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不高、需求不低 疫情下黑色市場難以“獨善其身”

  

網訊(記者譚亞敏)上週受全球疫情蔓延、國際原油大跌等影響,國內外金融市場經歷了“活久見”的巨震周。近期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拖累全球石油消費,國際油價持續崩盤,3月18日WTI跌至18年以來最低,布倫特原油期貨跌至自2003年以來最低,上期原油主力合約經歷了連續4日大跌,雖然週五以漲停態勢強勢反彈,但整體下跌趨勢仍在。

  與石油化工板塊相比,黑色板塊走出了不一樣的行情。3月20日週五,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為669元/噸,周環比漲幅2%,相比此前勢頭已有所減緩。此時有部分市場聲音認為,在疫情影響復產、鋼材累庫的背景下,鐵礦石等黑色期貨價格高位盤整與鋼材高庫存、鐵礦石低需求的情況不符。但在業內專家看來,疫情對高爐生產的影響有限,反倒是近期境外疫情擴散導致部分外礦轉運的港口可能暫停作業,引起市場對供給減少的預期。


庫存不高、需求不低 疫情下黑色市場難以“獨善其身”

  “2月底、3月份以來,巴西潰壩預期、近幾天馬來西亞淡水河谷配礦基地關閉的預期,導致鐵礦石在低庫存、高疏港量、高需求的供應收縮預期下走強,價格有基本面支撐。”天風期貨黑色事業部總經理周耀臣表示,從數據上看不出“低需求”的影子,反倒是反映鐵礦石需求的疏港量保持節後較高水平,相應的港口庫存屬於近年低位。

  據我的鋼鐵網數據監測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國內45個港口鐵礦石庫存為11844.13萬噸,較上週下降67萬噸,已連續六週下降,處於去年8月下旬以來的最低水平,比去年7月的近四年低點也就多400萬噸左右,進口礦庫存仍屬於低位。港口鐵礦石日均疏港量至299.33萬噸降1.784萬噸,回落至300萬噸下方,仍處於節後較高水平。

  實際上,雖然市場普遍關注目前高企的鋼材庫存,但在周耀臣看來,目前市場更應該關注的焦點是,不斷復甦的、強勁的下游需求,與緩慢的出庫量、物流運力瓶頸的主要矛盾。

庫存不高、需求不低 疫情下黑色市場難以“獨善其身”

  以杭州為例,節後隨著疫情防控好轉,杭州市出臺各項支持復產措施,包火車、客車請工人返工,但復工後發現很多倉庫的貨提不出來,倉庫被封了或運輸司機太少。一邊是日益增長的需求,一邊是無法緩解的低運力、如同堰塞湖但短期無法洩洪的“殭屍”庫存,對短期價格形成支撐。也就是說,市場交易的不是龐大的庫存,而是當下可流通的接貨量。“當然,隨著運輸不斷恢復,庫存壓力也有望緩解,不必過分解讀和悲觀。”他補充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近幾周鐵礦石價格有較強的基本面邏輯支撐,“庫存不高、需求不低”當前鐵礦石的真實寫照。

  從需求看,Mysteel調研247家鋼廠高爐開工率73.75%,環比上週增1.16%,已連續四周出現回升;日均鐵水產量210.44萬噸,環比上週增3.81萬噸,連續兩週出現回升。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我國生鐵為13234萬噸,同比增長3.1%;日均生鐵產量為220.57萬噸,環比去年12月增長1.96%。顯然,生鐵產量均處於高水平,對鐵礦石需求也維持在相對高位。

  儘管事實擺在眼前,但仍有極少數聲音認為,市場存在炒作,其主角赫然換成了礦價走高的受害者――鋼廠。對此,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笑稱,這個說法缺少最基本的事實依據和常識。每天鐵礦石、螺紋鋼動輒近千億的成交額,有這麼大的市場體量,且交易所有嚴格執行的限倉等監管制度,憑少數幾家企業的行為很難達到炒作價格的目的。


庫存不高、需求不低 疫情下黑色市場難以“獨善其身”


  據交易所數據,今年3月(截至3月20日,下同)鐵礦石期貨日均成交額938.41億元,前3月日均成交額629.14億元。2月、3月鐵礦石期貨法人客戶日均成交量佔比分別為27%、26%,與1月的28%基本持平,法人客戶節後成交併未較節前增長。同時,今年前3月成交持倉比為1.08,低於去年同期的1.31,市場保持平穩運行。

  “事實上今年的鋼材和鐵礦石價格儘管相對能化、有色等品種表現較強,但整體運行仍較為平穩。目前鋼材和鐵礦石盤面價格和春節前基本相當,在最近幾個交易日還出現漲勢減緩或下跌的勢頭。”他指出,大多數鋼廠和貿易商都希望礦跌鋼漲,但市場價格不是以少數人的意志能左右,而是由市場供需決定的。

  那麼,什麼是當前的“市場供需”?

  國泰君安期貨黑色系研究員金韜總結了近一段時間鐵礦石價格高位盤整的原因。具體來看,一是現在期貨價格顯著低於現貨;二是現貨價格相比於2019年高點已經大幅下跌;三是當前從鋼廠成本來講,高爐鐵水成本依然低於電爐成本,這使得鋼廠在增產的過程中會首選鐵礦,而不是加廢鋼;四是從生產利潤來看,隨著3-4月份鋼材旺季需求的到來,鋼材現貨價格已經出現了企穩跡象,鋼材庫存大幅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鋼廠前期檢修結束,基於自身的利潤情況復工生產,採購鐵礦石生產鐵水,由於鐵礦石期貨價格又低於現貨,企業通過套期保值節降低了採購成本。

庫存不高、需求不低 疫情下黑色市場難以“獨善其身”

  另外,周耀臣告訴記者,最近海外市場出現變化,比如日本、韓國一些鋼廠受疫情影響,為了保護員工安全而做了部分減產的措施,但從目前的來看,這些國家的鋼鐵生產規模、集中度不如中國,而且減產效果才剛剛開始,實際影響還沒有發生。鐵礦石作為庫存週期比較長的品種,即使海外礦山減產也不能使礦石庫存立即大幅減少。未來境外鋼鐵減產的效應可能逐步顯現,讓原計劃發往歐洲、日韓的鐵礦轉運到中國,但規模應該不會太大。

  “後市來看,下半年鐵礦石供給將逐步恢復增長,而需求受全球疫情蔓延影響或將走弱,下半年鐵礦石庫存可能會出現較明顯上升。”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表示,近期從鐵礦石盤面表現來看也是呈現“現實強、預期弱”的走勢,鐵礦石2005合約盤面走勢明顯強於2009和2101合約,後者上週結算價分別下跌3%和4%,近月合約走勢強於遠月的市場結構也顯示了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的有效發揮。

  相關受訪人士認為,在近期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市場參與者需要不斷成熟、正視期貨功能,尤其在抗疫復工的特殊時期,更要主動加強利用期貨、期權工具,與現貨貿易形成對沖,這是企業在疫情影響下的避險方式,希望有更多企業參與衍生品來對沖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