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養紅芋秧子》

走在喧鬧的街上,鼻子裡聞到最誘人的氣息莫過於烤紅芋攤的味道,看到那掰開的冒著熱氣、金黃色的紅芋瓤子,每個人都會買一些嚐嚐。

紅芋是陝西省關中部分地方人對紅薯的方言叫法,無論是紅芋還是紅薯,地瓜還是山藥,儘管鄉親們對這種優質農作物的稱謂不同,聞著這醇香含甜,惹得人不由得想買一塊咥的時候,管他叫什麼名字已經絲毫沒有影響到大家對它的鐘愛程度。

散文《養紅芋秧子》

——長勢喜人的紅芋蔓

在經濟相對匱乏年代,人們用紅芋充當填飽肚子的飯食;到了現在物質比較豐富的時期,人們把它當做是調劑口味的美食;其實,紅芋本身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並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有“長壽食品”之譽。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中醫將紅薯視為良藥。故而,紅薯成為現代城市人最為喜愛的粗糧之一。

在三四十年前的歲月裡,紅芋可真是我們關中人的救命神,它對土質肥分的要求非常的寬泛,無論是旱地、坎畔、哪怕是棉花地的土壠(關中人稱之為:樑子),都是紅芋的生長地,春天栽下的秧子經歷盛夏的雨露的滋潤,每年霜降節氣過後,田地間裂開的土縫就可以看到肥碩的大塊的紅芋,這可是我們農民最實惠的口糧呀。

二十多年前,同為陝西省農業廳優秀科技示範戶的焦仲華先生,他就是紅芋的種植戶,當年他推廣的“秦薯四號”就幫著鄉親們換得不菲的收入,致富的大道上,焦仲華先生在臨潼把紅芋事業發展到了極致。

整理這篇短文,曾諮詢他關於養紅芋秧子的方法,他肯定地告知我所介紹的是“火秧子”,優點就是速度快。

春天,紅芋的栽種靠優質紅芋秧子,買到好的紅芋秧子就是我們每年秋天的希望。

在生產隊時期,儘管紅芋秧子一棵也就是一分錢,而生產隊一個勞力每天的勞動日約摸也就是1毛錢,為了節約出那一分錢的紅芋秧子錢,我們生產隊就有一位和我平輩的知識型人才,靠自己動手養紅芋秧子。

當年生產隊的紅芋秧子溫床,真的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傑作!

溫床培養的紅芋秧子具有,把紅芋種利用率高、可有效抗禦春天的倒春寒的特點,多年的成功經驗證明,火秧子真的有相當有效的長處呢。

數十年前,相對比較保守的關中人,對於那些偷吃伊甸園果兒的小情侶的做法,曾經不無戲謔地稱為——他們的寶貝來得快,跟“火秧子”一樣,儘管是調侃的戲語,但這是對於我們這種養紅芋秧子方法最中肯的評價。

我們生產隊的紅芋秧子溫床地址,每年固定不變的選擇在飼養室旁,在牛馬墊圈用的大土堆南,因為這塊地方背風向陽,東西向一字排開的溫床就設在此,在那挖開的南北向的一個個大坑裡,先用“胡基”與“炕坯”盤炕一樣,做好後可以加溫的基礎,溫床的北邊樹立起來的幾個煙囪,如同是我們生產隊養紅芋秧子的招牌一樣的顯眼。

看著社員們忙前忙後的幹活,惹得其他生產隊的社員們投來羨慕的眼神,溫床的南部繼續挖下去更深的坑,這裡就是將來添柴燒火加溫的地方。

散文《養紅芋秧子》

——栽植好的紅芋秧子

每年看著技術員親自參與把腐熟好的牲口糞,用咕嘟(一種木頭做的打碎土塊的農具)打碎;再用籮過一遍然後拌入黃土;往做好的火炕一樣的平面均勻的鋪一層;然後讓靈巧的婦女們小心翼翼的站在上邊;把上一年預留的紅芋種,一個個整齊地分好上下襬在溫床裡;當粉撲撲的紅芋緊挨著擺滿溫床裡的時候,那種紅芋多多的可愛勁是那樣的饞人。

這個時候技術員就指揮男社員,往擺好的紅芋上撒肥土混合物,看著剛才還是一排排高低不平的紅芋被糞土蓋住,我的內心就忍不住失落許多,看著被技術員用“釘耙”背輕輕地刮平覆蓋物,紅芋秧子的溫床就這樣初具皺形了。

趁著社員們忙忙碌碌的進行下一個溫床時,瞅著隊長、技術員忙得不亦悅乎的當兒,渾水摸魚地往懷裡揣一個紅芋的我,急忙躲到大土堆背後,美美地啃起來,這才是我當年在溫床這裡跟前攆後的真實目的。

飽飽地咥完甜絲絲、脆生生的大紅芋,再一次精神飽滿的回到社員們忙忙碌碌的地方,繼續圍觀他們忙不迭的勞作,第一個填好糞土的溫床上,東西向已經搭好一塊長木板,技術員蹲在木板上彎下腰又非常仔細地侍弄著,對紅芋秧子溫床的精心經營情形,真不亞於對他孩子們的呵護。

每個溫床的撒底糞土、擺紅芋、蓋糞土,社員們都是那樣的用心進行著,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有條不紊的勞作,在我們生產隊每年春天都這樣照舊上演著,看著社員們給每一個溫床都蓋上蘆葦箔子,再扣上塑料薄膜,白花花的一排紅芋秧子溫床大功告成,社員們完工回家,技術員一個人開始挨個下坑給溫床點火,吃飽了紅芋的我,也樂得給他時而幫忙揢(qia,抱的意思)柴,又給坑內的他遞東西,每年的頻頻接觸讓他也接受我這個忘年交的小弟弟。

每天到紅芋秧子溫床這裡玩,他從來不呵斥我離開,學識淵博的技術員,有時候從一個紙筒裡取出“溫度計”插入溫床裡;有時候又揭開溫床上邊的塑料薄膜;有時候一大早又用蘆葦杆子敲打塑料薄膜裡的水珠;或者是往火洞裡添柴禾;也有時候用噴農藥的噴霧器給一個個溫床裡噴水......

終於有一天,技術員揭開塑料薄膜,讓我陪他一起欣賞那漏出頭,嫩黃、淺綠色的紅芋秧子幼苗,技術員那溢滿成就感的笑容,雖然過去了幾十年,至今還不時地浮現在我的腦際。

快到清明節的時候,關中農諺講“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我們生產隊的飼養室前,鐵定地要圍著不少甚至是外村來買紅芋秧子的人,生產隊長髮自內心的笑意、技術員滿臉的自豪、買紅芋秧子人巴結的笑容,留給了我們那個年代最舒心的場景,當揭開塑料薄膜、捲走蘆葦箔子,一片生機勃勃的紅芋秧子油汪汪的綠色,引來的絕對是大家對技術員異口同聲地讚譽,站在長木板上拔紅芋秧子的巧婦們,技術員不免又無數次的糾正拔紅芋秧子時的姿勢。

這還用說,我們生產隊栽的紅芋秧子絕對是頭一波的健壯苗兒,第一波的紅芋秧子那肯定是最旺勢的。

翠綠的紅芋秧子,被南來北往的鄉親們買走,沒有搶到手的生產隊採取預付定金,讓接下來給他們務必留著,我們生產隊長的人緣在那段時間就是非常的爆棚。

生產隊每年的第二波、第三波的紅芋秧子,如同皇帝公主不愁嫁的地位每年都在上演著,持續到生產隊解散,技術員在自己家的院子開挖溫床,直到天妒英才讓他離開我們這個世界......

為數不多的第四波紅芋秧子,雖然長勢沒有了前幾波那樣的旺盛,但各生產隊補苗的需求也同樣被順利的賣掉。到了清理溫床的時候,我仍然是時不時地圍觀在跟前,如果發現一個完整的紅芋出現的時候,就不由得跳進溫床搶過來,那形狀跟紅芋一模一樣的東西,用手輕輕一捏就塌陷進去,饞得我忍不住用舌頭舔一下,那種惡劣的苦味每年都是一樣的感覺。

好友焦仲華先生十多年來一直在作務著紅芋,同時也繁育優良紅芋秧子供大家栽種,他們採用的是低溫繁育方式,各具優勢的紅芋秧子供給著自己地區的生產。

有著超越我們技術員特點的焦仲華先生,不僅繁育紅芋秧子,他更涉足於優良植株的培育,經他選育的秦薯系列已經到了“九號”之多。

散文《養紅芋秧子》

——剛剛刨出來的紅芋一定是最靚的仔

科技興農的主導思想,讓焦仲華先生的事業給了臨潼那邊的鄉親們得到實惠,感恩紅芋(紅薯)這種農作物,陪伴我們度過餓肚子的時代,又在時下充當著我們的美味零食,也感謝焦仲華和那些繼續推廣紅芋栽培的各位朋友們,祝福疫情過後的紅芋秧子更加輝煌的生產,為我們鄉親們金秋帶來更多的收入,為我們的美食家們提供更加優質的美味。

養紅芋秧子的時令將至,祝願今年有更茁壯的紅芋秧子供給我們的鄉親們!

——郝景望在關中祝福大家吉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