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一百三十週年,國內首部簡體橫排《陳寅恪合集》出版

今年7月3日是一代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誕辰一百三十週年的日子。為了紀念這位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傑出人物,譯林出版社近日全新推出《陳寅恪合集》系列,這是國內第一部簡體橫排版陳寅恪文集。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国内首部简体横排《陈寅恪合集》出版

本次推出的合集計九種十冊,分為“史集”和“別集”兩套。“史集”包括《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講義集》六種五冊,別集包括《柳如是別傳(上中下)》《寒柳堂集》《詩存》三種五冊。2020年3月先期推出《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和《元白詩箋證稿》四種,2020年6月推出《寒柳堂集》《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講義集》,2021年2月前推出《詩存》。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国内首部简体横排《陈寅恪合集》出版

陳寅恪(1890—1969),出身世家,幼承家學,為中國近代史學界集大成者,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並稱“清華四大導師”,在中國學界被譽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鄭天挺語),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 “史學四大家”(嚴耕望語)。他的經歷之傳奇,影響之巨大,震動學界,可謂百年一遇的人物。梁啟超稱:“我所有著作總和都比不上陳先生幾百字。”傅斯年讚譽陳寅恪的學問“三百年來僅此一人而已”。陳寅恪被視為中國文化託命之人,其著述博大精深,開創了敦煌學等多個領域的治學研究,可謂意義重大,為研究歷史必讀的經典。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国内首部简体横排《陈寅恪合集》出版

“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九十年前,陳寅恪在命名“敦煌學”的時候,就曾這樣寄予後人以厚望。上世紀80年代初,陳寅恪著作在他身後十年得以結集出版,成為新一代歷史學人的必讀之書;90年代,隨著人文精神大討論的展開,陳寅恪的文化意義引發更大範圍讀書人的矚目。1995年12月,陸鍵東所著 《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後成為暢銷書。自此,學院派教授陳寅恪由學界推入民間,併成為話題。其中,陳寅恪撰《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中“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意義的抉發闡述,引發了公眾的特別關注。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青年學者武黎嵩指出,“在21世紀初,陳寅恪先生作為一個文化符號,走進了公共視域,形成了一股熱潮,談他的家世、學術、詩文,成為能夠介入文化圈子的一種基本素養,陳寅恪研究顯然也超越了學術和學術史的範疇。”

值此陳寅恪先生誕辰一百三十週年、逝世五十週年之際,譯林出版社精心選編了簡體橫排版《陳寅恪合集》,讓更多讀者接近陳寅恪,閱讀其著,體悟其思,為廣大青年文史愛好者、院校師生提供了一個便利、明晰的版本。

譯林出版社誠邀專業古籍編校團隊悉心勘對,在不改變陳集原貌的前提下,對繁體字、異體字,除陳氏徵引文獻中的人名、地名、古籍名中的及轉為簡體字後意義發生改變的之外,均改用通行正字;梳理陳集繁複的體例,更正底本中的舛誤,依據2011年12月發佈的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對底本的原標點做了必要的調整和補充,尤其是考籍核典,解決了困擾讀者多年的陳集無書名號的問題。新版《陳寅恪合集》最大程度地改善了閱讀體驗,把陳氏博大精深的思想傳遞給更多的讀者。

同時,簡體橫排也使得數字化普及閱讀成為可能。隨著譯林版《陳寅恪合集》的問世,陳寅恪著述將首次擁有經過嚴格審校、正式發行的電子書。據瞭解,《陳寅恪合集》(第一輯)電子版將於四月陸續在各大平臺上線,涵蓋亞馬遜kindle、掌閱、微信閱讀、QQ閱讀、豆瓣閱讀、得到等主流閱讀平臺。

《陳寅恪合集》由屢獲“世界最美圖書”殊榮的知名設計師朱贏椿操刀裝幀,以“經緯”概念為原則定義陳寅恪。全套書為精裝,“別集”封面為粉色,紀念先生“晚年頌紅妝”之義,飾以燙金經線,彰顯先生的學人風範;“史集”封面為綠色,飾以燙金緯線,側重展現先生的學術創見。裝幀清新大方,充分表現先生學術研究活力長存,適宜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