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你知道救的熊孩子是誰?老師為啥不告訴我們後來的事

我們都知道司馬光編撰了著名的《資治通鑑》,他在歷史上的貢獻是巨大的。1019年,司馬光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這時候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任光山縣的縣令,所以給他起名為司馬光。司馬光從小就學識不凡,六歲的時候,司馬池就教司馬光讀書,待到司馬光七歲的時候,不僅能夠背誦《左氏春秋》,還能夠講明白書中所述的道理。

司馬光砸缸,你知道救的熊孩子是誰?老師為啥不告訴我們後來的事

說到司馬光,我們還能聯想到小時候課文中學到的一個小故事:《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起源於司馬光做的一件震動京洛的大事——“砸缸救友”。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司馬光砸缸救出的那個孩子到底是誰呢?

司馬光砸缸,你知道救的熊孩子是誰?老師為啥不告訴我們後來的事

在《宋史.卷336列傳第九十五》中曾提及:“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翁,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翁破之,水迸,兒得活。”從這段歷史文字的記載中,我們能夠得知司馬光砸缸的原因是一群孩子在一起嬉戲玩耍的過程中,有一個孩子比較調皮登上了一個大水缸上,後來不小心跌倒水缸中去了。見此情形,其他孩子都走了,其他孩子此時可能是去找大人過來幫忙吧,但只有司馬光留下來了,並且充分運用了自己的聰明機智拿起一個大石頭把大水缸砸破了,落水的孩子才得以獲救。從這段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司馬光的聰明機智以及勇氣非凡。對於這段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孩子到底是誰呢?這個孩子後來又怎麼樣了呢?

司馬光砸缸,你知道救的熊孩子是誰?老師為啥不告訴我們後來的事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被救出的孩子吧。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發生在河南省光山縣,這個孩子叫做上官尚光,當年也是七歲,和司馬光是同齡人。根據上官家的家譜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上官家時代經商,而上官尚光也沒有辜負家族的期望,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經商天賦,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沒有選擇和司馬光一樣走上讀書為官的道路而是選擇經商致富這條道路,在不斷的努力後,上官尚光成功了一名富甲一方的商人。成為富商的上官尚光沒有忘記司馬光的恩情,他為了感謝司馬光對於他的救命之恩,晚年後他回到家鄉後,在河南省光山縣城西的龍堤南坡建造了一座亭子命名為“感恩亭”。上官尚光的舉措成為一段佳話,他的知恩圖報的高尚品德為當地人所傳頌,當地人為了傳承這種品質,又將“感恩亭”改名為“上官亭”或“尚光亭”。

司馬光砸缸,你知道救的熊孩子是誰?老師為啥不告訴我們後來的事

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們不僅能夠進一步感受到司馬光的優秀品質,而且還簡單的瞭解了司馬光救出的孩子原來就是上官尚光,上官尚光為了感謝司馬光的救命之恩,還特地建了一座亭子,這種感恩圖報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