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說起《新聞聯播》主播,大家總是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國臉”,這是因為男主播們總是有一張方方正正的國字臉,端坐著就一身正氣。

每天下午七點,他們字正腔圓地用富有磁性的聲音播報著家國大事,可謂是國家的“門面擔當”,但同時他們又儘量地在縮小個人主義,用專業發出代表國家的正義之聲。

在過去,“國臉”說得上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大家除了在熒幕上見到他們,私下能接觸到他們的信息並不多。但這種情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飛速發展正在悄然改變,康輝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走進公眾視野,走入群眾平常生活的代表之一。

2019年5月13日,他在《新聞聯播》中的一句“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鏗鏘有力,在網上瘋傳,被大家盛讚;建國70週年的國慶,他為了直播累到吸氧的畫面傳開後,令大家心疼不已;之前熱播的《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19主持人大賽》中,康輝給同行帶去了很多機智、專業、暖心的點評,更讓他備受觀眾矚目……


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出書的初衷

2019年11月,康輝的第一本書《平均分》問世,在書中他坦言,作為媒體人出書,他一直在思考:“我能給讀書的人提供什麼?”“我的人生經歷於其他人又有何價值和意義?”“我做得到讓所有讀書的人滿意嗎?”,而這些沒有得到答案的問題一直使他對出書這件事猶豫不決。

直到有一天,與某出版人在聚會上的談話動搖了他的決心。被問及是否有計劃寫點兒什麼時,他照例列出那幾條理由。出版人聽後很認真地說:“請別低估自己,有時候一句話、一件事就可能影響一個人,甚至改變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你珍惜的那些美好的東西為什麼不可以用這種方式和更多人分享呢?只要你的文字是真誠的,這就是價值和意義。至於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又有什麼人什麼事是能滿足所有人的呢?”

康輝在書中直言道,不奢望這些文字可以影響或改變誰的人生,但交流本是他的工作內容,如今就算是換一種方式與大家交流吧,希望這樣真誠的交流,能產生一點價值與意義。

帶著這樣的初衷,《平均分》應運而生。

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若論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個。在人生的賽場上、職業的賽場上,想不甘人後,也只有努力地去試每一個選項,在每一個選項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許就能再站上一級臺階。一項一項,才能給自己拿到一個高一點的平均分。”

這是康輝對自己的評價,也是這本書的書名由來,但觀其成就,這個評價卻實在謙虛。這本帶有自傳意味的隨筆,無處不充沛著“天道酬勤”、“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樣滿滿的正能量

少年時期:好孩子靠的可不只是幸運

1.打破“別人家的孩子”的枷鎖

康輝的學生時代,一直都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也是同學家長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小學時,一牆的獎狀和錦旗;初中時,中考成績全市第五;高中畢業,高考成績也是不出意外的好,甚至讓班主任後悔不該為了雙保險把能加分的市級三好學生給他,這麼好的成績根本用不上這樣的雙保險。


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兒時的康輝

但“別人家的孩子”這六個帶有光環的大字卻沒有成為康輝個性發展的“牢籠”,反而為他從學業中“偷”點兒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提供了不少便利。

作業寫兩遍就會了,如果今天的作業和前一天重複,那就偷偷把作業本上前一天老師批改打分的那一頁撕掉;喜歡的電臺節目在上午,那就裝作肚子疼,混得半天病假窩在家裡守在收音機的旁邊;從小喜歡看電影,不止一次以作業都做完了為由,向老師請假,上最後一節自習課,跑去電影院看電影。

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大五人格研究專家喬丹·彼得森在他的《人生十二法則》裡寫道:

人們年輕的時候既缺乏獨立也缺少認知,因為還沒來得及積累閱歷與智慧、建立起個人標準,所以只好和他人做比較。

這使得年少時的比較和被比較都會輕易的成為人發展的枷鎖,幸而康輝少年時期的早慧讓他擺脫了這樣的束縛,但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贏得大人們一片誇讚聲的少年康輝,也註定了平凡卻絕不平庸的一生。


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2.不辜負人生的每一個機會

高考那一年,雖然專業課和文化課都不出意外的成績優異,但能夠真的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還經歷了一番波折。

當時播音專業屬於藝術類招生範疇,要先經過專業考試,合格之後再參加高考,文化課成績合格後才可能被錄取。那時候廣院播音系招生是委託各省(區市)的廣播電視廳代招,每個省區的名額都極少,如果一個地方有三四個學生的專業成績、文化成績都合格,那就要全部把成績報送到廣院後,再由學校來定奪。

而專業課、文化課都表現優異的康輝卻因為當地在成績報送時的“疏忽”,差點和廣院失之交臂。當時的他甚至已經接到了隨意填選的第二志願天津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錄取通知書,是父親多次輾轉於河北、北京、天津三地,康輝才在最後一刻正式與廣院結緣。

這是父親的努力爭取的結果,而如今已成為央視名嘴的康輝沒有辜負父親為他爭取來的這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成年時期: 一絲不苟的新聞媒體人

1.新聞工作並不只是“念稿子”

我上小學的時候,領居家的小姐姐中文系畢業去面試我們地方電視臺的新聞主播,帶回來了一個當時新聞播報環節的錄像帶,鄰居阿姨特地借來錄像機要看看女兒的表現。

新聞主播那可是活在電視機裡的嚴肅形象,距離我們是那麼的遙遠,有這樣一個機會近距離接觸,大家都覺得十分的新奇,也都紛紛趕來湊熱鬧。

別的我記不清了,只記得畫面裡的小姐姐表情有些不自然地一直盯著鏡頭,小姐姐說她那是在看提詞器呢!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新聞主播們播報新聞的時候前面有一個題詞器,那工作量可真是減輕不少,畢竟以前我都以為新聞聯播的主播們每天是靠驚人的記憶力在鏡頭面前背稿!

可有了提詞器,新聞播報就是一份輕鬆的職業了嗎?康輝將答案都寫在了他的這本新書《平均分》裡。

裡面用一句俗語很好的寫出了內行人和外行人的這種認知偏差:“看人挑擔輕飄飄,自己挑擔壓折腰”。這世界上其實沒有哪一件事是簡單的,千萬別隨意地看任何一項工作。

“念稿子”並不是不念錯字就行了,語氣中的分寸、敏感信息的無形傳遞,都是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嚴謹的把握才能圓滿完成的艱鉅任務。


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康輝在《平均分》這本書裡舉了兩個例子,訃告和賀電:

“播訃告,大家認為播訃告就是沉痛,但按中國傳統習俗,90歲以上的老人去世,是喜喪,又不能太沉痛。同時,雖然這些去世的人都為國家做出過很大貢獻,但貢獻的程度又不一樣,這些細微的差別都要傳達出來。再比如,某國領導人勝選或就職,我國領導人致賀電。賀電就一味地歡欣鼓舞嗎?不是的。國與國關係不一樣,這個人上臺和另一個人上臺對我們的外交工作也有不同影響。所以同樣都是賀電,你注意看文稿,內容也會有細微的不同,也就意味著我們播報的時候也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

仔細品讀一下,對於未經訓練的普通人來說更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2.個人命運與國家歷史的重疊

剛剛進入《新聞聯播》時,康輝向前輩羅京請教自己要注意些什麼。羅京說:“我不用跟你講技術層面的問題,你現在要知道的是這個節目的分量,你要在這個節目中尋找‘中國氣派’。”十幾年過去,康輝現在也不敢說自己完全體現出了“中國氣派”,但他一直記著前輩的話。“《新聞聯播》是一個最重要的傳遞中國聲音的窗口。今天中國人的精神風貌,都要通過你的語言和表現傳遞出來。”

自1993年,21歲的康輝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進入了中央電視臺工作,在過去的27年中,他曾參與報道過香港迴歸、伊拉克戰爭、抗擊非典、香港迴歸十週年、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歡迎宴會、世博會開幕、多次全國兩會、國慶60週年、70週年,還有“神五”、“神六”、“神七”、“天宮”、“神八”、“神九”、“神十”的發射等重大事件,幾乎親身參與了這個階段中國所有的大事、要事

能夠作為祖國繁榮富強的見證者,康輝無疑是幸運的,對此他說,

“每個人都是自己歷史的書寫者,而我的歷史由於我的職業,得以與國家、民族的一些歷史時刻交織在一起。”

作為新時代的媒體人,時代賦予了這份職業神聖的光輝,而康輝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正是向世人們展現了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把現在正做的事做好,就對永恆有了交待。


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結語

借用他曾在廈門大學演講時的話,

成熟和世故是有很大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成熟是無論經歷何等風雨,依然會用一種純淨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只不過,我會比年輕時看待世界的角度更多,看得更深更廣。而世故,則完全是站在自身利害的角度,始終以一種趨利避害的態度來看待世界,看待一切的人和事,慢慢地你的眼睛就會變得越來越渾濁,看到的世界也會越來越渾濁。

這本《平均分》就是康輝帶著這樣成熟而不世故的審視眼光,回顧了自己的半生。

如果說康輝認為自己只是平均分,那也一定是一直在跟自己作比較中,一直不斷地在用每一次卓越的表現去提高自身的平均分。

平凡的人生不平庸,成年人的每一次閃亮,都是歷經磨礪後的正常發揮。

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國臉康輝”、“主持人大賽康輝”、“新聞聯播康輝”、“春晚主持人康輝”、“網紅康輝”,不知道你認識的是哪一個康輝?希望今天的《平均分》讓你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康輝。


今天也要加油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