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名嘴“国脸”康辉给自己打《平均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说起《新闻联播》主播,大家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国脸”,这是因为男主播们总是有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端坐着就一身正气。

每天下午七点,他们字正腔圆地用富有磁性的声音播报着家国大事,可谓是国家的“门面担当”,但同时他们又尽量地在缩小个人主义,用专业发出代表国家的正义之声。

在过去,“国脸”说得上是一个很神秘的职业,大家除了在荧幕上见到他们,私下能接触到他们的信息并不多。但这种情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正在悄然改变,康辉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走进公众视野,走入群众平常生活的代表之一。

2019年5月13日,他在《新闻联播》中的一句“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铿锵有力,在网上疯传,被大家盛赞;建国70周年的国庆,他为了直播累到吸氧的画面传开后,令大家心疼不已;之前热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中,康辉给同行带去了很多机智、专业、暖心的点评,更让他备受观众瞩目……


央视名嘴“国脸”康辉给自己打《平均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出书的初衷

2019年11月,康辉的第一本书《平均分》问世,在书中他坦言,作为媒体人出书,他一直在思考:“我能给读书的人提供什么?”“我的人生经历于其他人又有何价值和意义?”“我做得到让所有读书的人满意吗?”,而这些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一直使他对出书这件事犹豫不决。

直到有一天,与某出版人在聚会上的谈话动摇了他的决心。被问及是否有计划写点儿什么时,他照例列出那几条理由。出版人听后很认真地说:“请别低估自己,有时候一句话、一件事就可能影响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你珍惜的那些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可以用这种方式和更多人分享呢?只要你的文字是真诚的,这就是价值和意义。至于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又有什么人什么事是能满足所有人的呢?”

康辉在书中直言道,不奢望这些文字可以影响或改变谁的人生,但交流本是他的工作内容,如今就算是换一种方式与大家交流吧,希望这样真诚的交流,能产生一点价值与意义。

带着这样的初衷,《平均分》应运而生。

央视名嘴“国脸”康辉给自己打《平均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若论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在人生的赛场上、职业的赛场上,想不甘人后,也只有努力地去试每一个选项,在每一个选项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许就能再站上一级台阶。一项一项,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一点的平均分。”

这是康辉对自己的评价,也是这本书的书名由来,但观其成就,这个评价却实在谦虚。这本带有自传意味的随笔,无处不充沛着“天道酬勤”、“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样满满的正能量

少年时期:好孩子靠的可不只是幸运

1.打破“别人家的孩子”的枷锁

康辉的学生时代,一直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也是同学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时,一墙的奖状和锦旗;初中时,中考成绩全市第五;高中毕业,高考成绩也是不出意外的好,甚至让班主任后悔不该为了双保险把能加分的市级三好学生给他,这么好的成绩根本用不上这样的双保险。


央视名嘴“国脸”康辉给自己打《平均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儿时的康辉

但“别人家的孩子”这六个带有光环的大字却没有成为康辉个性发展的“牢笼”,反而为他从学业中“偷”点儿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不少便利。

作业写两遍就会了,如果今天的作业和前一天重复,那就偷偷把作业本上前一天老师批改打分的那一页撕掉;喜欢的电台节目在上午,那就装作肚子疼,混得半天病假窝在家里守在收音机的旁边;从小喜欢看电影,不止一次以作业都做完了为由,向老师请假,上最后一节自习课,跑去电影院看电影。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大五人格研究专家乔丹·彼得森在他的《人生十二法则》里写道:

人们年轻的时候既缺乏独立也缺少认知,因为还没来得及积累阅历与智慧、建立起个人标准,所以只好和他人做比较。

这使得年少时的比较和被比较都会轻易的成为人发展的枷锁,幸而康辉少年时期的早慧让他摆脱了这样的束缚,但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大人们一片夸赞声的少年康辉,也注定了平凡却绝不平庸的一生。


央视名嘴“国脸”康辉给自己打《平均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2.不辜负人生的每一个机会

高考那一年,虽然专业课和文化课都不出意外的成绩优异,但能够真的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还经历了一番波折。

当时播音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范畴,要先经过专业考试,合格之后再参加高考,文化课成绩合格后才可能被录取。那时候广院播音系招生是委托各省(区市)的广播电视厅代招,每个省区的名额都极少,如果一个地方有三四个学生的专业成绩、文化成绩都合格,那就要全部把成绩报送到广院后,再由学校来定夺。

而专业课、文化课都表现优异的康辉却因为当地在成绩报送时的“疏忽”,差点和广院失之交臂。当时的他甚至已经接到了随意填选的第二志愿天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是父亲多次辗转于河北、北京、天津三地,康辉才在最后一刻正式与广院结缘。

这是父亲的努力争取的结果,而如今已成为央视名嘴的康辉没有辜负父亲为他争取来的这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央视名嘴“国脸”康辉给自己打《平均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成年时期: 一丝不苟的新闻媒体人

1.新闻工作并不只是“念稿子”

我上小学的时候,领居家的小姐姐中文系毕业去面试我们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带回来了一个当时新闻播报环节的录像带,邻居阿姨特地借来录像机要看看女儿的表现。

新闻主播那可是活在电视机里的严肃形象,距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有这样一个机会近距离接触,大家都觉得十分的新奇,也都纷纷赶来凑热闹。

别的我记不清了,只记得画面里的小姐姐表情有些不自然地一直盯着镜头,小姐姐说她那是在看提词器呢!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新闻主播们播报新闻的时候前面有一个题词器,那工作量可真是减轻不少,毕竟以前我都以为新闻联播的主播们每天是靠惊人的记忆力在镜头面前背稿!

可有了提词器,新闻播报就是一份轻松的职业了吗?康辉将答案都写在了他的这本新书《平均分》里。

里面用一句俗语很好的写出了内行人和外行人的这种认知偏差:“看人挑担轻飘飘,自己挑担压折腰”。这世界上其实没有哪一件事是简单的,千万别随意地看任何一项工作。

“念稿子”并不是不念错字就行了,语气中的分寸、敏感信息的无形传递,都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严谨的把握才能圆满完成的艰巨任务。


央视名嘴“国脸”康辉给自己打《平均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康辉在《平均分》这本书里举了两个例子,讣告和贺电:

“播讣告,大家认为播讣告就是沉痛,但按中国传统习俗,9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是喜丧,又不能太沉痛。同时,虽然这些去世的人都为国家做出过很大贡献,但贡献的程度又不一样,这些细微的差别都要传达出来。再比如,某国领导人胜选或就职,我国领导人致贺电。贺电就一味地欢欣鼓舞吗?不是的。国与国关系不一样,这个人上台和另一个人上台对我们的外交工作也有不同影响。所以同样都是贺电,你注意看文稿,内容也会有细微的不同,也就意味着我们播报的时候也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

仔细品读一下,对于未经训练的普通人来说更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央视名嘴“国脸”康辉给自己打《平均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2.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的重叠

刚刚进入《新闻联播》时,康辉向前辈罗京请教自己要注意些什么。罗京说:“我不用跟你讲技术层面的问题,你现在要知道的是这个节目的分量,你要在这个节目中寻找‘中国气派’。”十几年过去,康辉现在也不敢说自己完全体现出了“中国气派”,但他一直记着前辈的话。“《新闻联播》是一个最重要的传递中国声音的窗口。今天中国人的精神风貌,都要通过你的语言和表现传递出来。”

自1993年,21岁的康辉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工作,在过去的27年中,他曾参与报道过香港回归、伊拉克战争、抗击非典、香港回归十周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欢迎宴会、世博会开幕、多次全国两会、国庆60周年、70周年,还有“神五”、“神六”、“神七”、“天宫”、“神八”、“神九”、“神十”的发射等重大事件,几乎亲身参与了这个阶段中国所有的大事、要事

能够作为祖国繁荣富强的见证者,康辉无疑是幸运的,对此他说,

“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书写者,而我的历史由于我的职业,得以与国家、民族的一些历史时刻交织在一起。”

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时代赋予了这份职业神圣的光辉,而康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正是向世人们展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把现在正做的事做好,就对永恒有了交待。


央视名嘴“国脸”康辉给自己打《平均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结语

借用他曾在厦门大学演讲时的话,

成熟和世故是有很大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成熟是无论经历何等风雨,依然会用一种纯净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只不过,我会比年轻时看待世界的角度更多,看得更深更广。而世故,则完全是站在自身利害的角度,始终以一种趋利避害的态度来看待世界,看待一切的人和事,慢慢地你的眼睛就会变得越来越浑浊,看到的世界也会越来越浑浊。

这本《平均分》就是康辉带着这样成熟而不世故的审视眼光,回顾了自己的半生。

如果说康辉认为自己只是平均分,那也一定是一直在跟自己作比较中,一直不断地在用每一次卓越的表现去提高自身的平均分。

平凡的人生不平庸,成年人的每一次闪亮,都是历经磨砺后的正常发挥。

央视名嘴“国脸”康辉给自己打《平均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国脸康辉”、“主持人大赛康辉”、“新闻联播康辉”、“春晚主持人康辉”、“网红康辉”,不知道你认识的是哪一个康辉?希望今天的《平均分》让你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康辉。


今天也要加油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