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朱厚照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皇帝?

放眼觀歷史


史書中,有關正德皇帝的記載可謂毫不留情,荒誕不經、無賴、喜愛玩樂、敗壞朝綱等等。在文官大臣眼中,正德皇帝怎麼著,也算個“不誤正業”的皇帝了吧。


但從後世的研究來看,有人認為正德荒淫無道;有人認為正德個性奔放。諸多歷史學者認為,關於對正德的歷史,可能存在刻意抹黑的情況。

先說說影響正德皇帝風評的幾件大事吧,沉溺豹房、寵幸八虎、荒疏朝政。為什麼寵幸宦官呢?畢竟是跟隨著時間久了,再加上正德即位時,還未滿15歲。正德對劉瑾等宦官肯定是有依賴之情的,年少心性再所難免。在幾個太監的“教導”下,正德的心性也愈發的不可收拾了,聲色犬馬,沉溺淫樂。對於一個少年來講,這些可比枯燥的奏摺有趣多了。


大臣們一看這樣,怎麼能行,還盼著這位成為中興之主呢。勸諫吧,可是皇帝也不聽啊。謝遷、劉健以辭官威脅,請求誅殺劉瑾。劉瑾這一哭,得,正德批准兩位閣老,告老還鄉了。這下,大臣們拿這位皇帝可真是沒了脾氣了。


但另一方面,正德是一位很有軍事才能的皇帝,這可繼承了他們老朱家優良的血統。土木堡之變後不到七十年,蒙古王子伯顏犯襲邊疆,正德不顧群臣反對,御駕親征,這個做法確實很正德,反對無效啊,不光這樣,還不準文官伴駕。值得稱道的是,在正德皇帝,應該叫朱壽大將軍的出色指揮下,應州大捷,還親手殺一人。

試想,一位只懂得聲色犬馬、荒淫嬉戲的君主,怎麼會有如此的軍事才能。一位只懂得沉溺淫樂、荒誕不羈的皇帝,又怎麼會親臨戰場,還誅殺一人。青史有銘認為,正德皇帝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皇帝。得知劉瑾的惡行之後,正德下令誅殺劉瑾,可見他並不糊塗。大概,只是不喜被約束罷了。


青史有銘


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 即位後史書上出現兩極評價,一方說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另一方面說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以往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武宗雖嬉遊玩樂,卻也有抵禦邊寇之功,不至於朝廷亡亂,如果有孝宗的制節謹度,則為明君。然而通過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歷史學家對此頗有分歧,人們對武宗的認識有所改變,武宗只不過只是喜歡玩樂,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一個人。從其所指揮的應州大捷來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實學的皇帝。





緣禦寒


正德皇帝,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的年號。

個人認為,一個皇帝的好壞,要看他在位時,國家,社會,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對下一代皇帝的影響,綜合評價。

一,從他個人性格來說,他是一個被慣壞的頑童。自小就被視為掌上明珠,他機智聰穎,喜歡練武、騎射、玩打仗,有膽有識,敢做敢當;性格叛逆、好奇、冒險者,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有點“新青年”的意思。

二,國家貢獻來看,在位期間,多次賑災免賦,抵禦外族侵犯,有可稱道之處,“明武宗”也是由此而來。

三,頑皮的行徑,建立豹房,日夜作樂;重用太監,“八虎”橫行。“八虎”是指八個太監,尤其是劉瑾,人稱“立地皇帝”。後來八虎們太過囂張,最終也被朱厚照賜死;

自封將軍,親自上陣。正德十二年,朱厚照下了一道聖旨,封“朱壽”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併為他營建鎮國府。規定往來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將軍鈞帖行之,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

總的來說,這位朱家皇帝,可圈可點,沒有給國家造成內憂外患的危機,也沒有給後世的皇帝留下更加豐厚的家底,只能說是一位很有個性的守成過度皇帝。


黎傳宇


1、有人說:正德皇帝雖然荒唐了點,但是人是極好的,也沒有沒有大殺與他意見不同之人。

OK,好的。

正德十四年,因勸誡武宗不要南巡,杖群臣一百四十六人於午門,死十一人。

嗯,的確沒有大殺與他意見不同之人。

2、有人又說:這才殺了十幾個科道官,就能證明正德不是好人了?他只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罷了。

OK,好的。

《明武宗實錄》瞭解一下?

工部奏浣衣局寄養幼女甚眾歲用柴炭至十六萬斤宜增給許之時諸近幸多以幼女為獻又累年巡幸所過閱選民間婦女載歸者皆留浣衣局至不能容饔飱不繼日有死者。上亦不問也。

正德十四年十二月辛酉朔 上至揚州府 先是太監吳經至揚 選民居壯麗者改為提督府 將駐蹕焉經矯上意 刷處女 寡婦 民間洶洶 有女者一夕皆適人 乘夜爭門逃匿 不可禁 知府蔣瑤詣經 懇免 經大怒 曰汝小官敢爾 汝頭顧欲斫邪 瑤不為動 徐曰 小官苟逆上意 自分必死 但百姓者朝廷之百姓 倘激生他變 恐將來責有所歸 經怒猶未解 揮使去 經密覘知寡婦及娼者家 夜半忽遣騎卒數人開城門傳呼駕至 令通衢燃炬光如白日 經遍入其家捽諸婦以出 有匿者破垣毀屋必得 乃已無一脫者 哭聲振遠近 尋以諸婦分送尼寺寄住 有二人憤恚不食死 瑤為具棺殮之 自是諸婦家皆以金贖乃得歸 貧者悉收入總督府雲。

好一個單純的孩子,單純到“寄養幼女甚眾,歲用柴炭至十六萬斤”“時諸近幸多以幼女為獻,又累年巡幸所過閱選民間婦女載歸者,皆留浣衣局,至不能容饔飱不繼日有死者。上亦不問也。”,單純到“ 經密覘知寡婦及娼者家 夜半忽遣騎卒數人開城門傳呼駕至 令通衢燃炬光如白日 經遍入其家捽諸婦以出 有匿者破垣毀屋必得 乃已無一脫者 哭聲振遠近 尋以諸婦分送尼寺寄住 有二人憤恚不食死”。

嗯,這個孩子的確很任性。

3、有人又說:他只不過是被下面人矇蔽罷了,不談這些。你看看武宗的軍功,除了太祖永樂,在明朝諸帝裡面不是出類拔萃嗎?他只不過沒有生在一個好時代罷了。

OK,好的。

太祖永樂我們就不談了,論御駕親征,正德的御駕親征給宣德提鞋都不配,可是有幾個人知道宣德御駕親征的事兒?求求都不要再尬吹正德親征了,不過是翻案風罷了。

三年,車駕巡邊閱武,至蘇州(薊州)遵化縣,駐師石門。邊報兀良哈萬餘騎入寇,將及寬河。上曰:“是天遣此寇投死耳。”召問諸將,諸將有請益徵兵者。上曰:“孽虜無能為,但謂吾邊無備,故敢來。若知朕在,當驚駭走矣。然此出喜峰口路隘且險,單騎可行,若候諸將並進,恐緩事機。朕以鐵騎三千先進,出其不意,擒之必矣。”或言三千未必足用,上曰:“兵在精與和,不在多。”遂決親征,車駕出喜峰口。夜,車士皆銜枚,斂甲韜戈,馳四十里,昧爽至寬河,距虜營二十里。虜望我軍以為戍邊之兵,即悉眾來戰,上命分鐵騎為兩翼夾擊之。上親射其前鋒,三人殪之,兩翼飛矢如雨,虜不能勝。繼而神機銃疊發,虜人馬死者大半,餘悉潰走。上以數百騎直前,虜望見黃龍旗,知上親在也,悉下馬羅拜請降。皆縛之,斬其酋渠。駐蹕寬河,分命諸將搜山谷搗虜穴。

武宗號稱自己殺了一個人就被一群人高潮成這樣,那看到宣宗親帥精兵三千突進,親射其前鋒,三人殪之,上以數百騎直前,還不得生活不能自理。

論當朝武功,他爺爺憲宗有犁庭掃穴、紅鹽池大捷,即使被罵做武功不行的他爸爸孝宗,也有黑山之捷和賀蘭山之捷。武宗有了個“斬首十六級”的應州之戰就能吹成這樣?也不要提什麼文官黑正德,所以才有“斬首十六級”之說,還以為明朝打仗跟衛青霍去病打匈奴一樣呢?動不動就斬首幾萬人。別人王越抄了滿都魯的老穴,打得滿都魯相顧痛哭,遠徙北去,不敢復居河套的紅鹽池之戰,都只“擒斬三百五十”,你一個相互試探為主的應州之戰要啥自行車?

分兵千為十覆,而身率寧、玉張兩翼,薄其營,大破之。擒斬三百五十,獲駝馬器械無算,焚其廬帳而還。及滿都魯等飽掠歸,則妻子畜產已蕩盡,相顧痛哭。自是遠徙北去,不敢復居河套,西陲息肩者數年。

4、有人又說:你這是在抹黑正德,無論你怎麼抹黑,都不能否認應州大捷之後統一蒙古的小王子達延汗終正德之世不敢犯邊這個事實!

OK,好的。

額,那個,小王子不是不敢犯邊,是不能犯邊,因為達延汗在正德十二年應州之戰後就掛了。他也不能穢土轉生出來犯邊,把這個不敢犯邊的功績安到正德身上,還不如安到太祖朱元璋身上,太祖在上,讓宵小達延汗暴斃。

所以,要褒獎明武宗是可以的,哪有沒優點的皇帝。但至少應該拿出點有史料支撐的新東西來,這些子空頭老東西,真心沒啥說服力。




高高在下喲


明武宗朱厚照15歲繼位,31歲卒,正值青春叛逆期,歷史上因沉溺女色,沉浸豹房而為世人所熟知。世人皆知其荒淫無度,但朱厚照的另一面卻選擇性忽略。

應州大捷——這場戰鬥十分激烈,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見狀親自率領一軍援救,才使得明軍解圍。雙方大小百餘戰,期間武宗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最後,小王子自度難以取勝,引兵西去,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想明英宗當年率20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蒙古軍的俘虜,而此次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此後蒙古兵長時間內不敢內犯便是這次戰鬥的直接結果。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武宗親為指揮佈置,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應州之役,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這一戰體現出了武宗較高的軍事水平,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能有較快的反應,但在史書上事實被歪曲。

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

史書評價

《明史》贊曰: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

明朝文官本身不尊重皇帝,在加上《明史》系清人所寫,為彰顯自己的英武與血統純正,有時會片面的選擇性記載,醜化前朝。朱厚照拋去私生活,當之稱謂有作為的皇帝。不然怎麼配的上武宗的稱號?


1234那些年那些事


看了一下其他回答,本來不想參與,因為朱厚照是我最喜歡的明朝皇帝,所以要我說他是個好皇帝!我來為他正名,為了能說清楚,文章很長,大家耐心看完。

看待歷史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何朱厚照有很多負面的評價和記載?後世對他的風評可能是整個明代最差的?

首先在明史學界是有一個共識的,大部分明史與歷史真相存在差距,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史》是清代順治時期編纂的,順治時期滿清入關不久統治不穩,為了樹立權威,肯定要對前朝加以批判,以前朝荒淫無道,來承託現在的正面影響。而因為朱厚照在位時期距離順治時期比較遠,所以他就成了主攻方向!時間遠老百姓不瞭解,就容易帶節奏!

我想說的是,如果他是一個昏君,他到底幹什麼了?割地賠款了?亡國了?被俘了?橫徵暴斂屠殺百姓了?還是行為不檢得病死在皇位上了?

據我所知都沒有!為了讓大家心服口服,我們來分析一下所謂朱厚照最大的兩個汙點。

一 、豹房 我們首先來思考一下,為何朱厚照叫做明武宗?關鍵就是這個武字!

朱厚照同學建了座私人別墅因為裡面養了豹子,所以叫豹房。後世將豹房描繪為酒池肉林,豹房直接是小朱的標籤,實際當代很多明史學家通過蛛絲馬跡已經為小朱翻案了,也許豹房有美女有野獸,但也是人家個人愛好,豹房實際上是小朱的軍政中樞,所有國家大事就在人家別墅裡解決,這有問題嗎?最重要的是小朱在這裡練兵!建造沙盤,推演軍事,他在為出征打仗做準備!小朱骨子裡還是朱元璋的血!隨後朱厚照知行合一,親征蒙古,併發生了“應州大捷”,所以武宗不是白叫的!滿清能修頤和園、圓明園也沒見幾個人罵得,人家小朱修個別墅就成汙點了,道德綁架!

二、應州大捷

小朱兵練的差不多了就要付出實踐,他要輕率大軍去會一會當時蒙古赫赫有名的首領,首領名叫小王子!可是在之前經歷了著名的土木之變,大明天子被俘國家差點滅亡後,所有人都是反對朱厚照出兵的,於是小朱在交代了政事後多次出關,多次被攔,有的邊關大將連見都不見小朱,有的直接裝糊塗說你是假皇帝,可是小朱的反應呢,默默的回去,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衝動的,不放他出關做的對,一個皇帝能做到這般,他是濫殺的人嗎?

後來還是出了關,當時小王子就在附近,小朱顯現了優秀指揮官的素質,凋兵十餘萬,採取誘敵深入戰術,在應州大敗小王子,小朱直接上陣並斬獲首級,史稱應州大捷!史料記載呢?雖然贏了,可也就殺了10來個蒙古兵!短短不到30個字!正常嗎?

後來根據多種史料分析,當代明史學者得出結論應州大捷被可以淡化醜化!雙方十餘萬騎兵對陣死了那麼點人不合理,明明勝利了還要被黑。

不討論和不合理,只說結果,朱厚照打贏了當時蒙古最厲害的首領,此戰後小王子在未對大明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幾年後鬱鬱而終!與土木之變差不多,也是對陣蒙古,也是御駕親征,朱祁鎮被俘,五十萬軍隊全軍覆滅,大明差點亡國!而被說成昏君的小朱居然贏了,誰是昏君?

三、結論

小朱下江南,當地官員嫌麻煩,各種手段想著法的趕小朱,小朱也是默默的回了,不帶走一個人頭,後世說他下江南如何荒淫,我想說,在這幾百年後某個盛世的皇帝下過多次江南,一路啥也不幹就是談戀愛,還被拍成電視劇,傳為一代佳話,正常嗎?

說小朱寵幸太監劉瑾禍國殃民,可在他想明白後反手就給收拾了,乾淨利落!後來那個盛世皇帝可是到死都護著和大人的!

小朱知人善用,內閣交給名臣楊庭和,李東陽,國家穩定,啟用王陽明平叛寧王叛亂,藥到病除!

當然沒有完人,當然爭議存在,朱厚照缺點很多,錯誤也很多,但他絕不是昏君,或是一代英主。

因為各種原因朱厚照是被嚴重醜化,作為一個皇帝他灑脫,他崇尚自由,他思想解放,他更有先輩的一腔熱血,正是有這樣的人,歷史才如此有趣,更讓我輩神望,同時探究。

謝謝大家看完。





桃花島主聲色犬馬


他率真個性。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不受封建之束縛。在位時間雖短,卻是豐富多彩傳奇的一生。

雖然荒唐,但不昏庸,任用名臣首輔李東陽,斬除太監劉瑾醃黨。後人對他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褒貶不一。

做人其實就得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活在固定的框架之內實在是枯燥無味。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兩面性。哪一面佔據了上峰也就定格了這一個人的一生。

人可以放蕩不羈,

但要做到大事不糊塗。

人可以陰陽兩面

但要做到善的一面在前

人可以貪色好玩

但要做到分寸有度


御史大夫001


  朱厚照不算是一個好皇帝,但也不算是個昏君,可以說一個從小被寵壞的人,他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好玩,但也有知識、有能力、也有做事底線;他性格叛逆、好奇、冒險,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極具個性色彩的人。在位期間,他多次賑災免賦,抵禦邊境侵犯,也有可稱道之處,因此也被奉以明武宗、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看似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詬病;

同時武宗又處事剛毅果斷,彈指揮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亂,應州大敗小王子,精通佛學,會梵文,還能禮賢下士,親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於藝妓,個性強烈,為人卻又十分平和,渾不似一代帝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卻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武宗,但也是我國曆代君王中一個擁有童心而不乏進取開明之心的最特殊最不像君王的君王。其實,明自英宗以來,國勢漸弱,而武宗卻完全稱得上重拾信心和威望的時代,但他恣意妄為的行徑卻又為後人所訾議。幽幽青山綠水間,康陵中靜靜地安息著武宗。


紫霄塵浮


在中國曆代皇帝中,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應該是最會玩鬧的皇帝之一吧。從別具心裁的"豹房"到"別有用心"的發起"應州之役",再到走向末路的"江南之行",正德皇帝的所作所為可堪稱"最會玩鬧"的皇帝中的典型代表。

正德皇帝一生中喜歡做三件事情,開買賣,調戲婦女,玩打仗。正德皇帝在皇宮裡開買賣,自己青衣小帽扮作商人屠夫,讓太監扮成客人來買他的東西,賤買貴賣,手一掂,就知道幾斤幾兩,都不用上稱,可見其功夫深厚。

朱厚照在位期間功績並不小,雖然行事荒唐,但是在大事上一點也不含糊,處事剛毅果斷。劉瑾想要謀反,正德皇帝彈指間就把他給滅了,並且在位期間多次賑災免賦,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

可惜,正德皇帝在平定寧王造反回京的途中游玩,不幸落水留下隱疾,回到皇宮之後就病死了,可憐其荒淫一生,最後落得個無後的下場。





大聖看古今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

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即位不久,便信用以劉瑾為首的宦官馬永成、丘聚、谷大用、張永等八人,時稱之為“八黨”。悉以天下章奏付劉瑾,而劉瑾則日益誘導武宗戲玩娛樂。在西華門別築宮殿,造密室於兩廂,稱為“豹房”、“新宅”,每日遊樂其中。皇帝的荒嬉無度、宦官的恣意枉為,致使原已危機四伏的社會經濟不斷惡化,階級矛盾不斷激化,農民起義接連不斷。

劉瑾伏誅後,武宗日益寵信江彬。在江彬的誘導下,武宗屢屢出巡。正德十二年八月至十四年二月,武宗不顧大臣們的反對,一連四次出巡。在位期間因荒疏朝政,導致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寧王朱宸濠先後起兵奪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於豹房,享年三十一歲,在位十六年,廟號武宗,諡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於康陵。




自封為將軍,並規定往來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將軍鈞帖行之,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這事可是歷史上皇帝中的唯獨一份。

正德皇帝的一生,無疑是短暫又荒誕的。他太子之位有保障,於是寵幸奸臣。

他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好玩,但也有知識、有能力、也有做事底線;他性格叛逆、好奇、冒險,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極具個性色彩的人。在位期間,他多次賑災免賦,抵禦邊境侵犯,也有可稱道之處,因此也被奉以“明武宗”。

朱厚照不算是一個好皇帝,但也不算是個昏君,可以說一個從小被寵壞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