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將來農村誰種地?

新大風歌


只能實行承包制。國家把地分產到戶,可是糧食價格太低,百姓種地不掙錢又勞累。這兩年我接了父母的土地,我算了算:一畝地,種子,插秧,耙地,施肥,打藥,收割等等大致需要費用八——九百元,一畝地收入1800元左右。也就是說農民辛苦一年一畝地就掙1000元左右。中間還有那麼多功夫。你說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愛美的當代幾輩人誰願種?影視演員一年幾千萬幾個億,都奔娛樂了,只能承包。


161616116shi


很高興能遇到這麼優秀的問題

有人說“70後”不願種地,那麼為什麼不願意種呢,我是這麼理解的:首先種地已經滿足不了現在他本身的開銷了,家有田地不假但是一年下來還不如自己在外打幾個月工掙的多,自己回家種地收糧一畝地去掉農藥化肥再加上灌溉用的電費播種機和收割機的錢基本上也就淨剩八九百塊錢。

“80後”不會種地不會種地我的理解是不會遵循老辦法去種地,比如說我老家山東菏澤的,基本上就是玉米小麥小麥玉米這樣的種植,你如果和鄰居種植的不一樣別人就會說你不會種地,年輕人嘛總想搞點不一樣的,比如施肥傳統辦法就是一人一個盆端著化肥去拋灑認為這樣比較好,但是年輕人就喜歡使用機械去拋灑,會不會種地只是新老觀念的一種衝突而已。

“90後”不提種地,90後的世界是走出自己生活了十幾二十幾年的地方向往大城市生活從而往往忘記了養育他的家鄉,我覺得90後向往大城市生活是對的但是他們忘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無論你在哪兒。我倒覺得家有良田幾畝守著妻兒老小再找個自由點的工作豈不美哉,我是一名95年的小夥子

未來農村田地我覺得會被大力承包,全部承包的好處就是可以使用大型機械播種和收穫了,無人機打藥。完全的可以實現一人管理幾十畝田地


菏澤同城


我是“80後”,從小生活在農村,不能說不會種地。從小跟著父母在田間地頭長大,天天看著,看會了就忍不住想要嘗試,漸漸地從剛開始覺得好玩的農活慢慢也就會了。

等到十幾歲,有一次父親外出打工賺錢,母親生病躺在床上還在發愁地裡的活沒人幹怎麼辦?這個時候我和姐姐之前學著玩的幹農活的本事就派上用場了。炎炎夏日,我們扛著鋤頭帶上水就只奔地裡了。給莊稼除草,看似簡單,但真正幹起來很吃力,尤其是夏日又是十幾歲的小姑娘,但我和姐姐一點怨言也沒有,一心只想把地裡所有的草都鋤乾淨,汗水早已溼了臉頰。

精疲力盡回到家,媽媽很激動也很欣慰,我們也很自豪。

現在都長大了,早已離開家鄉來到一線生活。但這些記憶永遠不會忘記。


80後馨媽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我看不見得吧。這樣說對三代人都很傷,你所說的只是個別現象,不能以偏概全。

我是農村人,自家也有種地。但是我們家的主要還是靠家裡人種。父母在家務農,這也是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而我父母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只不過他們是按照他們的經驗在種植。

80後我的兄長們,現已成家,有的靠外出務工維持生活,但是更多的在家務農或者搞創業,時至今日也有所成就。

90後的我們,不是說不種地,是換了一種方式在種地。農產品賣不上好價錢,這是所有老百姓頭疼的是,而我們這一代人用我們的方式幫助農民。難道不是新的種地模式?



沃隴先森


我來辦農場,不種地就交還國家啊,種地提前一年和國家說,再要回來,不荒著,城市人不幹活不交保險啥都沒有,農村人不交保險還有集體養老,有地種菜,別嫌少,城市人美月交最低保險還一千多呢,農村人有幾個交保險的,打工發錢還得問問不交保險多發多少呢,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是我是城市人,沒工作,啥都沒有呢


明天98310566


胡說八道的!我就是七零後,我種地,吃自己種的小麥,花生油。老父有點果園,瓜果基本也是自種。吃自己種的菜。誠誠懇懇的做生意。輔導孩子,照顧兩邊的父母,參與社區活動,疫情期間每天義務值班三小時,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為什麼要說農民不愛種地呢


淡然小生


有人說“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將來農村誰種地?

這個問題既說出了當今農業農村的現狀,也飽含了對今後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憂慮。針對這個提問,我提出如下看法和觀點:

出現“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的現狀,我分別用簡短的一句話來概括其主要原因

“70後”不願種地、是70後出生的人現在年齡大了,種地很辛苦、幹不動也掙不到錢;“80後”不會種地,是他們大部分為獨生子女或者從小隨進城務工父母生活,從小沒有接觸或者很少接觸種地、沒有掌握種地的一些知識和技能,種地也不掙錢;“90後”不提種地,是如今為新經濟時代,掙錢的渠道和方式很多、而且掙錢輕鬆還比種地當農民掙錢多又高大上。

中國有14億人口,“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面對將來農村土地可能出現沒有人種的困境,國家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的辦法和措施

近年來,國家已經在推動農業創新發展的政策層面上,密集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措施和辦法,以推動和引導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比如,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確權,對農村土地流轉進行規範和改革;對蔬菜大棚種植等設施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種植大戶和農業機械購置進行了大量補貼;對家庭農場、田園綜合體進行了大力培育和經濟補貼扶持;對農村道路、農田水利設施、電力電網、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改造和升級;對農村廁所和環境衛生汙染進行了有效整治。如今的大部分農村已是綠水青山、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醫療條件改善、電力通訊設施齊全。

這些年,國家之所以持續和密集出臺這些對農業和農村發展有利的改革措施和扶持政策,每年投入幾萬億資金(國家和地方政府配套)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扶持補貼農業投資項目,其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今後農村土地有人種,端好中國人自己的飯碗。

今後農村土地誰來種呢?我認為將來農村土地會由以下五類主體來種:

第一類:民營資本家和投資機構

近年來,國家實施農村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進行規範和改革、對《土地管理法》等涉及到農村土地相關政策法規實施一系列變革措施,以及投入大量資金對農村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其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吸引民營資本到農村去從事農業項目投資。這類投資人將是今後成片大面積土地種植(幾百上千畝,甚至更多)、休閒觀光農業、使用非基本農田和符合環保要求進行大面積、大規模養殖的“種地”主體。也是將來農村土地經營面積佔用最多的主體。

第二類:有相應的文化和知識、善於學習、人脈和資金具備、懂經營管理,不願意繼續在城市務工的返鄉農民

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統計的數據,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億人。這一類人當中,將有數量不少的一部分人對國家近年來的農業政策有一定了解和研究,思想敏銳、眼光獨到、眷戀家鄉、喜愛農村,不願意繼續在城市務工。在城市務工上班或者從事個體經營中,積累了不少人脈(人脈主要是便於今後農產品在城市裡的推廣和銷售)、學習掌握了一些農業新技術、新知識,懂經營管理之道,也積攢了一些資金。他們對今後我國農業未來發展趨勢看好,對從事農業創業有信心,樂意回農村從事農業創業。這類人將是未來小規模家庭農場、田園綜合體和種養殖戶的主力軍,也是新型職業農民的主力軍。

第三類:現有在農村居住,以公司+農戶為合作模式的從事農業種植或者養殖投資的農民

現有在農村居住生活的年輕人、中年人當中,有部分人因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無法或者不願意外出務工而希望留守在農村發展的。這些人大多思想觀念較為保守和落後、既想掙錢過小康或者富裕生活又怕承擔投資風險,公司+農戶這種農業種養殖合作模式,既不要投資人掌握過多相關技術,又不要承擔投資風險,對他們很有吸引力。在農村居住、沒有外出務工的年輕人或中年人中,有部分人將會選擇公司+農戶的投資經營模式,而成為將來農村土地的經營者。


第四類:年輕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從事農業創業的成功者

在年輕的大學畢業生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農村人。面對現有城市工作難找或不如意,或者對農村和農業有想法、有信心,他們少部分人將憑藉自己所學知識和學習能力,選擇到農村去從事農業創業。當然,創業、投資有風險,創業也會有不少失敗者。在這群創業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成為成功者。這些成功者也是將來農村土地經營者之一(將來種地的)。

第五類:在城市退休、喜愛農村生活的養老一族

因為現在農村環境優美,道路交通、通訊設施、醫療條件也都大大改善了。在城市退休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現在比例約為10~15%,今後更多)不喜歡城市的空氣和嘈雜喧囂的環境,而追求能吃上優質農產品和過上農村悠閒自在的養老生活。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會選擇回到自己家鄉或者城市的郊區,租上幾畝地種上一些水果、蔬菜,養上一些雞、鴨、鵝、魚什麼的,過上田園生活,把農村作為自己今後的養老所在地。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這類人今後比例會越來越多。這個群體也是將來農村土地不可小視的種地人。


我認為以上5類主體就是將來農村土地的經營者或者種地的人。期盼你看後進行評價或發表不同意見。謝謝!


無來無去者


大家好!關於農村70後、80後、90後都不願種地了,未來土地誰來種這個話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如今農村土地改革進入新的階段,根據政策規定,2018年將全面完成土地確權工作,一旦土地確權就無疑提升了土地的價值,並且,國家出臺允許部分土地入市及抵壓貸款等政策,都表明農村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土地和農村改革都會更加深刻。那麼未來隨著農村人口的流動,會有誰來種地?農民又何去何從呢?其實從三個政策可以預測出農村土地未來的走向。

一是農業戶口的全面取消,從戶籍上將農民與土地解綁,這為以後農民進城落戶提供了基礎性和關鍵性條件。

二是農村土地流轉,未來將成為規模化。隨著許多農民不願再種地以及大量農民進城,會通過土地流轉,將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通過合法手段流轉給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公司或者家庭農場等形式。未來規模化種植會大量出現。

三是隨著土地承包期再次延長,土地再分可能性極小,沒有土地的只能通過流轉獲得,已經進城落戶、戶口遷出農村的農民,也將永久失去農村土地的相關權益。

以上幾點充分表明未來規模化種植成為趨勢,這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間接的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那麼農村土地面臨規模化種植,農民又何去何從呢?

第一種農民進城成為市民,脫離農業本身。

第二種農民在農村變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比如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

第三種農民成為新型經營主體的打工者。

第四種農民處於半農村半城市,遊走在城市和農村之間的。

第五種農民按部就班的生活在農村,直到終老。

以上也只是本人的預測,但至於最後如何發展,還不得而知。不過,從農村改革來看,農業轉型是必然的,這是國家基於提高農村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生產效率以及農民收入水平來考慮的。也是社農發展和時代變遷大背景下,必然要經過的結果,但總的來說,未來農村改革必然深刻影響農村格局和農民的生活方式,農村和農民都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耕耘日當午


七零後是奔五的人了,屬於如今農村居住主力軍,八零後們有不少居住在城市,更不說九零後了。

那麼種地是什麼樣的農民才願意幹的事情呢,五零後是如今農村種地的一小部分人,這幫老農民對土地是有感情的,想當年整地,他們用小推車一車一車推土整出一塊塊土地,現在看著很多農民不願意種地,讓當年辛苦整出來的土地荒蕪,他們心疼的慌,所以五零後儘量的把自己家的土地好好種植。

要說七零後,七零後應該是農村現在活的最辛苦的人,孩子剛剛長大,或者正在讀大學,而父母們已經年邁,正是身體容易出狀況的時候,因此七零後不敢偷懶,沒有人會留在家裡種地,而是選擇外出打工,出力氣掙工資養家餬口。

七零後小時候的星期天,節假日,甚至平日傍晚放學了,都需要去農田裡幫忙幹活,應該說七零後是會種地的,基本上農田裡的活都幹過,知道大概套數,但細節可能摸不明白,比如什麼時候打藥,什麼時候追肥,都是父母們安排才知道應該乾的活。

七零後不願意種地的原因是:種地不掙錢,七零後現在肩負重任,不敢以種地謀生,還有一個原因是,七零後不喜歡幹農活,小時候被農活累傷了心,能不幹儘量不幹。

說八零後不會種地我信,八零後是第一批獨生子年代,無論男孩女孩都很金貴,特別是男孩子,是當年鼎鼎有名的小皇帝,當年的八零後被捧在手中裡養大,他們根本不會種地,嬌貴著吶,以至於現在種地,他們想去幫忙都覺得懵圈糊塗,不知道應該怎樣下手。

九零後比八零後更甚,他們恐怕連家裡的地在哪都不知道,跟他們談種地就跟對牛彈琴差不多,他們完全不明白那是說啥。

土地將來如果沒有五零後種植,有可能會荒蕪很多,估計到時候土地還得集體化,到時候古農民種地,村委集體種果樹或者糧食。


看農村說農事


農村自從分田到戶,就沒怎麼改過,分田到戶勞動力低下,不能實行大機器生產,這樣,農民分的一畝三分地只能是適應自給自足的經濟,但是這種經濟是小農經濟,因此人們願意跑到大城市生活,過現代化的生活,所以沒人想耕田,沒人會耕田,沒人提耕田,這是理所當然的,耕田只能滿足基本的溫飽,有些瘦田,還沒法解決基本溫飽,國家還要扶貧,既然現在的農民拿著田都不種田丟荒,那他們也不是農民,只有把這些田集中起來用大機器生產,才有效益,才可以走向農業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