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近日,讀到《左轉》裡記載的一個小故事,很有感觸。春秋初期,衛國國君衛莊公的小兒子州籲,由於母親得寵,自己也成了衛莊公的掌上明珠。州籲的最大愛好,就是在宮裡舞刀弄槍。這麼做當然是違規的,但衛莊公對他溺愛有加,從來不管不問。

大夫石碏敏銳地意識到,長此以往會釀成禍患,便勸衛莊公不要過分溺愛州籲。為了說服衛莊公,石碏對他說:"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意思是說,愛護孩子,應當用正確的方式教育他們,走正道,辦正事,而不要讓他們學壞,誤入歧途。

遺憾的是,衛莊公壓根沒當回事,幾年後,衛莊公去世,州籲跟接班的哥哥衛恆公發生了矛盾,他殺死了哥哥,自立為君,引發衛國動亂。

這則故事對我的最大感觸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要講原則和底線,要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規則意識,只有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更好得適應社會。

怎麼給孩子樹立規則呢?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如何給孩子樹立規矩

有的父母可能說:"樹立規則還不簡單,直接給孩子定規矩,然後孩子不聽的話就說TA,再不行就教訓TA……"

上面的方法未免過於簡單粗暴,可能短時間會有效果,但長期看來對孩子成長不利。

還有的父母說,我們定的規矩,孩子不聽,我們又捨不得訓斥,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別急,這裡就教大家幾個訣竅,掌握以後,可以有效幫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意思是指:父母訂立的規則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階段,孩子要能理解和適應。

比如,在孩子1歲前,是他建立情感和信任的關鍵時期,3歲以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針對這些階段的孩子主要還是以無條件的愛為主。

同樣,六歲以後,孩子性格逐漸形成,如果有些規則沒有樹立起來,後邊家長基本上就管不住了。

因此,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關鍵期就是3-5歲這期間,時間就這麼幾年(前後可以延伸一年),這時候努力,可以事半功倍,因此父母一定要抓住樹立規則的關鍵期。

簡而言之,規矩數量不要太多,內容要具體細化。

規矩數量過多,違背孩子的天性,也不容易做到。

內容具體是為了好操作。要能明確告訴孩子,我們需要他怎麼做。

規則定好後,關鍵在於執行。那應該這麼做才能更好地幫孩子遵守規則呢。

第一是家人要統一戰線。

這一點很重要,不能父母前面定了規則,老人們後面就推翻它。這樣對孩子來說,他就會覺得"破壞"規則也沒什麼事,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頂著呢。

規則就毫無嚴肅性可言,更別說讓孩子嚴格遵守了。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和幫忙帶孩子的老人溝通好,堅定地告訴老人這是為了孩子好,然後要巧妙溝通,一定統一戰線。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第二是以身作則,共同遵守。

對於一部分規則,建議父母和孩子一塊遵守。

比如,規定孩子不能玩平板電腦,我們父母最好不不要每天無限制抱著平板電腦玩。這樣孩子會有不平衡感。他遵守規則的意願就不會太大。

另外,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能做到。這樣孩子在遵守規則時就變得自然和容易了。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第三是要有後果。

規則要想有效果,必須跟著後果。

簡而言之一句話,就是獎好罰壞。

孩子做得好、有進步了,一定給予獎勵,不管是精神層面的誇獎還是物質層面的獎勵。

當然,孩子做錯了、沒做到就一定要給予不好的後果,當然這種後果要與犯的錯誤相適應,而且一定有因果關係。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這裡我想起一件事情,希望可以給大家一個提醒。

前幾天,看到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在在小區裡面盪鞦韆,爺爺奶奶站在旁邊。玩了好一會,爺爺奶奶一看時間不早了,該回去了,可是小女孩一直說要再玩一會,爺爺奶奶只好妥協說再玩50下,並讓小女孩自己數數。可是等小女孩數完數,爺爺要去摘鞦韆了,小女孩死活不幹,苦惱著不讓摘。爺爺也沒辦法了,奶奶更是生氣地自己先回去了……

可以想象到,小女孩在家裡肯定也是這樣,所以大人們在執行規則時,一定要能狠下心來,嚴格執行。

第四是堅持下來,持續強化,自然水到渠成。

這條就簡單了,就是規則意識的樹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一直堅持,持續強化。時間久了,等孩子養成了習慣,自然就水到渠成。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