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後能把多遠的魚引進?為什麼?

用戶3798349517762


打窩是釣魚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釣魚圈中一句話:“釣魚不打窩漁獲也不多”,窩料在釣魚過程中起到了誘魚、聚魚、留魚的作用,當然很多釣友也會和題主一樣有個疑問,打窩後就能能把多遠距離的魚引進窩內呢?

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唯一,因為在不同的窩料、水情、魚情下,窩料所作用的距離也不確定,有的可能5、6米的距離有的可能達到幾十米上百米的距離,就如同海中鯊魚對於血腥味的敏銳度,通過氣發達的嗅膜可以聞到幾公里外的血腥味,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淡水魚的嗅覺要較鯊魚弱很多,所以想要知道窩料在水下的誘魚距離,就需要搞清楚這麼幾個問題:

不同窩料對水下傳播距離有何影響?

不同的水情對水下傳播距離有何影響?

不同的魚情對水下傳播距離有何影響?

這三個問題涵蓋了,打窩的三大影響因素,接下來大咖就圍繞窩料的不同、水情的不同、魚情的不同三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窩料能夠把多遠距離的魚誘進窩。

不同窩料對於傳播距離的影響

窩料根據霧化形態的不同分為:霧化性物料、半霧化性窩料、非霧化性窩料,當然即使同屬於霧化性窩料,因為味型的輕重不同、味型原材料不同,窩料在水下的傳播距離也不近相同,在將這幾點區別前,先說一下窩料在水下發揮作用的原理,對於窩料發揮作用的原理,多數釣友認為是分子的布朗運動,通過藉助水體進行分子的布朗運動後,才將魚誘過來的,自然是布朗運動就有一個特點,顆粒大小的不同布朗運動快慢不同。

所以在水下對於形態不同的三種窩料而言,粉狀霧化性窩料的傳輸距離是最遠的,其次是半霧化、非霧化窩料,這種誘魚距離是根據窩料形態的不同,當然窩料上不僅僅只有狀態的不同,味型的不同同樣也會對誘魚距離有一定的影響,就如同文章開頭介紹的一樣,血腥味可以將幾公里外的鯊魚引誘過來,這就是味型的作用,所以在水下味型不同造成窩料誘魚的距離也會不同,但是這裡的味型並不是指味道的濃郁程度,指的是味型的水下穿透力和魚喜愛的程度,譬如冬季經常使用的酒米,藉助酒溶於水的特性,它的誘釣距離就要優於黑坑中常用的化學添加香料。

小總結:窩料的味型、狀態的不同,導致它誘釣的距離不同,按照狀態上來講霧化性大於半霧化大於非霧化窩料,相同狀態下的窩料因為魚的喜愛度和穿透能力不同,誘釣的距離也不近相同,一般的動物腥大於酒香大於谷香。

不同水情對於傳播距離的影響

這裡的水情包括:水溫、水流、水質、水深四點,不同情況下的水情,窩料產生的影響距離也會不同,

水溫高低對傳輸距離的影響

窩料誘魚是通過分子的布朗運動生效的,除了顆粒大小會影響運動快慢外,溫度的高低也同樣影響著運動的快慢,就如同現在是冬季,很多釣友經常會說窩料的發窩時間和夏季時比會慢很多,其實這個快慢就是因為水溫導致的,水溫越高窩料傳輸的距離就會越遠,相反則越近,水溫的高低影響著傳輸距離的遠近。

水流對於傳輸距離的影響

水流對於窩料傳輸的距離起到的增效作用,當窩料的霧化帶、味型遇到水流後,會藉助水流加速它的發揮快慢和增加影響距離,同樣的一種窩料,在流水中的影響距離要比靜水中遠的多,因為水的流動會增加窩料粉狀霧化帶和味型的傳播距離,從而影響著窩料的誘魚距離,但是水流增加了傳輸距離,同樣的水流也加快了窩料濃度的稀釋,讓味型更淡,所以在流水中一般都是通過高味型窩料打窩,以增加誘魚距離。

水質對於傳輸距離的影響

這裡的水質指的是水的清澈度或雜質度,就好比在咖啡中增加一滴醋很難聞到醋的味道和體會到醋的酸,但是同樣的一杯是清水的話,明顯的感覺就會不同,所以水質也會對窩料的傳輸距離產生很大的影響,清澈度高雜質少無異味的水體會增加窩料的傳輸距離,這裡最常見的就是黑坑這種水質特差的釣場,想要釣好魚就需要大味型的小藥進行刺激,只有這樣才能將更遠距離的魚誘過來,相反在瘦水中味道清淡的窩料,就能誘釣相同距離的魚進窩。

水深對於傳輸距離的影響

水深是指水體的深度或者是水容量,同樣的水域面積情況下,水體越深窩料的傳輸距離越近,因為水體會多窩料的味型、粉狀霧化帶起到衰減作用,從視覺和嗅覺上都會弱化它的存在,相比較水越淺它的傳輸距離將會越遠,這個不難理解,其實歸結下來應該是水容量的影響。

小總結:水情的不同對於窩料傳輸距離的影響也不近相同,所以想要得到一個詳細的影響距離真的很難下結論,因為不同的水情或增加、或降低窩料的傳輸距離。

不同的魚情對於傳輸距離的影響

釣友們對於魚情對於窩料的影響很難理解,魚情也會影響著窩料的傳輸距離麼?當然,魚除了嗅覺外它也是有視覺的,雖然距離不遠但是也能看到,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講這麼一句話,小魚到窩大魚就不遠了,其實這是一個視覺上的影響因素,就比如我們作釣白條的時候,通過手拋窩將白條誘過來,隨著作釣的進行魚會越來越多,這裡除了窩料本身的誘魚效果外,視覺上的搶食也有一定的作用。

所以窩料在魚情比較密集的水域傳輸距離要大於稀疏水域,這個距離大部分不是因為窩料本身因素導致的,更多是魚群的連鎖反應,看到這有魚集中在一處吃食,就會吸引更多的魚的關注,從而誘更多更遠的魚進窩。

寫在最後

打窩後會誘多遠距離的魚進窩,真的不能一概而論,水情、魚情、窩料的不同都會有著不同的距離,除了這三種影響誘魚距離因素外,魚種的不同也影響著窩料的誘魚距離,譬如我們使用螺螄打窩,雖然腥味的螺螄傳輸距離很遠,但是這個水域中大都是鰱魚、草魚,即使窩料本身的誘魚距離很遠,但是並不能將不愛這種味型的魚種誘過來,所以窩料的誘魚距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定奪。

大咖覺得一般的情況下窩料的誘魚距離應該在十米左右,但是並沒有做過實驗,只是一些經驗之談,因為經常能遇到在窩點十米開外有魚跳,就是沒有到自己的窩內,所以窩料的誘魚距離應該不會特別的遠,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釣魚的時候要選擇釣位的原因,找到魚的位置進行打窩誘釣,這才是正途。

一個熱愛釣魚的江湖少俠【垂釣大咖】,歡迎您的評論、點贊、轉發、關注!


垂釣大咖


我來用我的理解回答下這位釣友的提問,打窩能把多遠的魚誘到窩子其實我認為和窩料穿透力沒有太大關係,因為你的窩料穿透力再強,喂型再大,無非也就能把周圍的幾條魚誘過來,再遠的你就不要去想了。

其實窩點發窩我認為跟以下幾點有絕對關係:

1、由於魚是在水中游動的,你做好了一個窩點,首先會把周圍的魚誘過來在窩點裡吃餌,然後陸續會有路過的魚看到窩點被誘惑進來吃餌。

2、你在一個經常有釣友做釣的釣位打窩,這種位置由於經常有釣友做釣,這時就會有很多魚對這個釣點有記憶,經常會來到釣點吃餌。

3、你把窩料打到釣點,(窩料必須有粉狀物)首先將窩點周圍的魚誘過來,由於魚在窩裡吃餌時會來回遊動,這時會有粉狀餌料順著水流飄走,這時下游的魚會順著餌料頂到你的窩點。

4、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窩料必須好吃,讓魚一旦來到你的窩點吃上就捨不得走,這樣才能發窩。這就是我認為打窩誘魚的原理。純屬個人理解,不喜勿噴啊[捂臉][捂臉][捂臉]感覺我說的有道理記住關注我[大笑][大笑][大笑]





漁具實驗室


也許打窩會對附近十到二十米內的魚產生影響吧,我說的是影響,而不是引誘過來。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波平如鏡的水面,當你打下窩子的時候,附近十幾、二十米內,會突然冒出很多水泡。這不是你誘餌的穿透力,而是窩料入水產生的波動,被魚感知到了。和扔個石頭入水是一個道理。而離窩點最近的魚,會被窩餌的味道誘惑而來。隨後會有很多魚,是盲目跟隨前面這些魚而來的。老釣手做窩後不急著開釣,就是在等窩裡聚集到足夠多的魚。

實際上我們做窩,除了吸引魚,讓魚發現,窩餌的味道,更多的是留魚持久。魚是不停遊動的,並不待在一個地方不走。能吸引到路過魚,並且留得住,釣魚也就基本成功了。妄想窩料會把很遠的魚引進來,有點兒做夢了。


煙波客11546399


釣友你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打窩能把多遠的魚吸引過來?在咱們日常垂釣的時候,為了能夠釣到更多的魚,往往會選擇提前打好窩子,把魚兒吸引到窩子裡來,窩裡魚兒多了,垂釣時魚兒搶著吃食,中魚的幾率大大增加,釣魚人常說“要想釣的多,就得打重窩”,比較有名的就是李大毛老師,人送外號“李大盆”,扯遠了哈哈哈,打窩能把多遠的魚引過來,我覺得還是看你的窩料的吸引力了,魚兒是靠嗅覺尋找食物的,你得窩料在水裡散發的遠、穿透力越強,那麼吸引到更遠的魚兒。

以上都是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到你,祝釣魚大鯽大鯉





小強釣魚


打窩後能把多遠的魚誘過來?

這個問題可以說你不可能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的。如果從魚和它生活的環境角度出發來解答它是如何發現魚餌的,無非就是魚對食物的感知力即通過嗅覺和視覺來發現食物。魚生活在水中,那麼水在不同的狀態下對魚的感知力也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魚是通過嗅覺來尋找食物的,我們將窩料打入水中後,通過窩料能夠溶解到水中的氣味擴散來吸引魚進窩。窩料氣味擴散的遠近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那麼水的溶解度和擴散能力與水的溫度和流動的速度又有直接的關係。水溫高則溶解度高氣味傳播的就快,範圍大起到的誘魚的效果就好。水溫低則正好相反。

再有水的流速這就好像風一樣能夠攜帶氣味飄的更遠一樣,水流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將窩料的氣味傳播的更遠,那麼能起到誘到更遠的魚。

至於能夠把多遠的魚誘過來大概也就10—20米左右吧,個人感覺實在是不好判斷。



簡單釣魚


▲窩料的種類及特點

▲影響窩料發窩、聚魚能了的幾個因素

▲窩料使用小技巧

下文將從上述三個方面,循序漸進,一步步深入瞭解窩料。

窩料的種類及特點

按照窩料的材料劃分,主要分為穀物類、肉食類、及混合類。比如常見的老壇發酵玉米、酒米等,以玉米、碎米等為主材,通過發酵、高度曲酒泡製等等,將各種誘魚、聚魚的微量物質滲透其中,等投擲釣點後再發揮作用,即可誘大魚,也能聚小魚,應有廣泛。肉食類窩料,專門用於像鯰魚、黑魚等肉食性魚種,一般現制現用,常用的有雞肝、豬肝、分割的蚯蚓等等。混合類窩料,即漁具廠家通過多種材料搭配、製作而成的,以常用的紅蟲顆粒為例,裡面含有大量的紅蟲粉、蚯蚓粉及大都、麥芽等等混合加工而成,因方便攜帶、便有儲藏,是大部分釣魚人的首選。

影響窩料發窩、氣味傳播距離的因素

窩料發窩、氣味傳播距離受多因素的影響,具體如下:

1、窩料配方、生產工藝的差距:窩料本身質量是根源所在,如今窩料種類眾多,單單對一個鯽魚,市面上的窩料品牌就不下二三十個。那麼問題來了,廠家不一、品牌不一,其中的配方、生產加工工藝一定存有差距,甚至主要材料的用量差距甚遠。所以在同一片水域、同一釣點打窩聚魚,誘魚能力差距不小。

2、窩料氣味:上面是窩料加工的差異,氣味差異同樣不可小覷。有的窩料添加了大量的誘食劑、味型添加劑,濃厚、刺激;有的窩料像雞肝,天熱的自帶腥味;有的帶酒香味,如酒米。各種氣味在水間的傳播速度、距離都有不少差距。

3、水溫因素:水溫是影響窩料發窩、傳播距離的關鍵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一些固體、顆粒狀態的窩料,如紅蟲顆粒,需要先霧化,水溫低、霧化時間就常。二、水溫低,微觀方面水分子的布朗運動緩慢,水分子與窩料分子間的碰撞、交換就緩慢,動作不劇烈,那麼氣味的傳播速度、距離都後不同程度的折扣。同一款窩料,在夏季、冬季,傳播距離、誘魚能力也有不少差距。

4、水域範圍:窩料的氣味在水裡擴散,那麼水的體積越大,氣味越淡,誘魚越難;水體積越小,氣味越濃,魚嗅到越容易。因此,窩料投擲的釣點,水越深,傳播的距離越近;水越淺,傳播的距離越遠。

如何合理應用窩料

窩料發窩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那麼怎麼讓它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用呢?

▲提前熱水浸泡:冬季野釣水溫低,像紅蟲顆粒這類窩料,需要2-4小時才會發窩,甚至更久,所以提前用熱水浸泡,等到處於半鬆軟的狀態時再投放釣點。

▲窩料味型與釣餌做的統一,或者釣餌的誘魚效果強於窩料,避免魚進窩不吃餌只吃窩料。

寫在後面

綜上所述,窩料的發窩時間、傳播距離,受多方面的影響,很難具體量化,而條件如水溫、水質等方面越有利,發窩時間越短、傳播距離越長。因此掌握打窩技巧、提前加工一下窩料效果會更好。


野釣分享


不請自來!

我來說說我對打窩的理解吧!

打窩有二個方面的理解:

一、誘魚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靠窩料的色香味等因素將周邊的魚吸引進窩點。

這個範圍的確誰也說不準。因為,窩料有不同的色香味。還有水流等其它自然因數。

我個人認為打窩誘魚的範圍不會太大。

二、留魚

打窩的領一個原因就是留魚。魚在窩點周邊遊動覓食,被窩料的色香味所吸引進窩。會在窩點內停留覓食而不離開。


小懵哥釣魚


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打窩聚魚是必須的有魚來了才能釣到沒魚來怎麼釣也不行,打窩具體要看窩料的選擇和垂釣的水域情況,打窩的時間長短聚魚誘魚的效果不一樣。

短效聚魚時間有限釣的時間短釣鯽魚選擇酒米釣草魚鯉魚選擇五穀雜糧發酵的窩料不含粉狀的誘魚距離近,小水域鯽魚只能在1-5米冬季溫度低於魚的活動慢,大水域魚的密度低可能一天都誘不過來。

夏季誘魚的範圍要廣點,魚的活動量大來找吃的,在加上粉狀窩料隨風漂落誘魚的距離要遠,魚會尋找食物來源。具體的能誘多遠誰也說不好,還要看你的位置選擇的好不好,四周都可以擴散窩料的粉狀可食物誘魚範圍就廣的多。

粗顆粒可以留魚必須配合好粗細搭配誘來了還要留住,這樣才能釣上來。

祝你好運!


老五釣魚筆記


打窩後能把多遠的魚引進?為什麼?

首先這個問題並沒有肯定的答案,為什麼?因為窩料的濃稠程度不一樣、水體流動程度不一樣、季節水溫不一樣、水深不一樣,這幾個方面不一樣餌料的穿透性也是不相同,咱們來分析分析。

一、水體的流動程度

水體流動程度不一樣,窩料散發的遠近也肯定不一樣。窩料味型的散發,隨著水流飄走,越飄越遠,具體能夠到達多遠誰也不知道,只能是窩料的味道隨著水的增多,慢慢稀釋。


水流的快慢對於窩料味道散發來說,也是影響很大,水流很輕味型的散發就比較慢,只能慢慢稀釋到水體內。水流速度變快,窩料味道就會快速散發,能夠吸引多遠的魚,這個沒有準確答案,因為不知道窩料能夠隨著水流散發多遠。不敢妄下結果。

二、餌料濃稠度不一樣

有些釣友為了追求窩料的味型,在泡製窩料的時候,“炸”“炒”等,增加窩料吸收添加劑的添加量,在窩料內添加大量的添加劑,使窩料味道很濃郁。真正是香噴噴,這種窩料在水底穿透力更強。這種窩料在水底肯定散發距離更遠,但是魚兒進窩不進窩是另一回事,並不是窩料味道夠濃魚兒才進窩。

有些釣友製作窩料,不太注意窩料的濃郁程度,只是注意窩料的味型以及適口程度。窩料除了誘魚以外,也注意降低魚兒的戒心,使魚兒能夠放心大膽的吃餌,這種情況下窩料的味型一般不是很濃,在水底穿透力也就比較小,散發距離也沒有太遠。




三、季節水溫不一樣

季節不一樣溫度不一樣,餌料在水底散發的速度也是不相同。夏季由於溫度高,餌料的揮發速度肯定很快,餌料揮發速度快在水底也就能散發更快,散發的快也就能夠散發更遠,即使很遠的魚兒也能夠聞到。

冬季由於氣溫很低,水溫也比較低,水溫低窩料在水底的散發肯定很慢。水溫底水底各種微生物也比較少,小魚也比較少,小魚鬧窩也比較少,窩料味型散發就很慢,距離也不遠,相對於夏季來說,散發距離也就沒有那麼遠。


四、水深不一樣

水深不一樣窩料散發的距離也就不一樣。3米以上的深水,窩料散發需要的時間就跟長,散發的距離也比較近,只是單位面積散發的比較大,但是距離比較近。這也是在深水區釣魚魚兒進窩慢的原因。

但是在淺水區餌料散發很快,特別是不超過1米的淺水,餌料散發很快,短時間就能夠聚集大量的魚類。水淺的區域窩料短時間散發很快。特別是死水,小水面,這裡有一個光頭前幾年釣魚的例子,大家做一個參考。


比如:幾年前冬季光頭在老家釣魚,有一個死水塘,水塘在夏季的時候估計有100多個平方。水塘邊全是水草,不能釣魚。到了冬季隨著水草的枯死,水位的下降,只有塘中間20平方左右有水。塘中間水草比較少,可以釣魚。

光頭來釣魚,稍微在塘中間打了一點酒米,水深1米左右,用紅蟲釣魚,沒想到的是魚口很好,一個上午幾乎都在連桿,都是小鯽魚,2兩以上的很少,到了下午魚口明顯越來越少,傍晚甚至很久沒有魚吃鉤。釣了有7-8斤魚,收竿回家的時候被同村人看到了,估計是看到釣了這麼多魚眼紅了,第二天這個傢伙拿了一個小抽水機去抽水。

把水抽乾,令人沒想到的是,只有1斤多指頭大小的小鯽魚,半兩的鯽魚都沒有幾條,1兩的一條都沒有,泥鰍有幾條,當時真把我笑壞了。原來小池塘把魚釣光,真的不是夢。


綜合:光頭覺得,具體窩料在水底能夠散發多遠,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影響窩料散發誘魚的因素太多了,光頭個人覺得釣鯽魚窩料20-30米應該是可以的,釣大魚除了靠味型以外,還要靠窩料的多少。窩料除了誘魚外,一定的量才能留魚更持久。

釣友們,窩料在水底散發的一點想法,不對之處各位多多指出,光頭一一改正,希望對釣友有所啟發,大家覺得有用的話可以收藏,點贊,轉發瞭解更多關注頭條號《光頭魚司令》謝謝大家。


光頭魚司令


今天就要去釣魚。水庫,自然水域,要打大窩,味形要對口。多遠的魚都過來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打好窩魚來了都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