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做自媒體,除了發教學類文章、視頻之外,還可以向什麼方向發展?

木槿昔遮青衣


自媒體可以做身份的認證,也可以通過興趣認證。

如果你是通過教師身份的認證,可以發一些與教育相關的內容,比如總結經驗類的教學反思,教育案例,學生管理,也可以發一些教學類的文章視頻,比如好的公開課,示範課,能讓更多人看到,更多的學生受益。

如果你是通過興趣認證的,看你個人愛好了,美食,旅遊,或者你還有別的特長,都可以發。比如樂器,舞蹈之類的,也可以是記錄自己生活的點滴。

自媒體講究的是領域要垂直,你申請了哪個領域,就儘量在該領域發表視頻和文章,這樣的話你的權重你比較高,平臺推薦度高,你要是一會發教育,一會發旅遊,一會發美食,平臺都搞不懂你要側重哪方面,推薦度就會受影響。

如果你只是隨性而發,就是記錄自己生活的點滴,沒有什麼要求,那隻要是正能量的視頻或文章都可以發。


小妤媽媽


1.學生和你之間的故事也可以發,比如今天某個同學犯了錯,你和他溝通交流的過程,以及他怎麼檢討並改正自己的錯誤的,都可以進行拍攝記錄。

又或者,可以拍學校舉辦的活動,運動會?文藝表演?演講比賽……可以拍攝學生們精心準備的過程以及上臺他們演出時有沒有出錯或者失誤,最後有沒有得獎,學生們的感受如何等等。

或者 某天你突然發現辦公桌上多了一個水果,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班上一個學生送給你的,這種溫暖的小事也可以記錄下來。

2.拍老師之間的故事。

比如你今天和同一個班不同科目的老師因為你們倆都想佔學生們午休前那段學習時間進行講課而發生爭執而後面又和好的過程。

或者老師們在一起共同討論某個優秀的或調皮的學生等等

3.拍自己的業餘時間生活的過程。

業餘的興趣愛好之類的,或者洗衣做飯做家務類的,或者請朋友到家裡做客,自己的旅行過程等等。

總之,你覺得有意義的有趣的,哪怕是小事情,都可以拍攝哦!


想瘦瘦瘦瘦瘦的老李


來聊聊這個問題

先想出發點和受眾群體思考

不管做啥,先想好目的和目標群體。

比如想在網上招生,那目的就是引流,對象就是學生和家長,這裡要想好你發的平臺是家長多還是學生多,是家長決定上課還是學生決定上課;

比如想靠自媒體直接賺錢,也就是不引流到線下,那可以考慮賣專欄、賣東西、平臺廣告、第三方廣告等收益。然後再深入思考到底做哪個。

比如只是想單純的做著玩,那就從自己興趣愛好出發,啥都不管;

比如……

身份內可以做什麼

如題主所說,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學類文章、視頻。

但其實這類東西可以分為給學生看、給家長看、給同行看。不同的對象可以有不同的做法、選擇不同的載體。

另外還可以做一些科普類的內容給更多人看,比如李永樂老師那種。

單純為了好玩,如果拍vlog的話(雖然沒有去年這時候火了),可以從日常工作出發,大部分人看vlog其實都是想看自己體驗不到的生活。

身份外可以做什麼

這個就很多了,做飯的、吃飯的、唱歌的、跳舞的、讀書的、寫書的、旅遊的、情景劇、……

其實做自媒體不一定要限制在自己的框框之內。

想說的

如果不是純粹做著玩,想往賺錢甚至全職去做,一定要想好四件事:

1.你的內容對其他人是否有用。很多人的出發點是賺錢,但製作的內容都是自娛自樂,當朋友圈發了,這種不可能成

2.你面對的群體,在這個平臺上是否足夠量,或者這個群體在這個平臺上是否會關心你的內容

3.是否瞭解平臺推薦的機制。不瞭解的話會走很多彎路,建議先學習一下(頭條官方自己就有很多免費的課程可以學習,足夠新人入門了)

4.是否能持續不斷的更新內容。比如你選定了一個方向,先不用做具體內容,先看看是否能連續更新100天,如果全捋一圈,發現就能做個十個八個,那就積累一下吧,否則很可能做一週就做不下去了


教培行業於盼


  在社交場合,你會隱藏自己教師的身份嗎?

這個話題,每次討論,都引起強烈共鳴。

但有人指出,即使你努力隱藏,別人也能一眼看穿。

為什麼?因為你渾身上下,都透著窮酸之氣。

這話裡,既有自嘲,也有憤慨和無奈。

“男人不可以窮”,但教師卻必須窮。

“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是他人的道德綁架。

“君子固窮”“不慕名利”,是教師的作繭自縛。

“再窮不能窮教育”,說的是增加教育投入,沒有說要增加教師工資。

所以,每個年終歲末,都給教師發一臺“空調”。於是教師們年年抱怨。

然而,抱怨只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和引來更多指責,並不能改善自己的處境。

難道就只能任由生活將我們按在地板上摩擦?

並不是。

你也許無法相信,一直以來,你都捧著金飯碗在要飯。

當然,我不是唆使你搞有償補課。

有償補課這事兒,規模太小不賺錢,規模大了風險也大。搞不好雞飛蛋打,還挨個處分,得不償失。

最重要的是,搞有償補課,不但很累、壓力大、名聲臭,個人能力也得不到成長。

其實,還有一條更好的路,只是你不曾嘗試。那就是

——做自媒體。

請相信,自媒體時代,也是教師最好的時代。你的知識,將不再被賤賣。

說起做自媒體,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那麼高大上的事,我可能做不來。

你錯了。

如果說,做自媒體,要對標李子柒,對標李佳琦,對標李永樂(突然發現姓李的人真厲害),當然不行。

這些人,要麼是天縱奇才,要麼是天生麗質,人中龍鳳,可遇而不可求。

正如寫作,如果都對標托爾斯泰,對標莫言,那麼,全世界的人都不敢動筆。

我們不要那麼強,不要年入千萬。業餘做自媒體,做到年入五萬,就足以顯著改善我們的生活。

這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今日頭條2019年生機大會,內容生態總經理洪緋的演講PPT上,出現了兩位教師的名字。

第一位,武漢某小學英語教師(頭條號:五角星英語),在今日頭條上做英語口語專欄,一年售出85萬元,收穫粉絲183萬個。

第二位,寧波某鄉村學校教師(頭條號:君山老師),在今日頭條上分享班主任管理經驗,半年收入4萬多元,收穫粉絲5萬個。

他們所分享的課程,真實、生動、接地氣,比專家學者們的理論更有實用價值,深得讀者喜愛。

他們在今日頭條這個平臺上,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徹底改變了人生。

這兩位,沒有名校學歷背書,也不是專家學者。都是平凡普通的中小學教師,一如你我。

所不同的是,他們已行動起來。

而你,還在觀望、猶豫,和自我懷疑。

對於有錢人來說,收入翻倍,對生活的改變不大。但對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收入翻倍之後,卻是另一種人生。

大多數教師,月收入不過四五千而已,即使精打細算,應付日常開支後,也所剩無幾。

如果收入增加到一萬,支出不變,則每月有五千元盈餘,生活質量會顯著提升。

做自媒體以前,我去超市買菜,都挑最便宜的買。

做自媒體以後,收入增加了,再去超市買菜,就只挑自己喜歡吃的買,不太在意價格。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菜場自由吧。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沒什麼特長。做自媒體,只能寫教育文章,賺點流量費。

英語、數學、物理、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教師做自媒體(圖文、小視頻、抖音,都可以做),優勢大很多。

如果你想做自媒體,我有三點忠告:

一、做自己擅長的領域。

千萬不要憑一時興趣,用自己的業餘去挑戰別人的專業。

我2016年開始做自媒體,最初,如無頭蒼蠅般亂竄,踩過無數坑。做了一年多,才回歸教育領域,算是站穩了腳跟。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壁壘,別人也不會輕易進入教育領域。越是細分的專業領域,競爭越小,對一個人的綜合素養要求也越低。

也就是說,你平日駕馭課堂的能力,就足以玩轉一個自媒體賬號,並從中賺到錢。

二、一定要堅持。

做時間的朋友,而不是做時間的敵人。

堅持能打敗90%的人,這是我做教育自媒體三年來,最深的感受。

有些老師,文筆普通,專業能力也不突出。因為堅持不懈,最後竟做成了金V(粉絲量達到百萬級,有特權)。

而有些大學教授、博士生,卻中途而廢,沒有任何收穫。

教師這個職業,業餘時間還是比較充足的。與其浪費在麻將桌上、肥皂劇裡,不如精心做好一個自媒體。分享知識、賺取收益的同時,也實現了個人價值。

做自媒體是不違規的,因為與學生、家長沒有任何利益交集。教師做自媒體,還可以與教學相互促進。

因為持續的輸出倒逼輸入,教師必須深鑽教材教法,不斷學習提高。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成長非常快,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不為過。

三、一定要系統地學習。

前面說了,我踩過很多坑。先後做過美文、社會、故事等領域。基本上是,做哪個領域,哪個領域就被打壓。

因為我一直在追逐流量,不惜誇張、捏造,炮製聳人聽聞的標題。

這樣,不但得不到較高的流量分成,賬號也被歸類為劣質。

直到一年後專注教育領域,才步入正途。

如果從一開始,我不是盲目試錯,而是進行系統的學習。做好賬號定位和內容規劃,朝著一個確定的方向努力,我的賬號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說到這裡,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如果你有意做自媒體的話)。

如何註冊、定位、規劃、開通各種權限、電商營銷等等,這本書中,都有全面的介紹,可以讓你少走彎路。

只要你是教師,有專業知識(並不需要太強),在自媒體時代,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重要的是,馬上行動起來,並努力堅持。

請相信,這個時代,不會辜負每一個用力生活的人。

努力的教師,不會窮!


攀閱


[摳鼻][摳鼻]愛國教育視頻素材!還有多發一些正能量素材。估計關注度會很高。


聆聽大自然的心跳


我覺得發教學外,還可以發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自媒體的範圍本來就很廣,作為一名教師,也是有自己的生活興趣,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發


周粥不是粥粥


什麼都可以,我身邊一個老師寫武術方面的書籍,二十年前就出版了,現在一直寫。只要你感興趣的都可以


柳林風聲666


還可以抒發情懷,可以發揮自己學科特點,還可以說說人生哲理,分享一些想法


木木雜談


就一些社會熱點現象,從教師角度,家長角度去分析,這樣的內容大家都感興趣


小虹餘姐姐


我也有同問,如何做自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