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姓氏是從山西大槐樹遷移出來的?

ax魑魅魍魎


一、山西人口大遷徙始末

有人說到別的地方旅遊是出行,到臨汾旅遊是回家。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被全國乃至朝鮮半島的人認為是尋根祭祖的聖地。甚至民間將此地賦予神話色彩,言此處存在陰陽之門,投胎入凡者必經此處。神話迷信不足信,而尋根祭祖卻是有歷史依據的。明朝初年,以政府組織為主,山西向全國各省輸出了大量人口,甚至有些遠徙至朝鮮半島。

元朝末年,戰爭頻仍,自然災害頻發,介於太行呂梁山脈之間的山西,地理上相對封閉,不少流民難民多向山西遷徙。明朝初年,國家剛剛穩定,人民開始休養生息不久,朱棣便又發起了篡位之戰,百姓對此頗為不滿,不少人奮起反抗朱棣,結果卻反遭朱棣屠戮,人民又紛紛流回山西。據統計,當時山西人口激增至500萬,超過許多省份。

人口遷徙是一項國家政策,為的是調整全國人口平衡,從明洪武年間開始,山西便響應國家號召向外輸送人口,前後持續了近50年,大規模的遷徙多達17次。在當時的政策下,山西是人口輸出最大的省份,在山西,則尤以洪洞為最。由於明初移民的官方性質,選擇一個對於各府州縣民眾距離相對適中且方便的集結地點就顯得很重要。於是洪洞縣標誌性的大槐樹便成為山西移民出發前的聚集地。

當時,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佈在河北、河南、北京、山東、江蘇、湖北、安徽等地,少部分遷往陝西、甘肅、寧夏地區。也有的移民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後又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現如今,朝鮮、韓國友人來到洪洞尋祖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所以,到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一事是有歷史依據的。

二、有多少姓氏是從山西大槐樹遷移出來的

戶口管理是一件極其龐雜的工作,如果是規模性的遷徙,不但古代,就是現代有網絡的支持,要做出明確的統計也是極其繁雜不易的。目前,在洪洞縣的祭祖公園內設有一處祭祖堂,裡面供奉了1230位姓氏的牌位,供各地人民回來尋根祭祖。這1230個姓氏,或者是有些遷徙出去的人根據自己的族譜所尋得,有些則可能是口口相傳,代代相續那麼流傳下來,能夠尋得根之所在。然而,歷經幾百年,單就姓氏來說,有的姓氏消失了,有的姓氏則改成了別的姓氏,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的祖先幾乎無從查起。所以,尋找當年從山西大槐樹遷移出去的人或者說姓氏是一項浩瀚的工程,這對於一個家庭、一個宗族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同時,我們更應該銘記,當時受到號召而輾轉遷徙於外地的先祖們,為了振興當時的生產經濟,為了國家的發展而背井離鄉所做出的貢獻。






文史墨客


據說有上百個姓氏從這裡走出去了吧,先說下我的情況,本人姓路,在百家姓上這個靠後,相對稀少,但是我家附近幾乎都是這個姓,可謂是一大家族。家裡人說我們是明末清初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鄉遷移過來的。所以我從小就注意到了自己小腳趾那個多出來的一塊。據說這是從那邊過來的一個印記。



不過家中具體族譜不太清楚了。每年有很多姓氏組織的祭祖大典尋祖問根來到這裡。我也希望將來有機會去那裡看一看,畢竟祖上生活的地方意義也是很大的。


實力抗一波


不請自來。

我爸出生在河北滄縣下轄的一個小村子裡,他年輕時逃荒到東北,成家立業。我一直以為我的祖籍是河北,回到老家時聽老人閒談他們說老王家都是從山西大槐樹遷移過來的。是的我爸出生的那個村子都姓王,又以爺爺奶奶輩分最大,春節時給老人磕頭拜年的晚輩能從屋裡排到大院門口。回到家的那年我才十歲左右,有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喊我爺爺,要給我磕頭,嚇到我了。。。關裡家禮數大,過年時弟弟妹妹給哥哥姐姐磕頭也都是斯通見慣的。但這放在東北是從沒見過,不敢想象的。。

要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是啥?大槐樹下老鸛窩!從山西洪洞縣遷移到山西、河南、北京、安徽、陝西、江蘇等地的幾百個姓氏都是這裡的子孫!

根據史料記載,我國曆史上大規模的移民有20次之多,有野史記載有18次,期間經歷了金、元朝、、明朝、清朝四個時代,時垮了600多年,在當今,稱自己祖輩是山西洪洞來的人有2億左右,此外,有很多老輩人還去過山西續了族譜!

其中又以王氏家譜、李氏、張、劉、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沈、曾等姓氏為最多。

我是王元濤,元吉長見現是我們家譜中的前五輩。我在深圳中原地產,希望能與大槐樹下的各位成為朋友。


深圳房產研討班


我姓許從小就能聽到我的父親講,我的祖輩們就是從山西大槐樹遷移到寧夏老家去的,至於大槐樹以前就不知道祖籍又是哪裡,只知道祖上是做皮貨貿易的,我爺爺那輩還在做,我那個時候很小,稀稀拉拉聽說過,駱駝,貨隊,沙漠,毛皮,葵花籽,金條,袁大頭,經常來回往返與內蒙古包頭,山西太原,甘肅一線的貿易。

聽說當時的許氏族人的生意做的很大,爺爺娶了兩個老婆,爺爺在家弟兄們排行第十,後來有一個響亮的外號,許老十,專門負責家族生意的財務,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名副其實的大老財,又名“許老實”,人稱“老實爹”聽老人們口口相傳,老十爹手上有寶貝,但是誰也沒見過,誰也不知道又藏在哪!

我很小的時候就聽當時的老人經常講,老十爹手裡有些東西,就是老十爹是個口風很嚴的不愛說話一個人,聽說還被土匪綁過“肉票”,從那以後誰也不知道他把財寶埋在了什麼地方。

我小時候跟很多人經常藉著開墾耕地,挖渠,挖湖,其實就是藉機尋寶,一片一片的人工湖被開挖出來,好幾輩人都挖過,但是有沒有挖到寶藏誰也不知道,聽說有人挖到過元寶,還有民國的袁大頭,可是誰也沒親眼見過,被挖出來的人工湖灘叫許家灘,是十里八鄉小有名氣的“聚寶盆”,很多人都知道,不過就是寸草不生,也沒有過魚類,從小到大也從來沒有見過有人開發幹過什麼,但是住在村子裡的許姓族人也從不允許外族人靠近半步!

那片湖灘變得越來越神秘,可誰也解釋不清楚到底有還是沒有,倒是傳說自我幾十年來一直不斷,更有甚者經常會問父親,我爺爺臨終前到底有沒有什麼遺物就給我父親!



硯逸善齋情感故事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一下

我姓劉,我是鄉村胖劉。至今我們村都保留著非常完整的歷史資料,全部都存放在村裡一個古老的院子裡,每年過年的時候會對村民開放,供人們燒香祭奠先祖!

在這個院子裡,有劉氏祖碑, 上面非常清楚的記錄者我們村的劉氏是何時從何地遷來此地,還有清朝時候所刻的一些字碑,還有族譜,從第一個遷過來的人一代一代的排到現在,輩分,人名,還有排輩用的中間字都記錄的非常清楚!

今年年底我會拍一個視頻,有時間的話還會做直播,讓姓劉的人們看一下,姓劉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下,到時候帶大家看劉氏宗祠!




胖劉小靜闖生活


我這個姓氏唐姓,便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之一。除了唐姓之外,還有多少姓氏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遷移出來的呢?接下來聽我慢慢分析一下。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規模十分宏大的官方移民。前後歷時幾十年,共計發生了15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牽扯到的姓氏根據官方統計達到了800多個。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發生於明朝初年。元末明初,元朝統治者的殘酷統治引發了紅巾起義軍揭竿而起,各路軍閥與元朝展開混戰,天下大亂,百業凋零,常年的戰亂導致全國大部分地區人口銳減。等到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並且逐步統一全國之後,得到的是一個赤地千里、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



面對如此慘烈的人間世界。明太祖朱元璋決定通過移民快速的改變許多地區農田荒廢,毫無生機的現狀。而山西由於被黃河和太行山脈與外界相隔絕,一直處於元朝的統治之下而沒有遭受戰亂之苦。因此明朝初年,山西省是全國範圍內人口數量較多的省份。


於是明太祖朱元璋便著手準備從山西組織移民前往遭受戰亂影響嚴重的其他地區。比如說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陝西等地。

於是從明太祖洪武年間到明成祖永樂年間。明朝的官方統治者組織了15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將山西省境內人口眾多的地區的百姓抽調一部分集合到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再從這裡發往全國。

由於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前後歷時15次數十年,涉及的百姓達到了幾十萬人。時至今日依然無法弄清楚當初洪洞縣大槐樹移民到底牽扯到多少姓氏。但是根據目前統計到的數據來看至少不少於800個姓氏。



時至今日,在很多家族中依然流傳著關於祖先從大槐樹移民而來的歷史記載。你們家是從大槐樹移民而來嗎?又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呢?


珞珈山的貓


雖然,多半個中國都說自己的祖先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但這不符合常理,也不可信。

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怎麼可能都從一顆樹下走出來呢?不論這棵樹有多大。再者說,這種說法也沒有歷史的根據。

歷史必然是有過的事實,會留下一些東西的。

其實從中國人的姓氏大概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祖籍。姓氏才是人們的血脈根源。

有專家專門做過研究:漢族百家姓中有78個源自河南;漢族有來源可考的4820個姓氏中,源於河南的有1831個。


河南文化信息中心


本人小腳拇指甲就是半個!據老人們說,我們就是從那個大槐樹移過來的人!


以前,身邊的人都是這樣,也沒什麼感覺,近幾年發現別人的,老婆的腳指甲確實跟自己的不一樣,還老遭她嘲笑,所以,認清了這個事實,這個故事是真的!


搬磚小宋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這是一首流傳在華北地區、淮河流域很多地方的民間歌謠,一般唱完這首歌謠,還要脫襪默默地審視一下小腳趾。

位於山西省洪洞縣的大槐樹是一個有名的尋根之地,自在1991年4月洪洞縣政府舉辦了首次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起,每年都有大型尋根祭祖活動,規模之大,涉及18個省份,500個縣市的812個姓氏。

為什麼大槐樹這個地方會成為一個尋根祭祖的地方呢?

那是因為在史料記載中,洪武初年到永樂十五年這五十餘年間,山西省洪洞縣就一共組織了十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這八次的移民活動規模之大涉及18個省,500個縣市,812個姓氏。下圖是有族譜記錄的其中一百個主要的姓氏。

如此龐大的移民規模還得從政策出臺的原因提起:

中原地區由於連年的天災人禍,比如說水災、旱災、蝗災和各種規模的戰爭衝突,讓原本繁華的中原,變成了片片杳無人煙的荒地,使得百姓的生存都成困難,民不聊生,所以中原的百姓急需一個能屬於自己安生立命之地。

歷史上的山西,由於地形等因素,處於較少受到戰爭波及的地帶,成功地吸引了中原百姓大批地遷入山西,也因此,山西省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人口流入大省。

到了明初,當江山漸趨安定,統治者抱著平衡各地區和發展中原地區的想法,採納了有關官員移民的上奏。

那麼,作為人口大省的山西,自然是首屈一指的人口流出地。

按照統治者的意圖,移民活動能開疆拓土,促進各個地區的平衡發展,促進全面的繁榮和穩定局面。但是,對於即將離開自己家鄉土地的村民,尤其是受中國幾千年濃厚的落葉歸根思想影響的中國人而言,必須承受特別的痛苦代價,因此才有了後來的尋根祭祖活動的開展。


更甚者,當時的移民政策不近人情,苛刻到近乎泯滅人性。

移民中若是同姓同宗的,不可以遷往同一個地方。如果一戶人家裡有四口人,則留下一口人不遷;如果一戶有六口人,則留下兩口;如果一戶八口,就留下三口人……以此類推。這種移民條件硬生生地拆解了一個完整的家庭,使得骨肉分離,痛不欲生。

平民百姓無法對抗官方意志,這樣的強制性遷移即便不願面對,他們卻也無力反抗。

即將離別之際,親人們在大槐樹下痛哭流涕,並告誡和約定家人:若是以後不知家在何方,就以此大槐樹為標記,再慢慢地尋找。因此,對於遷移出去的人們而言,“大槐樹”是家的方向,家的象徵,有著歷來現實的濃厚感情。

當年大家一起約定的第一代地標大槐樹,已在後來清朝汾河發生的洪澇災害中3被沖毀。人們現在所看到的是與第一代大槐樹同根孳生的距今已有400年曆史的第二代以及第三代槐樹。


它們作為第一代大槐樹的後代繼承著第一代古槐與人們的約定,向這812個姓氏的子孫後代指引著回家的道路。所以,“大槐樹”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找尋“根”所在的源頭。

從這大槐樹中流放出來的812個姓氏的人們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無疑非常重要,客觀的說,他們促進了我國南北方和東西方地區的交流,加強了後世民族大團結的局面,為各種無腦“地域黑”提供了一堵堅實的防衛牆,他們的貢獻值得被尊敬。


歷來現實



很多人回答自己的姓氏祖先都會提到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有的有根有據,有的則信誓旦旦。這場從明朝朱元璋開始的大遷移中,有記載有1230個姓氏排位從山西大槐樹遷移出來,這個精確的數字來自哪裡?



1 大槐樹祭祖堂的1230個姓氏


今日的洪洞縣大槐樹祭祖堂裡,供奉著所有記載的移民姓氏。一共有1230個姓氏,有些姓氏還詳細記錄他們的遷徙方向,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後人能再次回到他們的故土尋根祭祖。

從明洪武三年到永樂十五年近五十年的時間,大規模移民18次,遷徙遍佈18個省,遷徙人口百萬根據明實錄和洪洞縣誌記載,移民的姓氏共有882個之多。但是祭祖堂上卻有1230個移民姓氏,真正從山西大槐樹遷移的姓氏還有待仔細考證。

2 山西大槐樹遷徙歷史背景

山西東面太行山,西面呂梁山脈,還有黃河環繞,天然環境讓這裡躲過戰亂。又加上風調雨順,元朝末年這裡成為安居樂業“世外桃源”,人口也是北方諸省第一。


正因此,為快速恢復全國人口和經濟,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將山西富餘百姓,遷徙到全國各處,充實北方各地人口數量,從國家統治和發展地方經濟來看,這個決定都是很有利的。元末明初戰爭不斷,中原大地戰亂後繁華不再。山西一省的人口就有400多萬,河南河北兩省人口不到400萬,亟待改變。

從百姓的立場,這些移民先祖們並不自願離開故土,而是被強制移民,但依然在五十年中完成跨度十八個省的遷移。


3 為什麼大槐樹成為山西大遷徙的文化象徵

根據《洪洞縣誌》及《大槐樹志》記錄,明代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官府共組織了十七次移民時間長達50年左右。這十七次移民涉及的省份多達18個,500多個縣受到波及,移民條例是,四口之家只能留一人,六口留二人,八口留三人,一家人因此被拆的七零八落。就算是同姓同宗在外遷徙也不能同一地,飽受背井離鄉之痛。


移民路線主要包括今天的河南,山東和安徽杭州四川浙江和河北等省。


根據據《明史》記載,“成祖核太原、平陽、澤、潞、遼、汾、沁,丁多田少”,以“分其丁口”的辦法進行移民。涉及範圍達到山西全境,官府將遷移的平民都集中在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再統一派到各地。後來人們為了讓自己記住故土,就把出發地大槐樹記為自己的祖居之地,並在這裡有了祭祖堂留下姓氏的遷移路線。這也是在洪洞縣誌等記載有800多個姓氏的原因。有些遷移的移民就算不是從大槐樹出發,也把這裡當做祖居之地。

寫在後面


五十年,18個省,近百萬人,1230個姓氏,這些數字不是乾巴巴的,是一個個家庭和一個個家族的面孔,經過數百年的變遷很多姓氏也許早已沒落了。後人在尋找自己出處的時候未必能找到自家的家譜和祖先,只能推算自己的家鄉在大槐樹。就算這樣,也很難真正到那裡去祭祖尋根。


然而人們在回望和追溯自己的家族歷史時,依然會朝著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的方向,彷彿那是自己出發的地方,彷彿這裡是中國人家族文化的象徵,我們從這裡出發到再遠的地方也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個故土難離傳承文化的中國人。


因為今天的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早已成為一種移民遷徙的故土象徵,也是一種文化符號。有著濃濃的故土難離和家族傳承象徵。大槐樹不是普通的一棵樹,一個地名,而是一個充滿中國文化內涵的名字。


這裡走出了1230個姓氏遠遠多於百家姓,難怪有人說百家姓上的姓都來自大槐樹,這也是一個帶著善意調侃的文化寓意說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