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基建將“工業互聯網”和“5G”相提並論?

為什麼新基建將“工業互聯網”和“5G”相提並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劉松(阿里巴巴副總裁),整理 | 混沌重慶

2012年,通用電氣首度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6年之後,卻傳來其變賣數字資產的消息。面對巨頭離場的背影,我們不禁要問,工業互聯網到底怎麼了?

工業互聯網就像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有一千個讀者,對它就有一千種理解。

最先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認為,工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定義其為: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下的關鍵基礎設施。

而通過阿里巴巴的視角,工業互聯網是數字基礎設施。其在工業的安裝,本質是數據驅動的新價值網絡。

工業互聯網是什麼?

回顧過去才能更好的看清現在和未來。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20年中,我們經過了三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是信息化時代,也叫“記錄的革命”。那個時代我們耳濡目染的是“世界500強”、“ERP體系”、“Windows系統”和“Oracle數據庫”。人們通過數據庫把各種信息系統建立起來,本質上是“記錄的革命”。

第二個時代消費互聯網時代,也叫“分發的革命”。這個時代沉澱下來的是數以千萬計的APP以及海量的大數據和基礎設施。這成為了未來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基礎。從本質上說,消費互聯網時代完成了一場“分發的革命”,那分發的是什麼?是一種認知,一種意識。人們知道了什麼叫軟件,知道了能通過點擊小方塊圖表的APP購買商品、叫外賣,這種意識的分發塑造了所有行業。

第三個時代就是工業互聯網時代,它將要帶來的是“認知的革命”。通過PC數據庫疊加雲計算、大數據和各種APP,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硬科技被鏈接起來,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可以在物理世界中起作用。要知道,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我們講的是數據空間內的事,還無法觸及物理世界,而今天,這些技術可以用在城市、工廠、交通系統中,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

为什么新基建将“工业互联网”和“5G”相提并论?

不同組織對工業互聯網有不同的定義。在阿里看來,工業互聯網是一種基礎設施,它在工業上的安裝,可以形成新的價值網絡。

什麼叫“數據驅動的新價值網絡”?在傳統的工廠裡,存在“人機料法環”五要素,但是他們的分佈往往是孤立的,工廠只不過按照慣性的順序一個一個交付,一直交付到物流體系。

今天,一條新的價值驅動網絡正在形成,並且它是由用戶驅動的。用上汽大通舉例,每一個對汽車感興趣的用戶,都可以用過一個APP和公司的研發、設計、生產、服務部門直接溝通,企業能夠零距離收集用戶的喜好和建議,而在這之前,生產部門根本見不到客戶。從傳統的流水線式的順序生產過程,到面向客戶、以客戶為中心的多邊網絡,這是面向用戶的價值。

另一個例子是智能機床。一個工廠一年當中只有兩個月需要使用機床,那麼它能否不擁有機床而只擁有使用權呢?這種變革將製造業的形態從購買固定資產投入生產變成了購買服務,全新的形態必將產生新的價值網絡。

雖然工業互聯網的趨勢不可阻擋,但是其仍然面臨不小的挑戰。在我們今天看來,與工業互聯網相關的技術比如機器人、人機接口、自動駕駛,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

重度垂直”。它覆蓋了很多的產業,每一個產業都極其複雜,然而知識卻是有邊界的。懂汽車的專家未必懂鋼鐵、懂鋼鐵的不一定懂造船。因此我們說,工業互聯網最大的挑戰不是流量的挑戰,而是知識的挑戰。

所以,什麼東西最稀缺?跨學科人才最稀缺。如果你對工業互聯網有產業情懷,那至少應該既懂工業知識,又懂編程,又懂算法,這才能解決工業裡的實際問題。

人才與市場:中國工業互聯網的優勢

工業互聯網的時代機遇,它有怎樣的趨勢,對中國的產業、企業甚至個人有怎樣的影響?

趨勢1 :產銷者(prosumer)出現。“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在數十年前就被提出,但是限於過去的技術條件,我們無法真正的做到以客戶為中心。而現在,今天的95後、00後們,他們不僅僅是消費者,而且成為了產銷者。專業用戶提出更多的需求,通過C2B模式反饋到上游生產體系中,直接介入了研發設計環節。此時,用戶已經有了決定產品設計的能力,甚至能為自己專門定製。

趨勢2:產品IP化、智能化。產品正在慢慢的從功能化向智能化轉變。以慕思床墊為例,他們有一個APP,允許消費者在上面配置自己的體重,這種定製化的成本只有五年前的20%。產品智能化平衡了個性化、碎片化需求和生產成本之間的關係。

趨勢3:生產方式發生變化。數字孿生技術是通過應用模擬仿真手段替代實物測試,大大降低試錯成本的技術。伴隨這項技術的應用,汽車製造、飛機制造、製藥企業的試錯成本大大降低。除此之外,生產方式從集中變得更加分散,一架飛機的生產,是由全球各地的供應商通過數字技術協同合作完成的,供應鏈、組裝、銷售可能都不在一個地方。在2020年春節,武漢有一個非常好的案例,林清軒是一家總部位於武漢的護膚品生產商,因為受到疫情影響銷量大跌。此後他們不得不採用一種在線直播的方式銷售,從2月開始,銷售量就已經和往年持平。因此在黑天鵝來的時候,數字化往往成為銷售中最重要的一個單元。

在這樣的趨勢下,中國的工業互聯網還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首先是規模優勢。

作為全球擁有最大、最全工業門類的國家,我們使用數字經濟的意識是最強的,再加上最多的人口,這讓我們不同於美國、德國和日本,我們擁有自己獨特的工業互聯網基因。

其次,與美國相比,我們的理工科畢業生比他們多10倍。在尖端製造業,不論是火箭、飛船、汽車還是雲、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本質上依然是人腦的創造,是知識產權的創造。當年蘋果公司把生產線搬到中國,就是考慮到中國眾多的工程師和管理人才,能夠應對如此大規模的生產需求。

最後一點,巨大的市場將帶來最重要的一次消費升級。阿里在去年的雙十一中,交易額一天內突破了2600億,在過去十多年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有數字,還包括背後訂單的變化。C2M(消費者直連工廠)訂單越來越多,去年就有1.7億筆,從這個角度來說,雙十一看到的是製造業的本質變化——產業升級。過去的200年,製造業都是先生產再銷售,而今天的新模式是先知道客戶想要什麼,再通過模塊化生產,給客戶定製產品,這是中國製造業未來最大的潛力。

为什么新基建将“工业互联网”和“5G”相提并论?

今天,中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有167個,90後、00後人群有3-4億,而支付寶在全球就有10億用戶,我們判斷,未來5-10年,中國將經歷繼美國嬰兒潮之後最大的一次消費革命。

馬雲:算法專家要到車間裡寫代碼

當阿里把工業互聯網定義為數據驅動的新價值網絡的時候,這意味著,背後需要一套強大的中臺體系。

以汽車行業為例,每一家汽車整車廠都有上千家供應商,供應商還要分一級、二級、三級,一輛汽車上差不多要上萬個部件,這些部件供應商又分散在全球各地。如果每一個部件供應商都要和企業研發部門形成聯繫,這種複雜程度帶來的協同成本是無法想象的。此時,就需要一箇中臺,中臺的意義是打造一個樞紐,樞紐通過數據簡化供應鏈和己方的連接。

为什么新基建将“工业互联网”和“5G”相提并论?

通過中臺系統,連接的數量級從兩個下降到了一個,協同成本大大降低。

上文我們提到,能否通過購買智能機床的服務,代替原有的機床使用方式?通過工業APP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为什么新基建将“工业互联网”和“5G”相提并论?

在阿里巴巴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彙集了上百個工業APP,每個APP的價格從幾千塊到十幾萬不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在雲端運行。也就是說,對於用戶而言,不需要買服務器,不需要租機房,不需要找ERP廠商做管理系統,用戶需要做的僅僅是在雲端打開一個APP,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的優勢是低成本、快速,你不需要IT人員,需要的僅僅是一個SaaS應用。

在工業智能應用方面,阿里做了很多具有深度的探索。我們讓算法工程師進入車間,通過和車間老師傅的交談開發出更好的算法。這不是因為算法工程師比老師傅更聰明,而是數據+算法+經驗會產生更大的價值。

馬雲老師曾說:“做工業智造,算法專家要到車間裡寫代碼”。在未來,車間裡的算法工程師數量可能會超過老師傅的數量。今天,阿里的工業大腦已經積累的多年的經驗,它的意義就在於把數據、模型和人的經驗結合起來,沉澱到機器中去,讓機器完成決策。

最後:工業互聯網的六點展望

對於工業互聯網未來的發展,我們有六個判斷:

1. 普惠化。工業互聯網會讓原來觸及不到數字化服務的中小企業享受到數字化服務。

2. 集群化。產業集群會成為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的重要單元,比如家電產業集群、服裝產業集群。

3. 智能化。智能化會成為未來十年產品和服務的重要形態。

4. 去邊界化。不同類型的企業、互聯網平臺和製造企業要跨界融合。

5. 去中心化。生產組織形成一個多邊的價值網絡,不再是以某個生產商為主,上下游都要聽從號令。

6. 區域化。由於產業集群的聚集,區域也會形成互聯網平臺,比如工業園區。這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