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文藝界的一次精神洗禮

古人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兩個多月的戰疫行動,文藝界在“第二戰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宣傳防疫知識,凝聚戰疫力量,短時間內創作推出大量抗疫主題作品,在中國文藝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願讓音樂成為戰歌。”這是中國音樂人的共同心聲。疫情暴發以來,《楚行者》《武漢伢》《一起面對》《愛在你我之間》《等鮮花開滿全城》《堅強》《讓愛綻放天地》《中華脊樑》《生命之歌》《堅信愛會贏》等一大批音樂作品從線下唱到線上,音符中迸發的力量,鼓舞了一線醫護人員的士氣,也堅定了全國人民戰勝疫情的決心。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禮讚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永恆的主題。從早期的《這個春節,我們都是戰士》《依然笑·逆風的天使》到近日上線的《陽臺裡的武漢》,在戰疫的不同階段,文藝界用筆墨、顏料、音符、影像繪就了一幅中國人民抗疫戰爭的英雄譜,為英雄和祖國唱響讚歌,為戰疫注入不竭的能量。

除了網上廣泛流傳的宣傳片,以中央電視臺為代表的電視媒體持續推出的戰疫特別節目,廣泛宣傳防疫抗疫科學知識,把最新疫情及時告知居家戰疫的公眾,更把感動、鼓舞、激勵傳遞給每一個人。

早在2月初,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就推出了2020年元宵節特別節目,將社交媒體上刷屏的抗疫故事集中呈現。由陳道明、濮存昕、宋春麗、吳京安、史可、張國立、郭濤、張凱麗、張嘉譯、劉勁等著名錶演藝術家傾情演繹的詩朗誦《相信》《中國阻擊戰》,深情謳歌了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白衣戰士;由主持人白巖松、水均益、賀紅梅、海霞、歐陽夏丹、剛強等演繹的詩朗誦《你的樣子》以真摯的情感致敬抗疫英雄。節目感動了億萬觀眾,也收穫了超高口碑。

此外,北京衛視推出《老師請回答——大中小學生同上一堂課》,邀請教育與醫療領域的專業人士,就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答疑解惑,傳遞專業知識,安撫學生和家長的情緒。北京衛視《養生堂》每晚播出20分鐘防疫知識特別節目;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每晚播出30分鐘防疫知識特別節目,集結全國多位權威醫學專家,充分發揮“欄目+專家”的影響力,主動引導科學防疫,向觀眾傳播正確的防疫知識。浙江衛視特別節目《李蘭娟今天說》、湖南衛視《抗擊疫情特別時間》等邀請院士為觀眾答疑解惑,及時解答常見問題、澄清流言誤區。這一系列集中推出的特別節目,不僅陪伴大家度過了漫漫長假,更對消除恐慌情緒,指導科學防疫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疫戰場上的文藝之聲,如軍歌,似戰鼓,展軍威,提士氣,穩人心。春節前後相比,“冒死參加聚會”“闖卡外出串門”的人顯然越來越少,“勤洗手,戴口罩,宅在家裡別亂跑”“宅在家中也能為國家作貢獻”逐漸成為一種共識,這離不開政府各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努力,也離不開各種文藝形式的薰陶。進入3月以來,文藝之聲依然不絕於耳。《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等新歌繼續為人們加油打氣。《王牌對王牌》《歡樂喜劇人》等綜藝節目通過雲錄製推出特別節目助力戰疫。

一場戰疫中的文藝創作帶來了一次醍醐灌頂的精神洗禮。我們已經過了幾十年的太平日子,“煙火”早已取代“烽火”,家國情懷也在很多人那裡退卻為朦朧的生活背景。近些年,一些文藝工作者的目光侷限於自己的“小世界”,營造著自己的“小時代”,抒發著自己的“小悲歡”,久而久之,離時代和人民越來越遠。

這場疫情,把文藝工作者裹進了抗疫的人民戰爭,讓一度模糊的家國情懷在文藝工作者面前再次變得清晰而具體,讓每一個文藝戰士都經歷了精神的洗禮和心靈的滌盪,他們因此創作出那麼多如軍歌似戰鼓的抗疫作品。

文藝創作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個體行動,而具有公共性的功能。希望經此一役的文藝界,能夠在今後的創作中,增強作品的家國底色,唱響時代的大風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