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太原

歷史文化名城——太原

山西省太原市,晉祠博物館

太原別稱“幷州”,古稱“晉陽”,山西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山西高原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北與忻州市毗鄰,東與陽泉市接壤,東南與晉中市相依,西與呂梁相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有著五千年文明史和兩千五百年建城史,歷史悠久,底蘊深厚。1927 年太原升置為太原市,1949 年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駐地,山西省省轄市。

太原東、西、北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沖積扇平原,汾河自西向東,轉北而南貫穿全境,地理形勢雄壯,自古就有“據百嶺之重阻”,“臨谷為塹,因山為障”之謂,號稱“雄藩巨鎮”。“山光凝翠,川容如畫, 名都自古幷州”宋沈唐的這首《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貺書》形象地描繪了風光形勝、文化底蘊深厚的名都——太原。

歷史文化名城——太原

太原,俯瞰在建的太原古縣城

1991年,太原市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屆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視名城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以此作為推動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太原在歷史一直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過渡地帶,是歷史上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三次大的割據時期北方各民族爭雄稱霸的基地。晉陽城曾作為九個朝代的都城,其中七個由少數民族創建,集中表現出多民族文化與政權交替的特點;以晉陽城為中心的晉陽地區發生了眾多如“魏絳和戎”、“大滷之戰”等推動民族融合進程的歷史事件;太原出土的新石器和夏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反映南北地方文化融合特點;挖掘的秦漢時期墓葬形制和出土的陪葬器物反映遊牧民族與漢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的交融;北齊時期的墓葬——徐顯秀墓葬和婁睿墓保留的大型墓葬壁畫、唐代墓葬出土的陪葬器物等都充分反映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特點。

太原北踞雄關,南躋中原,是護衛中原的北方戰略要地。晉陽古城遺址的城池格局反映唐代邊城和都城的雙重特徵;明太原府城作為區域重鎮,府城外圍的軍事防禦格局與明長城沿線軍事防禦體系密切相關,是長城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保留有守護太原府城的石嶺關、城晉驛、三畛村、青龍堡等。明太原府城高標準的城防規模與形制反映其在明軍事防禦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歷史文化名城——太原

山西太原,晉祠古建築

太原的傳統文化遺存時間跨度大、類型豐富,反映出不同時期太原城市深厚的文化積澱。傳統文化遺存在其所屬領域蘊含文化價值的重要程度折射出同時期太原城市的歷史地位。晉陽城階段,太原保留有我國現存西周初期宗法制度的實物佐證——晉祠,我國北方佛教文化和石窟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天龍山石窟;太原府城階段,保留有國內現存最大的道教石窟——龍山石窟,明初山西佛教事業管理機構(敕封寺廟)——崇善寺,各省會現存皇廟建制孤例;還保留有跨越晉陽古城、平晉城、太原府城三個城址階段的山西最古老的寺院——普光寺等等。

太原是近代社會文明的代表城市,突出表現在工業、文化教育、革命傳統等方面。近代中國工業領域,保留有山西電力工業誕生的標誌——元新記電燈公司舊址的煙囪,修築同蒲鐵路時期為中外工程技術人員提供的“工程師樓”,以清朝官錢局為前身的山西省銀行舊址。文化教育領域,保留有全國第三所大學——山西大學堂舊址。太原在辛亥革命時期是北方繼西安革命成功的第二個城市,保留有首義門、孫中山先生講演所——勸業樓;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保留有中國共產黨在山西著名的活動基地——省立國民師範學校、代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的太原犧盟會舊址,中國最早的共產黨人之一——高君宇同志的故居。

歷史文化名城——太原

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最大窟——第九窟漫山閣木建築

太原是新中國重工業建設的中心之一。“一五”時期國家 156 項重點工程有11項在太原,在全國排名居前。現保留有太原化肥廠工業遺址及太重一金工、二金工廠房等眾多工業類歷史建築。“一五” 期間,中國第一次按照蘇聯規劃模式對一些重要工業城市進行了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迎澤大街選址建設,成為太原城市建設的標誌之一。太原保存有太重蘇聯專家樓、礦機宿舍等一系列與工業生產相關的生活配套項目以及迎澤賓館、太原工人文化宮等優秀近現代公共建築,共同見證了太原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建設歷程。

太原東、西、北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沖積扇平原,汾河自西向東、轉北而南貫穿全境。晉陽古城、太原府城均位於太原盆地北端,其東以太行山為天然屏障,西南以黃河作為襟帶,連接龍溪、關中和廣大的中原地區。太原與其周邊自然環境要素的關係保留至今,形成“三山環抱、汾水中流、三城更迭”的城市環境格局。

歷史文化名城——太原

山西省太原市,龍山石窟

太原歷史底蘊深厚,文物古蹟眾多,隨著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視,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呈上升趨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4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33處;文物單位317處;歷史建築195處。

太原現存的歷史文化遺產在空間上呈現分區集中分佈的特點,地下文物集中在北、西、東三面山麓,地上文物集中於晉陽古城周圍、府城和崛圍山一帶。保護類型豐富多樣,囊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不可移動文物的全部類型,包括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廟、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等類型,文化內涵豐富,時代序列清晰, 文化史蹟覆蓋完整,現狀保存完整,是太原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物質載體,具有典型的歷史特徵、清晰的時代連續性和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彰顯了太原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內涵。

歷史文化名城——太原

山西太原,博物院內金代戲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