩子進行監督。過段時間,你會發現你不在監督孩子的吃飯,他也會吃的很乾淨。

二、教孩子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

好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這個孩子在家裡就成了掌上明珠,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完了什麼也不會幹,老大的孩子了不會穿衣、不會洗臉、甚至上完廁所不會擦屁股。

個人認為,孩子獨立生活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家長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們為什麼要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並從每件小事上監督孩子獨立完成,方便的話做個卡通表格,每完成一件事就貼一個小紅花,以表鼓勵。

三、教孩子遇到困難,不要放棄、不要退縮,要盡辦法去解決困難

這個問題對於成年人可能都很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咱們從小就沒有養成這種習慣。本來某件事稍微再努力一下就能看到好的結果,卻因為你的放棄,錯過了收穫的時機。

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遇到困難盡力解決的習慣。從每一件小困難去做,家長可以再旁邊給孩子做引導。

慢慢的給孩子培養那種解決困難後的成就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就會形成喜歡挑戰困難的品質,一旦這種品質形成,那麼對他一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在孩子確實在經過努力任沒有解決困難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去怪孩子,反而要鼓勵孩子,告訴孩子失敗不可怕,總結下為什麼失敗,爭取下次解決就可以了。

四、教會孩子尊老愛幼

這種事,我認為非常有必要教會孩子,這對孩子良好品德養成至關重要。

在培養孩子尊老愛幼時,除了言傳外,身教才最重要。

五、教會孩子賺錢不易

這一點認為我認為很重要,因為如果孩子覺得錢來的很輕鬆,那他就不知道珍惜錢,他會認為家裡有很多錢,根本不用擔心,從而花錢大手大腳。

教會孩子這點,出了口頭告訴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知道錢是怎麼來的,讓孩子用自己的勞動去掙到錢,才能讓他感覺到,錢不是從天上掉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合理花錢、存錢的習慣,說白了就是培養孩子理財的觀念。

六、教會孩子懂禮貌、感恩及主動幫助別人

這就需要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做,這麼做對他自身有什麼好處。

然後,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家長是怎麼做的,孩子就會漸漸養成好習慣。

七、帶孩子去旅行

我說的旅行不是去某些景點旅遊,而是慢慢的走,感受各地的風俗人情,窮的地方要去,富的地方也要去。

我始終認為,讀萬卷書很重要,但是行萬里路更重要。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同時也是我要對我孩子做的事。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變成一個懂事的孩子。


點燃希望


身體和靈魂不能等同,身高和懂事也不成正比。獨生子女是不是引起孩子懂事晚的理由?我認為肯定是有關係的但不是絕對。

1.倒金字塔形的家庭構造,造成了物質條件充沛和溺愛現象的層出不窮。

2.00後以及10後孩子的家長一般都經歷過物質匱乏或者求學艱辛的時刻。出於彌補心裡,物質的供給成為了必選項。

3.父母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之間教育理念的不同,會造成孩子在樹立人生觀價值觀上的反覆和衝突。

4.中國目前的教育情況,依舊是與成績直接掛鉤。所以很多家庭都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忽視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社會,人際,自然等的關注。

5.孩子們從小過多接觸到了網絡和各類媒體信息。而充斥在網上的信息參差不齊,真假難斷,誘惑不斷。對孩子們的心智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6.永遠在掙錢的父母。70後特別是80後是經濟壓力最大的一代人,為了生存很多時候忽視了家庭。對孩子缺乏陪伴和引導。

7.巨嬰父母。有一些家長自己都遊手好閒,吃喝嫖賭,或者宅男宅女。沒有辦法以身作則的不合格父母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懂事?



運營汪的筆記


這並不是獨生子女的原因

計劃生育政策在1978年被正式寫入憲法,“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提倡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所以並不是只有現在的孩子才是獨生子女,很多80、90年代出生的人也是獨生子女,因此孩子營養好個子高但懂事晚與是獨生子女無直接關係。

孩子營養好長的好是身體發育的表現,現在社會發展迅速,家長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越來越重視,除了遺傳因素外,主要表現在科學的餵養方式,當然,在給孩子飲食均衡的基礎上也少不了讓孩子加強身體鍛鍊,從這幾方面出發,孩子身體發育良好。但是長得高不代表年齡大,有的孩子看著挺高的,但是年紀確實小。

孩子懂事晚是由各方便原因所造成的。

首先,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重大影響。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現在不少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隔輩親造成長輩對孩子的溺愛,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能因為工作忙、沒時間等原因疏於對孩子的教育。

其次,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現在孩子通過越來越多的途徑瞭解知識和社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不再像80、90年代出生的人一樣,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大人的良苦用心,能做的事情自己獨立做,例如七、八歲就能自己做飯等等。而現在的孩子通過行動來表達自己的個性和想法,思想不夠成熟,有的孩子甚至只考慮自己從不在乎他人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