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龍的頭部大概有多長?在白堊紀屬於怎樣的存在?

未知數133499792


阿根廷龍屬於蜥腳類恐龍的泰坦龍類, 命名十分簡單, 意思是在阿根廷發現的恐龍。生存年代: 1億年前白堊紀中期阿爾布階-93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森諾曼階。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陸地恐龍之一。

阿根廷龍屬於蜥腳類恐龍的泰坦龍類, 命名十分簡單, 意思是在阿根廷發現的恐龍。至今我們仍然未發現這種恐龍的完整骨骼化石, 不過我們發現了屬於這種恐龍的超巨型脊椎骨。蜥腳類恐龍可以說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生物種類之一, 它們成功地統治了整個晚侏羅紀時期。由於侏羅紀晚期有一段很長的氣候穩定期, 氣候暖和、適合大量蕨類等蜥腳類恐龍所喜好植物生長, 所以這些恐龍可以生長到極為龐大。到了白堊紀, 由於氣候變化的緣故, 大部分蜥腳類恐龍都消失了。不過在阿根廷就有一種蜥腳類不但沒有滅絕, 而且演化到比侏羅紀時期的祖先更為龐大--這就是阿根廷龍。阿根廷龍毫無疑問是蜥腳類動物進化的終極產物, 在侏羅紀和白堊紀交替的時候, 地殼的活動非常劇烈, 大部分曾經在侏羅紀名噪一時的蜥腳類動物, 最後都不能適應地殼導致的氣候變化而滅絕。白堊紀初期的氣候比侏羅紀更加冷, 從非洲分離的南美洲逐漸移動並越來越接近赤道, 所以氣溫和暖。而南美洲所處的隔離且獨立的生活環境,也使得一些古老的物種得以延續(如印度劍龍)。在白堊紀的時期, 南美洲是一個非常適合蜥腳類動物生存的地方; 當地的蜥腳類動物不但沒有退化, 而且變得更大, 連在侏羅紀時期生活的大部分蜥腳類恐龍都給比下去了。1987年, 南美洲發現了一些長2公尺, 闊1.5公尺, 重量1.0公噸的脊椎骨。古生物學家相信該批脊椎骨的。 而且比大部分侏羅紀的「巨人」還要大至少40%。由於這種恐龍仍然不完整, 我們所知的非常有限, 相信只有突破性的發現才能夠使我們對這種恐龍有更深入的瞭解,阿根廷龍是種大型食草恐龍,體長30-40米,在當地只有馬普龍敢惹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在最初發現阿根廷龍的化石時,別人還以為是某種怪物的骨頭,最後被科學家發現,這是一種巨大的恐龍化石,已存在亞特蘭大博物館。

阿根廷龍只有部分骨架被發現。科學家不能確定其確切大小,只能推測它約12米高,40米長,90噸重。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龍的脊椎有1.5米高,1.1米寬。下面的圖片是科學家們根據他現有化石推測的其大小和一些其他恐龍等對比,注意圖片中的小人,小人的身高標準是1.8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