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閱讀理解的思路來看某日記

魯說過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鬥,我昨天引用魯迅先生說的作為了文章標題,第一個用意是告誡自己,不要用情緒去解讀,不要在解讀過程中,用辱罵、詆譭、汙衊或者扣帽子的方式去解讀對方。第二個用意,也是希望看這篇文章的人,能靜下來看,也不要急著去給任何人扣帽子,認真地看我的分析,別的不說,對提高初高中階段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應該還是有幫助的。

今天方方發表了最後一篇日記,我這會兒邊打字的時候,一邊來跟大家做分析,一邊才初次閱讀方方老師的這片日記終結之作,但沒有想到方方老師一開頭我就有一句話沒有看懂。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方方老師如是說,但我確實不知道這場仗是什麼,也不知道什麼樣的仗值得“美好”這個形容詞。應該不是指抗疫這場仗,這樣推測顯得把方方老師想的太惡毒了;

也應該不是指她終於寫完了日記這場仗吧,按照一般人想,記錄下歷史這麼慘痛的一幕,在落幕的時候,不論收到多少讚譽、獲得多少粉絲,內心難免浮現的都是“沉重”之類的詞語,跟“美好”也難以沾邊,所以這樣推測又顯得把方方老師想的太無情了。

算了,接著往下看吧。直到了文章最後,我終於明白方方的美好一仗是什麼了。

謝謝那麼多讀者的支持和鼓勵。無數的留言和文章,都讓我感到:哦,原來這麼多人和我想法一樣。原來我的背後並非空空蕩蕩,而是有一架又一架大山。另外也要感謝二湘,是她在我微博被封時,給我提供了最大幫助。沒有二湘,我的日記恐怕也難以記錄下去。此外,還要感謝財新和今日頭條,他們亦是在我無處發文時,及時地給我提供平臺。這些幫助,從另一個角度,也給了我莫大的心理安慰。

好吧,還真是收到了讚譽、支持和粉絲。對於方方來說,能順利完成日記是美好的一仗,哪怕裡面按她所說,記錄的都是沉甸甸的悲劇。


繼續讀下去,日機後面說到了上一篇文章誤傳梁護士逝世的傳聞,方方老師很慎重地道了歉,當然方方老師在文章中還專門寫了一段情節:

今天很多人對此提出質疑,網上也有闢謠消息,下午我再次向兩位醫生詢問。倆醫生都對我作了一番帶專業性的講解,然後態度幾乎相同,說那就還是道個歉吧。我想,也是

這段情節,表明了一個態度,就是方方其實並不情願道歉。“那就還是”這個詞語,在漢語的語境中,有妥協的意思,比“不得不”受脅迫的程度略低。


繼續讀下去,覺得最不妥的一部分來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

中美政客們在相互指責對方,懟得來勁時,而中美的醫生們卻聯合了起來,他們在商量怎樣拯救病人,討論用哪些藥物對於降低死亡率確實有效,哪種治療方式更好。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不得不跳出純粹的語義分析了。

方方老師這架估計是拉偏了,明明美國懟中國在前,明明據理力爭在後,怎麼到了方方老師這裡變成“相互指責”了?


而這看似吵架懟人的事情,其實背後埋伏這重大的利益關係,明眼人都知道,美國現在甩鍋的行為,只不過是在國際上做輿論準備,後續好以此為基礎,讓中國為這次全世界疫情的損失買單,或者至少為美國的損失買單。作為從政中國的官員,站出來據理抗爭,這不是正常的履職盡責嗎?怎麼到方方這裡變成“懟的來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