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中國畫與西方藝術不能完全融合,但可以相互借鑑?

鎖溪笑笑生


在當今,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日趨廣泛,越來越多的藝術都善於從其它地區的藝術中吸收技法和理念,來促進本民族藝術的繁榮。文化藝術要繁榮發展,必須交流和融合。

如果按照“藝術相通原理”去理解中國畫與西方油畫的創作,完全能得出,它們之間不但可以相互借鑑,還完全可以融合,能融合出一種嶄新的繪畫面貌。

至於融合出來的繪畫形式,到底是國畫還是油畫,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歷史上,融合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畫家不在少數,中外畫家都有,像印象派大師莫奈,就曾經把“散點透視法”和平面畫法吸收到油畫創作中,弱化了油畫的立體感和造型感,引起了西方油畫的革命。

又如後印象派大師梵高,常常把一些中國元素,如梅花、、蘭花、春聯等融入到油畫中,同樣創作出別具一格的繪畫形式。

(郎世寧·馬)

實際上,第一位對中國畫與油畫融合很成功的畫家,要數清代康雍乾時期的宮廷畫家郎世寧(1688年——1766年),他是意大利人,以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中國後,本想給華夏大地傳播西方文化,但他很快發現,康熙大帝對西方文化並不感冒,為了得到皇帝的賞識,也為了生存,郎世寧主動改變油畫的創作方法,一方面努力學習中國畫,一方面嘗試著中西合璧,把油畫中的透視原理和光影技巧統統去掉,按照中國畫的創作方式來畫油畫,最終,郎世寧創作出了既有凹凸立體感,又有筆墨味道的繪畫形式,人們就把這種畫稱作“郎世寧體”。

(徐悲鴻·愚公移山圖)

到今天來看,郎世寧的繪畫作品依然有很強的感染力,為繪畫在中西合璧上提供了一條寶貴經驗,讓後世畫家受益匪淺。

到20世紀初期,隨著我國一大批藝術才子,如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李叔同、潘玉良等人去歐美或日本留學,學到了正統的西方藝術理念,學業有成後,他們回到國內,以西方藝術理念對中國畫進行了大力改造,進一步發揚了中西藝術融合的魅力。

(徐悲鴻·三匹奔馬)

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要數徐悲鴻與劉海粟兩位大師。

徐悲鴻把素描技巧,光影技巧,透視原理,以及解剖原理引入到國畫中,讓國畫的立體造型感大大提高,因此,我們能看到,徐悲鴻筆下的馬神態各異,造型逼真,活靈活現,似乎能看到飽滿的肌肉和力量,非常振奮人心。

(劉海粟山水)

劉海粟先生的繪畫同樣是中西合璧的典型,現代性很強烈,他在遵循立體造型的基礎上,把絢麗豐富的色彩融入到國畫中,讓國畫生髮出斑駁陸離的視覺衝擊力,並體現出層次分明的光色效果。

到當代,在繪畫創作上,融合東西方繪畫的例子就更多了,像當代著名畫家王子武,何家英,賈又福等人,都從不同層面借鑑了西畫。


鴻鵠迎罡


中國畫和西洋畫本來就是互不相干的藝術,從最初的構思到觀察物像,從材料到技法,完全完全地不一樣,我怎麼還這樣認為呢?

一百多年前滿清王朝,閉關鎖國,中國畫藝術不受任何外來影響,基因純粹,技藝純粹,傳承純粹,地地道道純粹的中國畫。自徐悲鴻一輩留學歸來,西學東漸,帶來了西畫的觀察方法和西方繪畫的造型技法,一開潘多拉魔盒,中國畫的面貌開始有了質的變化,中國畫現實主義題材的表現日趨成熟。

說說當代水墨,近二十年來是中國畫西化表現最狂躁的時代,各種各樣打了新水墨、當代水墨名號的中國畫作品層出不窮,水平參差不齊,探索者龍蛇混雜,狀態是積極的,效果各界褒貶不一,不爭的事實,推動了中國畫和西畫的融合速度。


這種融合主要表現在中國人物畫上,具體是在中國畫的宣紙上大膽採用西畫的視覺、色彩處理手法,更有甚者,借用些綜合材料描繪中國畫,最成功者當推田黎明、劉慶和、李津等人,確實,他們畫的是中國畫,還是可以和西畫色彩媲美的中國畫。看到田黎明先生虛淡色彩的人物畫,你能說這不是中國畫?或者說這是不是水彩畫?


我以此論斷,中國畫可以借鑑西畫,還可以融合西畫,現在都已經有探索者做成功了,將來只會是愈來愈多,越來越融合和豐富。

我的論點有脖大家的觀點,藝術可以有爭議,您說呢?


陳莊水墨畫家


用什麼樣的思想去思考就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創造。

東西方不是地域劃分而是文化區分,西方文明以古希臘文明為母體,東方文明是以中華文明為母體。希臘文明側重人文關懷,歌頌人承認人的能動和高尚。中華文明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把個人融進群體,是空靈隱喻之美。

油畫追求的是在二維空間塑造出三維立體的感覺,形似在先。國畫則追求把三維甚至四維的表現為二維,神似在先。

西方繪畫講科學是具象的,國畫講哲學是意象的。

可以說他們的出發點,關注點,最終歸宿點是不同的。但同屬於視覺藝術,都是通過形象表達思想情趣,審美感覺。

當代國畫在走兩條路:一用西畫改造國畫。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蔣兆和等一路。二延革傳統。張大千,潘天壽,於非闇等一路。現在看各有千秋,都不錯。

但國畫借鑑西畫要有度,這個度很關鍵,表現技法造型可以拿來用但不能改變中國畫的審美情趣,更不能拋棄筆墨趣味。有人用毛筆宣紙畫出來的確實素描,這就超過了這個度,不能稱之為中國畫了。從來沒有人說這是不是油畫,但卻有人強調這是不是國畫,說明國畫從內涵到外延是相當自律自覺的,具有獨特的標準。

以前有個行為藝術,身上寫滿拉丁字母的公豬和身上寫滿漢字的母豬交配,以此象徵本土文化的弱勢被強姦。但我想說在歷史進程裡總會有偏頗,但最終我們血液裡的文化會復活並強勢迴歸,迴歸在更高的層面上。

中華文明是人類最高級文明,唯一綿延不絕生生不息,從不故步自封,在吸優去劣的過程中前行。永遠在路上!




唯美良玉


個人以為,中國畫和西方油畫可以相互借鑑滲透,但確實不能夠完全融合。

不錯,中國畫和西方油畫都是圖象生成的視覺藝術,同屬繪畫體系,從理論上講,是應該可以融合為一的,但是在實際上卻是不能夠完全融合的。其原因不是因為繪畫的理念不同,環境不同,主要是因為繪畫的工具、材料不同所致。就如同同樣是吃飯,中國人用筷子和勺子解決問題,而西方人則用刀和叉子解決問題。中國人用刀叉來吃中餐顯然不對付,西方人用筷子和勺子吃西餐肯定不得勁一樣。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經兩千多年,早已自成體系,在世界繪畫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響。西方油畫從歷史上看雖然時間較短,不過六百多年,但其發展迅速,業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繪畫畫種。



西方油畫自二十世紀初引入我國以來,從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等那一代老藝術家開始,歷經百年,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大膽探索,償試將西方油畫融入中國畫之中,使中國畫發生根本性革命性的變化,應該說,進行了大量的積極的努力,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但是,不能不說,試圖將西方油畫與中國畫完全融合的努力並未成功。實踐證明,中國畫和西方油畫是兩種不同的繪畫方法,可以相互借鑑,但若想完全融合,似乎不大可能。


燈影書畫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西方文明是不同的兩種文化土壤與兩種不同的文化體系,是在不同的生命與生態界面中,行使著神對人類生命與靈魂深處所蘊含的藝術因子化為藝術的靈性對話,從而以藝術做出生命的詮釋與靈魂對話。如果硬要完全融合,那就像黑人白人一樣,生出的孩子成為混血種。而成為混血人,那麼,還叫完全融合嗎?


所以,中西方藝術是不能完全融合的,只能相互借鑑。而這種借鑑,也有著生命理念,文化觀念、技術形式、色彩概念、審美趣味的差異,有著教育制度、政治生態、經濟環境等的差異,從而在不同的生命理念之上,詮釋出不同的繪畫語境與審美特質。


現在的中國繪畫,自從徐悲鴻等走出國門,來到西方,被西方的藝術迷離了雙眼,從西方的寫實概念中,尋找適合於中國的繪畫特色,就在解構中國傳統藝術中,從心理心態上,改觀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根本,使中國繪畫不中不洋起來。而西方的不少藝術家,也從中國的水墨中,尋找繪畫的靈感,但無論怎麼畫,就是力不從心。這就像中國人畫西畫,也是力不從心那樣。從而說明,不同的文化基因,所塑造出的藝術,自是差異很大。即使努力的去學,也是不倫不類的。所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神祗,造出不同種族的人種來,這是上天安排好的,不是人類的努力可以改變的。


為此,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只可以相互借鑑,取長補短。而不可以相互融合。但取長補短的不妥之處在於讓東西方純正的藝術變得不倫不類起來,失去了原始而樸質的味道。



用戶62081517873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中國畫,西方油畫,不能相互融合,但是可以相互借鑑

個人拙見,有一定的道理,為什麼?

中國畫,西方油畫,從藝術表現技法而言,國畫,油畫的創作技法是大相徑庭的

如油畫,注重光線,而國畫,是不會在畫中表現光線的

如寫實古典油畫,注重焦點透視,而國畫,注重散點透視,主觀構造

如油畫,特別是印象派油畫,注重繽紛豐富的色彩關係,而國畫,是最忌諱畫色彩繽紛的色彩關係,不然容易流於低俗,豔俗,失去國畫素雅,高雅的意境

那麼,油畫,國畫表現技法語言的大相徑庭,是因為兩者繪畫思想,創作思維的不同造成的

油畫,如客觀寫實的古典油畫,注重模仿自然,再現自然

而國畫,提倡天人合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主觀創作感受。

那麼,繪畫技法,繪畫思想都大相徑庭,如何相互借鑑?

油畫的傳統根基,是利用油畫厚重的藝術特性,表達畫面真實,客觀,逼真的嚴謹藝術效果

那麼照理說,中國畫的寫意性,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境藝術效果,是不可能出現在追求模仿自然,客觀寫實的西方油畫中的

其實不然

其實在西方美術史上,油畫繪畫表現技法,包括坦培拉技法,直接畫法,間接畫法

在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米開朗基羅創作天頂壁畫時,先畫素描稿,然後再層層覆蓋,層層著色的間接畫法,達到客觀寫實的藝術效果

威尼斯畫派畫家提香,率先使用直接用色彩塑造形體的畫法,追求畫面大膽豪放,生動草圖的視覺效果,所以個人斗膽一說,直接畫法,在提香的繪畫風格中,初見鄒形

直接畫法,後來被巴洛克畫家魯本斯,其一次性完成的繪畫技法,已經形成

後來,倫勃朗畫中浮雕般的主觀筆觸,海景畫家透納畫中,其寫意豪放的筆觸,朦朧而奇幻的藝術視覺效果,頗具中國畫寫意的意境效果

直到莫奈創作了《日出印象》,其畫中鬆散,隨意,靈動豪放的筆觸,頗具中國畫寫意的意境

所以,個人斗膽一說,自從印象派誕生,突破了傳統寫實的客觀油畫風格

畫家們的油畫表現方式,已經形成主觀化,個性化

因為20世紀,東方藝術,日本浮世繪,中國畫傳入西方,畫家深受啟發

如波洛克抽象畫中隨意潑灑的筆觸,線條頗具中國書法式的線條

這就是中國東方藝術,中國畫對西方油畫創作的啟發和影響吧

但是,中國畫由於創作思想的深邃,其道家,禪宗思想,西方畫家不甚瞭解,所以西方畫家表現中國寫意的藝術視覺效果,只是表面的,因為畢竟地域文化的不同,所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這就是中國畫,油畫,可以相互借鑑,但是不能完全融合的原因吧。

在中國畫中,許多國畫家,也借鑑了西洋油畫中的表現方法

比如國畫家宗其香,其夜景國畫,在畫中表現了西方油畫中光影的藝術效果

徐悲鴻畫筆下的奔馬的造型,同樣吸收了西方油畫中,立體造型的藝術表現方式,用中國畫筆墨塑造奔馬的立體感。

中國意象油畫,同樣運用油畫技法,表現中國畫中似與不似的意境

但是,對於國畫,想表達油畫般真實,客觀,逼真的藝術效果,是不及油畫的優勢,因為國畫的水墨特性,特別是大寫意油畫,不利於油畫般層層覆蓋。

所以,要營造寫實,客觀,逼真的畫面效果,油畫,相比國畫,肯定更具備優勢。

個人粗淺的理解,這就是中國畫,油畫只能相互借鑑,不能完全融合的原因吧。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我本人覺得任何藝術都不可能完全融合在一起,尤其西方的油畫和東方的中國畫,兩種藝術是不可能完全融合到一起的。

藝術就要講究創新,可以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因為西方油畫與中國畫是東西方文化兩種很獨特的畫種。西方油畫比較注重具像的真實的寫照、真實還原色彩、視覺透視關係、構圖等;而中國畫追求詩詞中浪漫主義,表現文人浪漫主義在繪畫中特有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抽像審美意境。

從中國畫的起源有它的必然性,從中國文字就是象型文字的開始,書畫同源,都是以線條為主,以前還沒有發明宣紙、毛筆的時候在龜背殼上刻文字來記錄日常生話,發展到用竹板來刻字用線串連起來,到後來發明了毛筆和油墨,可以用絹來寫字、繪畫,尤其發明了宣紙以後,中國畫的大寫意、小寫意就發展的更快,文人也鍾情於繪畫,中國畫得到空前的發展。

而西方油畫從文藝復興開始,幾大巨匠引領西方油畫的發展,剛開始是記錄宗教文化和重大意義的歷史題材。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照相機吧!繪畫很注重寫生方面的鍛鍊,隨著西方文明,工業革命中,帶來了新的技術發展、西方醫學也有很大發展,西方著名畫家達芬奇甚至還研究人體解剖結構,人體肌肉、骨絡、來補充油畫人物寫生中肌肉結構正確表現,很講究科學性,素描中寫實能力相當嚴謹。

隨著清朝中後期,西方用大炮打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被逼打開,中外文化的交流、貿易擴大,中西方文化也開始密切了,西方的傳教士也到來。(Giuseppe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郎世寧,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生於意大利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為清代宮廷十大畫家之一,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經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 主要作品有《十駿犬圖》《百駿圖》《乾隆大閱圖》《瑞谷圖》《花鳥圖》《百子圖》等。

徐悲鴻和後來一大批畫家也到西方學習油畫。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兩種畫派之所以不能融合到一起主要是:兩種文化背景,意識形態、思維方式,導致中西文化的不同,從而繪畫工具和方式中有各自獨特的表現不同。其中從繪畫工具方完全就不一樣。各自表現工具、手法、思維方式等追求就不一樣。西方的油畫顏色非常豐富,在畫布上顏色可以層層疊加;而中國畫做不到,以筆墨、線條為主,在宣紙上講究筆墨混化效果,去用筆高度概括,極簡意的寫意方式表現,尤其對線條的表現相當重視,古代有“十八描“。

對當今中國畫與西方油畫互相借鑑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過歷代畫家的努力探索,作了一些借鑑,適當改良,取長補短,誰都做不到完全融合。











繪畫與攝影


這個問題有些問題,中國畫是一個獨特的大畫種,其中還有以繪畫技法區分的工筆、寫意;而西方繪畫則是泛指,並沒有明確哪一個畫種。油畫、水粉、水彩、丙烯是由不同材料而確定的畫種,也有以古典、抽象、現代、後現代、當代等等有不同風格畫法流派。所以,兩者無從比較。

如果要比較籠統的回答呢?中國畫確實有獨立於其他畫種的材質、技法、表現手法;西方架上繪畫也一樣如此。從這個方面來說,這兩種使用不同材料在不同介質上,以不同表現方式進行的繪畫確實很難融合。而是在某些方面有所借鑑。

但是,由於西方繪畫流派層出不窮,社會審美需求的變化,不可避免的會對於中國畫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嘗試採用中國繪畫材料,或進行類似於中國畫表現效果的西方繪畫也已出現。隨著當代藝術對於技法材料界限的忽略,人類社會交流的發展,藝術表現的相互影響,很有可能出現兩種畫法相融合的藝術作品,甚至藝術流派。

而具有深厚傳統經典積澱的東西方繪畫,仍然會保持借鑑和影響的範疇,而各自保留自己的風格。


畫家郝大成


您好,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確實有的觀點說中西方繪畫不能完全融合,是因為地域和文化的差異,還有畫材的不同決定的。中西方繪畫藝術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不斷演變的同時也繼承了前輩們留下來的風格和理念。

中國繪畫注重表現意境和強調感性思維,拿寫意山水畫為例子來說吧,中國畫不受固定視野的侷限,不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把可見的和不可見的景物一起收入畫中,用了散點透視法,畫面有時氣勢磅礴,有時朦朧縹緲。

西方的畫家是理性地構圖,用透視學和色彩學來體現近大遠小,空間變化,表現為畫的立體感和真實感很強。

我是畫工筆畫的,也很喜歡西畫,郎世寧是我最喜歡的畫家之一,他是西方畫家有著很強的西畫工底,來到中國後又開始畫工筆畫,在他的畫中完美的體現了中西畫風的結合,加強了透視和空間感的體現,又保留了傳統中國畫用色的唯美含蓄。

在這裡談點兒個人觀點,我認為藝術無國界,只要是好的,新鮮的理念,高超的技法,都可以借鑑,作為一個畫者無論是畫哪個畫種,西為中用或中為西用,都是不錯的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