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向:被譽為“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的郭明錤就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立訊精密有望在2021年二季度之前就成為蘋果的關鍵機殼供貨商,早於市場預期。
國內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近期火爆的寧德時代。寧德時代不是簡單地賣電池,而是與下游整車廠商聯姻,成立合資公司,實現深度綁定。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下游訂單持續增長。
寧德時代由於深度綁定國內巨頭車企,動力電池領域全國第一,綁定特斯拉之後,甚至已經朝全球第一狂奔。
但寧德時代自己很清楚地寫道“特斯拉沒有責任和義務必須購買公司產品”。
它的底氣,來自它多年來跟北汽集團、上汽集團、東風集團等眾多實力廠商的合作。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下游和整車廠的關係上,而這幾乎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營收空間。
這個操作令人感慨:只要有訂單在手,並且訂單持續增長,根本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態勢。
因此,即使寧德跟立訊精密一樣應收賬款也高,但是賬款質量、週轉率一直是行業領先,下游一直有訂單,業績也就一直有保障。
立訊的發展跟寧德時代有相似之處,但相較之下,立訊目前的下游廠商結構,可能還不到寧德這個水準。
我們先來看立訊近十年的對外投資時間表:
2010-2014年:
通過收購聯滔電子,公司切入蘋果產業鏈,並且將產業延伸到了通信、汽車等業務;
通過收購科爾通,公司切入華為、艾默生的通信和醫療市場;
通過收購源光電裝,公司切入汽車線纜領域,導入日本車企(住友)客戶資源;
通過收購德國公司SuK,切入寶馬、奔馳等一線汽車廠商供應鏈。
2015年-2018 年:
控股整合蘇州美特、惠州美律和上海美律切入並推動電聲業務在智能手機聲學市場的高速增長,成功滲透蘋果的Mac、iPad和iPhone;
體外收購臺股光電元件產業上市公司光寶 CCM,切入攝像頭模組產業;
體外收購採埃孚車身控制系統事業部——採埃孚 TRW,與福特、通用等歐美車企合作多年,與公司未來協同發展。
立訊目前更多是通過間接的方式,與下游廠商建立合作關係。整個下游廠商結構還沒有達到強勢的水準。
但另一方面,這些併購的子公司正在源源不斷地創造收益。
一、用93個億撬動300億資產
龐大的應收賬款項目拖累下,我一直都很懷疑,立訊是否還能有相當的資源可以進行擴張戰略。
而在最新的報表裡,已經告訴我們公司是如何分配這種戰略資源的。
看兩個地方: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應收款。
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96.4475億
其他應收款:2.6598億
合併報表長期股權投資:2.9759億
其他應收款:2.9858億
按照合併報表的合併規則,可以推演出真實的對外控制性資產大概為93億。
母公司資產總計只有132億,對外控制性資產已經達到了93億,並且從企業的投資活動中看到,企業的現金投資支出也基本用於投資,購建固定資產的金相較之下少得可憐。
可以說,對外投資儼然是公司的主要運營方式。
二、子公司收效甚佳:佔將近一半利潤
既然是主要的運營方式,那擴張的效果自然也至關重要,看下列數據:
母公司資產總計:132個億
合併報表資產總計:456個億
子公司資產算下來就有324個億,並且是用前文說的93個億,撬動了324個億的資產。
並且,一般來說,企業對外擴張後,子公司的款項都是由母公司進行劃撥的。
但我們會發現立訊精密這個母公司本身是沒有短期借款的。也從側面反映出,立訊旗下的子公司無論是自主性還是發展程度,都已經能夠獨當一面。
那麼,合併報表裡所有的借款,就都是來自於他的子公司,也僅僅只有46個億。
並且,這批對外控制性投資的效益也不錯。
假設子公司不分紅,那麼子公司的基本效益就表現在子公司的利潤表裡,即第三季度賺了14.71-2.84=11.87億。
從年初到現在一共是賺了30.24-6.25=23.99億。
(合併報表利潤)
(母公司報表利潤)
假設子公司是有分紅的,那麼子公司的效益就表現為母公司的投資收益:三季度單季度是2.45億。年初至今是賺了5.59億。
根據已有的詳細報表,2018年、2019上半年最重要的子公司聯滔淨利潤佔公司總利潤比重分別為41%、23%,此外博碩、協訊也是重要的利潤中心。
三、以海外巨頭為榜樣:訂單在手,業績我有!
立訊所處的連接器行業,並不算是技術門檻非常高的行業。泰科和安費諾為首的連接器巨頭,都是通過收購持續橫向拓張,拓展各自的業務範圍,獲取新的產品與客戶,並彌補自身短板領域,實現快速發展。
立訊亦通過併購拓展下游連接器行業,通過上延產業鏈垂直整合,大力發展除多項業務板塊。
短期看,被譽為“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的郭明錤就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立訊精密有望在2021年二季度之前就成為蘋果的關鍵機殼供貨商,早於市場預期。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立訊已經擁有豐富的AirPods與AirPods Pro組裝經驗。
只要是相同的製程相同的工藝,立訊精密就可以利用現有產線的優勢切入這個行業,複製成功經驗,把產品做到極致。
長期看,智能汽車的浪潮已經逼近,立訊已經積累了日產、英菲尼迪、蔚來、眾泰、長城、博世等知名車企客戶,預計未來3年營收增速可超過50%。
和其他同行業公司比較,即使應收賬款高漲,其營業收入空間依舊甩別人很多條街,來自下游源源不斷的訂單,就是立訊的最強底氣。 我們也期待立訊能夠走得更遠。
盈亞證券諮詢免責聲明:本文的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作者力求本文所涉信息準確可靠,但並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本文信息引發的損失承擔責任。
閱讀更多 盈亞證券諮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