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收藏的61個行話

行有行規,也有行話,玉器收藏界同樣如此。

玉器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精美絕倫的玉器精品,被許多收藏者所青睞,也因此被賦予了神秘色彩。行有行規,也有行話,玉器收藏界同樣如此,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藏家,就必須熟知和運用這些行話,也就是江湖術語,唯有如此才證明你是這個圈子裡的人。

玉器收藏的61個行話

對於初涉玉器收藏的藏友來說,學習掌握玉器基礎知識,瞭解玉器收藏的常見名詞行話術語是必不可少的。玉器界的江湖術語很多,不勝枚舉,以下就選擇其中較重要的為大家介紹一下。

玉器收藏常見行話術語

1. 開門:由成語“開門見山”演化而來,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不開門指的是仿品。

2. 撿漏:是指慧眼識寶,以較低的價格買進了價值較高的收藏品。

3. 包漿:器物表面長時間氧化形成的光澤。

4. 吃藥:形容上當受騙買到了假東西。

5. 走眼:指把贗品看成了真品。

玉器收藏的61個行話

6. 掌眼:請別人幫著看真假好壞。

7. 有一眼:東西不能確定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8. 國寶幫:是指家裡收藏滿眼望去盡是國寶重器,實際卻全是贗品的獨特人群。

9. 交學費:指買入贗品所花費的冤枉錢。

10. 沁色: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環境中長期與水、土壤以及其他物

質相接觸,這些物質侵蝕玉體,使玉器部分或整體的顏色發生變化的現象。常見的沁色有水沁-白色,硃砂沁-紅色,土沁-土褐色和紅色,水銀沁-黑色,鐵沁-暗紅色,銅沁-綠色。

11. 雞骨白:一種沁色,因像雞骨頭的顏色而得名。雞骨白的成因有三種,一種是天然的玉料就是這種顏色;一種是玉器入土後受沁造成的;還有一種是火燒形成的。

12.水銀沁:黑色沁,古人稱為水銀沁。實際上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水銀能沁蝕玉體,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稱為水銀沁已經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

13. 硃砂紅:玉器表面有硃砂附著物。

14. 鐵沁:鐵氧化生鏽後對玉器造成的沁色,多呈褐紅色。

15. 灰皮:玉器入土後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淺,淺的就像一層皮。

玉器收藏的61個行話

16. 土咬: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質侵蝕形成的凹坑,又稱土吃、土蝕。

17.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後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狀態。

18.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後經過清洗盤玩的狀態。

19.提油:一種人工染色的方法。

20.綹裂:玉料裡面的裂紋稱綹,表面的裂痕稱裂,和起來為綹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紋。

玉器收藏的61個行話

21.玩:內行人稱收藏為玩,初次見面問“你玩什麼?”意思是收藏什麼。

22..繃價:在市場上堅持要高價,從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想賣個好價錢,二是也可能是想嚇走顧客。

23..新貨:不管什麼藏品,總有好賴,甚至有贗品。這時候,內行人會說“這個東西有點新”,給攤主留點面子。

24.俏貨:物美價廉的藏品,購買俏貨須憑自己的眼力。

25.品相:就真品而言,品相越好,價格相對就高。

26.蟲兒:通俗地說,就是壓箱子底的藏品,能夠讓觀者眼睛一亮的東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過這一件。

27.走寶:

針對賣主而言,一件好東西很便宜地出手了;此時,收藏愛好者便是“揀漏”了。

28.搬磚頭:不花本錢搬弄別人的物品,依仗自己信息靈通渠道廣泛做生意,類似於上海話“掮客”。

29.埋地雷:有些人以為去農村從農民手裡買的貨不會有錯,卻不知道這些貨是作偽的商人故意和農民合夥“埋地雷”的。

30.看不好:倘若賣家說貨絕對到代,而買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顧及店家的臉面,就只能說:“看不好”。

玉器收藏的61個行話

31.鏟地皮:自己不開店,專跑農村收貨,或者是盜古墓的人。拿到東西后再賣給各商家,行里人稱他們“游擊隊”,又叫“鏟地皮”。

32.一槍打:將這批貨物好的帶壞的一起賣稱作“一腳踢”。

33.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貨上門,買家決定購買他的東西,讓送貨人將貨留下。

34.吃仙丹---買了便宜喜歡的藏品叫“吃仙丹”。

35.攔一道---抬高競買者的價錢搶先買來,對手就說他被攔一道。

玉器收藏的61個行話

36.包袱齋---行內有的人眼力好,但沒錢開店,便用藍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鋪“摟貨”,然後轉手賣出。這種經營古玩的現象被稱之為“包袱齋”。

37.收起來:買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請賣家將藏品收回去,就說收起來吧。

38.天價:漫天要價,價格高出市場價很多。

39.行價: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這就叫“行價”。

40.上貨:古玩商從農村市場或者收藏者手中購買或徵集的藏品,叫上貨。

41.壓堂:是主人店堂裡最好的鎮店之寶。

42.砸漿:從同行中買來打眼貨“沒年代”或價錢過高,掌櫃可請行內公會幫忙調解,要求對方讓價或退貨,行內話稱之為“砸漿”。

43舊仿:明清時期的仿舊叫“舊仿”,而現在仿舊就是“新仿”。

44.到代:收藏品達到相應的年代。

45.賊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賊光”或“火光”。

46.拿了:投資者決定將藏品買下。這件藏品我拿了。

47.繃價:堅持要高價,想賣個好價錢。

48.拉縴:就是中間人,介紹人。中間人收取佣金,一般是賣方出3%,買方出2%,俗稱“成三破二”。

49.看新:這個東西有點看新,東西不到代,現代仿的。

50.包上:買家決定將藏品買下,請賣主將藏品包起來,這件東西我要了請您包上。

51.要了:買家決定購買某件藏品。

52.沒用:買家不要這個藏品覺得沒多大意思,一般說沒用。

53.夥貨:二人或以上合夥買賣古玩。售價早已商定,賣時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須將實售價格公開,平均分配利潤。

54.棒槌:就是看不懂東西新與老,好與壞的人。老是被騙的人,行內人就說他是棒槌。賣家賣新貨給他,背後還稱呼他“棒槌”。

55.殺豬:就是經營新仿瓷器的人對賣假貨行為的一種口語,把新仿的東西拿到和顧客約好的地方賣給顧客,他們稱殺豬。

56.抓:到市場去購買古玩說抓貨。

57.吃:我是吃玉器的。意思就是,我是買玉器的。

58.納:買進藏品,叫納入。較早的古玩術語。

59.追:發現很好的藏品追著要,在拍賣會上追價。

60.勻:有的在古玩行買藏品不叫買而叫勻。這塊玉您能勻給我嗎?

61.讓:有的古玩商買東西不叫買而叫讓。這件玉器讓給我吧。

62.“粗大明”:許多收藏者認為明代的玉器製作粗糙,故得其名。事實不然,就像“漢八刀”並不代表漢代玉器只用八刀一樣,“粗大明”特指明代玉器的粗獷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