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一個新病毒起名?

怎樣給一個新病毒起名?

前幾天,特朗普把這次引起全球大流行的病毒稱為“中國病毒”,並且用的是“Chinese Virus”。這種帶有歧視性的稱呼,遭到了華人的全面抗議,在白宮請願網站上,也有人發起了請願,要求特朗普為此道歉。

怎樣給一個新病毒起名?

在美國抗議的華人華裔

特朗普堅持認為,這種用法沒問題。但事實上,一個病毒的名字,可能會帶來很大的社會影響,不當的命名,容易導致對一個群體或地區的汙名化,進而產生歧視和暴力。2月24日,意大利歌手法齊內蒂就在社交媒體上稱,他親眼目睹一位亞裔老人被當成中國人,遭當地青年毆打的可怕場面。

所以,給新病毒起名,是一件很有門道、需要謹慎權衡的事情。

01 不斷更換的名字

幾個月來,這個新病毒已經換了好幾次名字了。

2019年12月30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拿到一份病毒檢測報告,她用紅色圈出“SARS冠狀病毒”字樣。接下來一段時間,官方和媒體的稱呼是“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比如新華社記者廖君的報道里,就提到了“武漢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救治醫療組”。

而在國際上,主要是採用了描述性的稱呼,比如“發生在武漢的未知病毒引起的肺炎”(pneumonia caused by unknown virus in Wuhan),當然也有一些媒體直接使用了Wuhan Virus或China Virus。

1月7日,在病人的樣本中,相關實驗室檢驗出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專家組認為,這種冠狀病毒就是造成病人肺炎症狀的元兇。1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將這種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簡稱2019-nCoV。

到了2月11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宣佈,將此新病毒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2(SARS-CoV-2)”。

隨後,世衛又把這種病毒引起的疾病,重新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CO表示corona(冠狀),VI表示virus(病毒),D代表disease(疾病),19表示最早發病是在2019年。

通過梳理這個過程,可以明確的一點是,我們對這次病毒和疾病的稱呼都一直在變化。這種不斷變化的稱呼,是源於對病毒認識的不斷加深。

當一個新病毒突然襲來,我們需要一段時間來確認病原體到底是什麼,是我們之前就發現過的“老朋友”,還是一個素未謀面的新病毒?研究每往前推進一步,之前已經被使用的名字,就可能會被推翻。


02 病毒命名的難題

病毒的命名問題,向來都是難題,因為一不小心,就容易“傷及無辜”。

怎樣給一個新病毒起名?

名為“CORONA”“VIRUS”的兩款酒銷量大減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出現之前,上一個被認為可能造成全球大流行病的,是一種叫“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簡稱NDM-1)的酶,這是一種遺傳物質,可以讓細菌獲得極強的抗藥性,所以含有這個的細菌,也被稱為“超級細菌”。

第一次披露NDM-1的是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研究顯示,最早是英國微生物學家蒂莫西·沃爾什在一名瑞典病人身上發現的,這名患者曾在印度住院治療,文章也表示,該細菌已經蔓延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等多個國家。

這一研究刊發後,就引起了印度衛生部門的抗議,他們對這個病毒的命名尤其不滿,因為使用了印度首都新德里。

印度衛生部醫藥研究局局長卡杜什說,在沒有搞清事實真相前,便武斷地認定某種新出現的病症起源於印度,這是不負責任的。他還暗示有關的報道具有政治動機,是那些對大批西方人前往印度進行醫療旅行不滿的人蓄意製造的。

然而,抗議也沒起到作用,這種病毒到現在還是沒改名。

不過,抗議也有過起作用的時候,“諾如病毒”的命名就是一例。

1968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諾瓦克(Norwalk)發生了流行性腸胃炎,醫院在患者排洩物中檢測出了一種新型病毒,當時被叫做“諾瓦克病毒”。

此後,世界各地陸續從胃腸炎患者糞便中,分離了多種形態和諾瓦克病毒相似,但是在特性上又有區別,它們被統一稱為“諾瓦克樣病毒”,直到2002年8月,第八屆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將其命名為“諾如病毒”(Norovirus,NV)。

諾瓦克人對這個名字倒沒什麼意見,但沒想到9年後,突然有個日本人向國際病毒委員會提出抗議,要求更改諾如病毒的名稱。因為“Noro”是日本常見姓氏“野呂”的羅馬字,他認為“諾如病毒”的命名方式,對這個姓氏造成了歧視。於是,國際病毒分類委員又把病毒名字改回了“諾瓦克病毒”(Norwalk)。


03 病毒命名原則是什麼?

那麼,到底該怎樣命名一種病毒和疾病呢?

荷蘭獸醫病毒學家赫羅特就曾表示,給疾病命名是個棘手的任務,為了找到各方滿意又不惹麻煩的名字,科學家往往要花費很多心思。

在2015年,世衛組織發佈了一個病毒的命名原則。根據這個命名原則,疾病名稱應當包括:

這種疾病的症狀,比如說呼吸道疾病、神經綜合症、水樣腹瀉,這一類的通用描述性術語;

也要包括易受影響人群、季節和疾病嚴重性,比如說青少年、嚴重、冬季,這一類更為具體的描述性術語;

如果已經明確了導致這種疾病的病原體,那麼該病原體,也應當納入疾病的名稱,比如冠狀病毒、流感病毒、沙門氏菌。

同時,這個指導意見也提出,應當避免在疾病命名中出現的術語包括:

地理方位,比如“中東呼吸綜合症”中的“中東”、“西班牙流感”中的“西班牙”;

人名,比如說“克羅伊茨費爾特-雅各布病”中“克羅伊茨費爾特-雅各布”、“恰加斯氏病”中的“恰加斯氏”;

還有動物或食物種群,比如豬流感、猴痘;

以及涉及到文化、人口、工業或職業;再加上可能會煽動過度恐慌的術語,比如不明、致命、流行等。

根據這些原則,這次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就把新病毒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2(SARS-CoV-2)”;而它引起的疾病,則被世衛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

怎樣給一個新病毒起名?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官網解釋病毒命名

你可能發現了,病毒和疾病有著不同的名稱,由不同機構命名。為什麼呢?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

病毒要按遺傳結構命名,這樣便於診斷試劑、疫苗和藥物的開發。這項工作由病毒學家和相關的科學家負責,他們也是實際負責研發藥物、疫苗和試劑的人,因此病毒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命名。

而疾病的命名,是為了便於討論疾病的預防、傳播、嚴重性和治療方式,世衛組織是負責人類疾病的預防和應對工作,因此,疾病由世衛命名。

無論是病毒的名字還是疾病的名字,我們都看到了最大限度避免“傷及無辜”的努力。但是,就算稱呼改了,在一些人的觀念裡,這個病毒和湖北人乃至中國人之間的關聯,也是一時很難消除的。

怎樣給一個新病毒起名?

在抗議特朗普的歧視同時,我們也要提醒自己,不要在觀念上重蹈特朗普的覆轍,消除對武漢人、湖北人的歧視之路,才剛剛開始。湖北省委書記應勇最近也發出呼籲,請全國各地、全社會善待湖北人民,善待湖北農副產品。

就像人類學家劉紹華所說:在古往今來的人類疫情中,所有的患者都是受害者,即使是第一位被診斷出來的病人也是受害者,沒有人應該揹負歷史原罪,一個地方或一個國家裡的人群也一樣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