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轉自:老照片講故事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根據聯合國在最新數據顯示,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73億。如此龐大的人口規模,勢必會給其國內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壓力。


人口即將反超中國▼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相比另一個人口大國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印度的國土面積僅為不到300萬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七。因此對於印度而言,養活國內近十四億人口是個巨大的挑戰。


雖然精耕細作下的水稻農業能養活很多人

但想讓這麼多人致富就很難了

(圖片來自:Shyamalamuralinath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靠天吃飯的印度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印度共和國領土面積約為298萬平方公里。錐形的印度半島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延伸到印度洋,其國土北部多山地丘陵,中部則是孕育出眾多悠久文明的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


印度的農業精華在恆河流域

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一個人口極多的單一文化族群

雖然南方也有可觀的農業潛力

但由於歷史上的南北阻隔,南北印度的差異較大▼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平原約佔該國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三分之一,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對農業生產造不成顯著的阻礙。


雖然南印度遍佈山地丘陵

但坡度不大,加上氣候溫暖溼潤

不光可以養活大量人口,經濟作物也是強項

(印度-喀拉拉邦-Munnar-山地茶園)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Zzvet)▼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印度地形低矮平緩的主要特點不僅為交通設施建設提供了便利,而且在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肥沃且平整,可直接供農業利用。根據聯合國發佈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顯示,印度耕地面積為1.7億公頃,高於我國的1.21億公頃。


印度雖然國土面積只是世界第七

但耕地比例比其他國家高太多了

不過和中國類似,人口過多,人均耕地其實沒有很多

(中國的更少)

(圖片來自:wikipedia-各國土地使用情況列表)▼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印度的農業發展還享有氣候優勢:該國絕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較好,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因而其農業生產大部分一年兩熟,部分作物甚至可以一年三熟,可謂先天條件優厚。


每年一茬一茬又一茬的水稻,養活了印度大部分人口

(印度-比哈爾邦稻田)

(圖片來自:Matyas Rehak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但由於印度的國土面積相對遼闊,印度各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不盡相同,降水狀況相差尤大,故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


印度降水較多和較少的地區

不過印度的降水門檻真的很高

(藍色部分年降水>1000m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其中,稻穀主要分佈在常年降水量為1200毫米以上的東北部和印度半島南部德干高原東西兩側的沿海地區;小麥主要種植在印度北方,這裡冬季氣溫較低,且有少量冬雨,適於小麥生長;雜糧作物則種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乾旱地區。


印度高粱地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阿姆勞蒂)

(圖片來自:CRS PHOTO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經濟作物方面,棉花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這裡土壤肥沃,而且靠近印度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是印度最大的棉花產區;黃麻、茶葉主要集中分佈在恆河下游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溼熱氣候、排水良好的特點方便鄰近江河浸泡麻稈,外加稠密的河網為出口產品的運輸提供了方便條件,在殖民地時期,這裡就是大宗出口作物的原產地;此外,印度的各種熱帶作物,如橡膠、咖啡、椰子、豆蔻等,也都集中在印度的熱帶雨林氣候區,即半島西南部地區。


印度拉賈斯坦邦的種棉一家

雖然這裡是沙漠邊緣地帶

但也有適合當地的經濟作物

(圖片來自:RudiErnst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2018年,印度有66%的人口直接或間接從事農業生產,對於農業生產來說,具有勞動力充足的優勢。但農業只佔GDP的18%,考慮到印度所具備的優越自然條件,印度農業發展明顯滯後於發達國家,農業生產水平也相對較低。


所以印度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依靠天公作美。


糧食危機


十六世紀以後,印度遭受到歐洲列強的殖民掠奪,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時期,印度農業生產的發展思路是以滿足宗主國需求為先。相比日不落帝國的財政收入,殖民地人民的生死只不過是統計數據而已。


在大英帝國眾多殖民地中,印度人口有著壓倒性多數

為了統治這個體量過於巨大的文明

帝國的戰略是籠絡上層以印製印,底層則相當悲慘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idhe)▼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之下,印度當時主要種植的作物是棉花、菸草、香料、咖啡等供給西方國家的消費品,以至當時印度的糧食生產甚至滿足不了自身國內需要。


這一狀況及其惡果影響了整個英國在南亞的殖民地

而分配不均、調運不力、賑濟不足則加強了歷次饑荒

(1943年,孟加拉大饑荒)

(圖片來自:wikipedia)▼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這種帶有強烈殖民地色彩的農業生產情況一直延續到印度獨立之後,直到1965年,這些傳統出口農產品依然佔據出口總值的52.4%。


像其他熱帶亞熱帶的廣闊殖民地一樣

印度產出的原材料和廣闊市場大大促進了英國工業發展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阿姆勞蒂棉花加工)

(圖片來自:CRS PHOTO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其實印度長期是一個紡織製成品出口大國

但這主要得益於極低的人力成本

當被英國殖民和控制關稅後

印度最終從一個棉布出口國變為棉花(原材料)出口國

(圖片來自:gandhiserve.org)▼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獨立後的印度為了解決國內的糧食問題,改變殖民地時期遺留下來的扭曲的生產關係,新政府開啟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在內的改革。


但是由於國內舊勢力的影響以及宗教思想的阻礙,改革收效甚微,雖然主糧的種植比例提高了,但廣大農民仍處於貧困之中。再加上土地革命的不徹底,土地革命並沒有真正調動農民對農業生產的熱情和積極性,不少農民剛剛得到土地又失去了土地。


如果村社的土地主要為地主所有

那地主從收入考慮自然優先選擇經濟作物

而突發的糧食危機不會威脅到地主,對農民卻很致命

(印度甘蔗田,圖片來自:clickvision / Shutterstock)▼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所以,尼赫魯及其政治精英對實現農業發展的目標也就化為了泡影。這就導致了七十年代中期以前的印度幾乎年年進口糧食,給印度的糧食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


雖然獨立後的印度在糧食保障上取得了很大進步

但饑荒還是難以消滅(如1972年饑荒)

(1972年饑荒中的兒童,圖片來自:CDC/ Don Eddins)▼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政策因素之外,印度傳統農業本身也十分脆弱。


印度傳統農業對氣候和雨水等自然條件依賴性較大,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不足,經常因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而使農業遭受水旱災害。據統計,1951-1983年因旱澇災害造成的農業減產就有13次之多。


水稻沒有水,真是要了命

(圖片來自:Zastolskiy Victor / Shutterstock)▼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另外,印度農業以傳統的生產工具和手工勞動為主,現代化投入較少,獨立初全國絕大部分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無灌溉設施,依靠雨水灌溉。


即使到現在,由於單個農戶缺乏資本,加上農科不足

很多地方仍然離不開耕牛

(印度-奧利薩邦-根賈姆稻田)

(圖片來自:Nila Newsom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相比中國,印度有作物熟制的優勢,但在綠色革命之前,印度每公頃的稻穀產量卻僅為同時期中國的一半。


從1950年至1960年的10年間,印度的糧食生產的增長率僅為2.5%,無法滿足國人對糧食需求,不得不採取定量供應的措施,每人每天只有394.9克,最高至408克,和我們熟悉的糧票時代差不多。


在印度諸多農作物中,最關鍵的是水稻

印度水稻分佈於降水量分佈趨同,相當依賴於季風

如果沒有水利設施保障,靠天吃飯難以避免災年▼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此後不久,又遇上1966至1967年連續兩年的乾旱歉收,印度陷入了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糧食危機也已成為影響整個印度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生存的根本問題,社會的動盪和人民的不滿情緒也時有發生。


這種情況下,印度開始實施農業發展新戰略,採用以高產量品種為主,結合水利、化肥、農機等現代技術,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這一過程被稱為“綠色革命”。


印度鐵娘子時代即將開始

(杜莎夫人蠟像館-英迪拉·甘地蠟像)

(圖片來自:Yuri Turkov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綠色革命


1965年,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接任總理職務,印度開啟了轟轟烈烈的綠色革命。


印度第一次綠色革命持續了二十餘年,以引進高產糧種,大面積採取科學種田,發展農業技術為核心,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推進。


雖然現在人們擔心農藥和化肥對健康的影響

但對於很多國家還是遠遠不夠用的...

(印度-西孟加拉邦)

(圖片來自:Soumen Tarafder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英迪拉·甘地政府還投入大量的資金,建立農業科學研究和辦農業教育的工作,在全印度各邦普遍建立農業科技推廣站和農業學校,基本上每個邦都要建一所農業大學和農業科學研究的院所。


印度投入了大量資源建立對接國際的高等教育

但農村基層教育也很需要加強

技術提高了,但落實技術的還是廣大基層群眾

(印度-卡納塔克邦-亨比鄉村小學)

(圖片來自:Mazur Travel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在印度政府的努力之下,高產品種面積從1966年的189公頃,擴大到1990年的6700萬公頃,灌溉面積增長一倍,農機數量從5.4萬臺增加到超過100萬臺。印度的糧食產量,也從1961年的8738萬噸增加到1.94億噸。


家裡買了這頭鐵牛,彷彿一些都要好起來了

(圖片來自:SatpalSingh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為了增加食物來源(特別是蛋白質來源),印度還先後開啟了旨在發展牛奶生產的“白色革命”和針對漁業發展的“藍色革命”,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上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


印度平民的牛奶供應(尤其是對學生)確實是項善政

英迪拉·甘地當政期間確實是做了不少事

(印度-賈巴爾普爾-牛奶配送點)

(圖片來自:NEERAZ CHATURVEDI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綠色革命”的成果,讓印度政府歡欣鼓舞,但是印度農業更為深刻的弊病依然沒有根除:土地還是集中在少數人手裡。


據印度政府在1985年的抽樣調查中,佔農戶總數1.3%的富農擁有著印度耕地總面積的14%,而佔印度農戶總數50%的貧農只擁有耕地總面積的1%。不僅如此,一些小農和邊際農(耕地面積不足半公頃),還因不斷喪失其土地而加入無地農的隊伍。


雖然結果同樣是大量農民湧入城市

但因破產而進城謀生,和為了更高收入進城,差別很大

(圖片來自:happystock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農業革命中對農業技術的投入侷限於水稻和小麥,對於大豆、油類以及其他經濟作物的投入微少,每年需要進口大量食油等農產品來滿足需要,印度的農民無形當中為政府揹負了這一負擔,因此印度農民的收入並沒有顯著增加。


大豆是全民提高飲食質量的重要資源

但最令人擔心的還是基礎糧供應

(印度-中央邦大豆田)

(圖片來自:Tofan Singh Chouhan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此外,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加上長期對土壤和地下水的過度利用,導致耕地的資源承載力不斷加大,並造成環境惡化的惡性循環。


生產技術落後、土地利用不合理、人地關係緊張以及環境問題中任意一個,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可能再次引爆印度糧食危機。


時間步入新世紀,印度人口迎來暴漲,2000年已突破十億大關。但是農業生產並沒有相應的增長,反而環境問題和人多地少的尖刻矛盾進一步擴大。


2000年的印度,人口正在快速追趕中國

但人均GDP的差距則越來越大

(上圖,中、印、美人口比較)

(下圖,中、印、俄人均GDP比較)

(圖片來自:google.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2002年,印度農業出現了全面的負增長。2004年,印度低於貧困線的人口約有3.75億,占人口總數的37%,這其中有80%是農村人口,農民年收入不到城市居民的五分之一。


顯然,土地或許能解決基本溫飽

但要給如此多的人口創造剩餘價值,農業部門很難

(印度-古吉拉特邦-庫奇鄉間)

(圖片來自:touringdiaries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為了防止糧食危機再度爆發,在曼莫漢·辛格總理的領導下,2004年印度實施了“第二次綠色革命”。


不同於第一次綠色革命集中解決國民吃飯問題,第二次綠色革命將側重點放在了糧食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整體貧困方面,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農業整體提升戰略。印度政府將其視為“發達國家戰略”的基本。


普及的東西看似基礎,卻很關鍵

假以時日,印度還是很有希望的

(圖片來自:anandoart / Shutterstock.com)▼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辛格頒佈了八條政策,將推廣生物技術和轉基因技術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核心,發展生物肥料,大力推廣轉基因農作物,開發更加抗旱、抗病蟲害、產量高的轉基因品種。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


印度的第二次綠色革命仍在進行當中,在莫迪總理的帶領下,印度人民也開始做起了“大國夢”,在各方面都體現出了向世界強國進發的野心。


交給我,很OK

(圖片來自:wikipedia@Prime Minister's Office, Government of India)▼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但是,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8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印度仍有14.8% 的人口處於長期營養不良狀態,15至49歲的育齡婦女中有51.4%貧血。


實現完全健康的身體指標什麼的現在說來還有點遠,歸根結底,當今印度普通百姓還是最關心能不能吃飽肚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