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老八大"與"新八大"名酒的說法?

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烈性酒,其憑藉豐富的香型和多樣的口感一直長盛不衰,也是中國的形象代表之一。

1952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的第一屆全國性的評酒會,經過來自全國的釀造專家、評酒專家和學者層層篩選,影響中國白酒收藏界至今的四大名酒從此誕生了。

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


  • 那麼,在酒圈裡為什麼有關於"新八大"、"老八大"的說法?它們分別指哪幾款酒呢?
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


別急,讓我們來揭開"新八大"、"老八大"名酒們的神秘面紗!

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


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



在第一次評酒會上,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被評為四大名酒;第二屆評酒會的時候,除了第一屆的四大名酒,五糧液、古井貢酒、全興大麴、董酒也入選,他們就是俗稱的"老八大"。


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



1979年舉辦的第三屆評酒會上,由22 位評審組成的白酒評酒團按色、香、味、風格四個方面品評名酒,最終評出中國八大名酒:入選名酒的分別是茅臺酒、五糧液、古井貢、董酒、汾酒、劍南春、洋河大麴、瀘州老窖特曲。跟第二屆評酒會相比,少了西鳳酒和全興大麴,多了劍南春和洋河大麴。第三屆評酒會上選出的名酒被稱為"新八大名酒"。

為什麼第三屆評酒會,西鳳酒和全興大麴會落選?這其中發生了什麼?

1979年的第三屆評酒是我國第一次開始根據香型進行分組評比,分為清香、醬香、濃香、米香及其他香型五種。

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


由於濃香型白酒參賽白酒種類多,因此競爭是最為激烈的,要想進入決賽必須過五關斬六將:五輪初賽、三輪複賽,最終由八種酒角逐濃香型的中國名酒稱號;評分的辦法按照色(10分)、香(25分)、味(30分)、格(15分)計分。

要知道,歷屆全國評酒會都有一條規定:即上一屆被評出的中國名酒,可以不經上報,直接跨越初評而參加複評,如此一來,在第三屆評酒會上,曾在第二屆評酒會上獲獎的中國名酒的確佔據了不少先機。不過即使是這樣,仍有兩個名酒落選,這兩個名酒的落選在當時震驚全國。


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



越來越專業的評酒會上仍然出現了烏龍事件:根據評酒會的規定,作為前兩屆的中國名酒,西鳳酒可以直接參加複評,按說應是毫無懸念,卻因為沒有把握好遊戲規則,在選報香型的時候投錯了香型,上報了"清香型"組,鳳香型的西鳳放在清香型組中,按照清香型酒的標準,完全並不佔優勢,結果被淘汰;不過,這種遺憾在第四屆評酒會得到彌補,西鳳上報了以西鳳酒為主體的鳳香型,毫無懸念地重登中國名酒之座。


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



而濃香型的全興大麴酒,也是"栽在了香型報送上",在報選香型上鬧出"烏龍"事件,竟然也上報的是"清香型"。追究下來,才知道,四川人對"馨"與"清"二字的字音分辨不清,將"馨濃香"型聽成了"清香型",以至於與名酒稱號失之交臂。

據說這個烏龍事件的還造成了全興酒廠的所有領導都被撤職,成都市商業局以及四川省商業廳的負責人都因此受到責罰。

落選的西鳳酒和全興大麴給劍南春和洋河大麴"可趁之機",最終讓這兩個入選名酒行列。中國的幾大香型劃分,也因為這一屆評酒會按照香型評選得到了最終的確立。

第三屆評酒會採用的白酒評規則,在中國白酒歷史的作用是重大的,因為它統一了各種主流香型的風格描述,這種對於香型的認可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消費者選購產品的一大標準。


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


為什麼我國舉行了五屆評酒會,後面就停辦了呢?

自第五屆全國評酒會結束後,為了避免名酒數量氾濫,含金量下降。且名酒評比受外界的干擾越來越大,故為了讓"中國名酒"這一稱號具有權威性,舉辦了五屆的全國評酒會就此落下了帷幕。

中國的八大名酒為什麼會出現


雖然當初的名酒品牌有的已經不復存在或改頭換面,且就算保留到今天也不一定還質量有保障,卻依舊暢銷。這些被評選出來的名酒仍然對現在的人進行老酒收藏提供了很權威的參考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果感覺小編寫的還不錯的話請大家點點關注,小編在此謝謝大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