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文學對人類與社會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凌梁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文學的定義:文學被定義為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這個定義裡表明了文學具有兩個特徵,一是一門藝術,二是一種意識形態。

藝術和意識形態都是上層建築,有啟迪和開化的作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在前兩項需求都能被廣泛滿足的當今社會,後面三項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很明顯文學就處在人類需求等級的最高一級。

作為藝術和意識形態的文學在當下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突出,因為文學具有非常廣泛的流通性和易獲得性,我們可能很難看懂畢加索的抽象畫作,但是卻能從李白的“床頭明月光”中體會到思鄉。對於個人,文學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現代人的精神空白。我們都可以在文字中尋找到一絲情感的慰藉,對於社會,文學既是歷史的總結記錄又是文化的底蘊傳承。


土豆書櫃


我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文藝復興時期曾看到作家們熱烈討論文學到底是什麼問題,當時有人提出文學即人學的觀點,並形成了大家的共識。我感覺印象深刻。為什麼會形成這個觀點,因為建國後特別是文革時期文藝領域由於左的思想幹擾,作家寫什麼題材必須以政治掛帥為前提,英雄人物心須是“高、大、全”式的人物,這樣的所謂正能量題材扼殺了作者創作的生機,文藝百花園地千人一面,萬馬齊喑!藝術不能反映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這是時代的悲哀。有幸改革開放,撥亂反正,文化藝術領域迎來了真正的春天。面對火熱的生活作者寫什麼幾乎沒有什麼禁忌。作為文學,寫人寫事脫離不了時代大潮的影響,謳歌時代、讚美人物;面對現實,鞭撻醜惡;回首往事,剖析心靈……等等無不需要作者以滿腔的熱忱真實地反映大千世界、各色人等,這樣的文字才能是血肉豐滿、有聲有色的人物。文學並非是要緊跟時代大唱讚歌,那是宣傳部門的事。文學並非超然物外,脫離時代,它也要打上時代的烙印。它更多的是反映人民的心聲,即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因而這樣源自生活的作品才能真正感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載入史冊。一點膚淺想法,與大家交流。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石鼓歌


好文學作品 在特定時期對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影響是巨大的!對時代時尚的引領也是不可替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平凡的世界》;《創業史》等。今天我們在摧毀歷史文明又無法創造吸收現代文明這個畸形時代、金錢至上 、權力至上、談文學實屬奢侈而無奈、但既是如此!也想說幾句廢話!


用戶52075587924


我喜歡文學,喜歡文學以一種藝術加工和提煉的方式,把普通人們的生活過程及經歷講出來,安慰和警示及激勵著生活中的你我他。讓本身就瑣碎,平常的生活越發的有了趣味。人們的心靈得到陶冶而變得寧靜而堅韌。我個人認為這就是文學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啊!



月山川


理論和實踐是人類發展旳主要元素,文學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發展的動力,是理論的基礎,人類的進步,變化和發展程度是文學的進步,變化和發展程度為標記的,每個歷史時期有每個時期的文學造詣,好的文學是帶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動力,壞的文學是會給人們帶來壞的影響,因此文學對社會發展有決定性的一面


眷戀1青春


話說得也許有點枯燥,但是你品,你細品——

文學對人的貢獻,簡單點說,就是,讀文學,讀的就是,在我們生命困頓的時候面無懼色,而在生命從容的時候帶有歡心。一個人能有更多的笑容,更多的陽光,一輩子能有更大的快樂!這就是文學帶給我們的。

文學對社會的貢獻有很多啊!文學是鏡子,文學花朵🌼,如果這個城市有了詩人和文學家,是不是這個城市就多了些詩意,多了些文化氣息?


讀簡聽琴海嶽懷


文學是人類溝通的一種方式。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受表達出來,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好的文學家想造一個“燈塔”,給人們指引前進的方向。一般作者就是聊家常,揭示一些人的感受,推進道德的發展。所以讀好的作品意義更大。


手機用戶59766698065


它是衝破舊風俗的指南針,它是人類社會最先進的指南針!


務實140539896


文學首先讓人認識到文字不只是記錄,也可以表達更豐富的情況,其次文學作品帶給個人或者社會更多的感觸。


晴耕雨讀958


個人觀點,文學對人類與社會最大貢獻是提供了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