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蝸居》到《安家》:越來越看不懂海清了

最近,電視劇《安家》熱播,細心的觀眾應該早已發現了劇中的一些熟悉面孔,相信這也是導演的有意安排。

事實證明,這份特殊安排也達到了應有的效果。於我而言,就引發了一波漫長的回憶殺。

海清的出現,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回到十年前的電視劇《蝸居》。

同樣是編劇六六的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同樣是聚焦房子和幸福的主題,同樣是在買房面前捉襟見肘的工薪一族,同樣是在願望即將實現之前的感性流露,透過演員海清的演繹,隔著十年的時間長河,感觸真的很多。

1

電視劇《蝸居》中,海清扮演的郭海萍是一個學化工專業又轉行做普通文員的女人,每月領著3500元的工資,還暢想著儘快在上海買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為了買房,她把所有能動員的關係都用上了。妹妹海藻沒有積蓄,想讓男朋友小貝拿出存的6萬塊錢應急一下,結果引發了這對年輕男女朋友之間的感情危機。

為了還清買房的借債,海萍成功把老公蘇淳給“逼”進了牢房,蘇淳本想在工作之外接一點私活補貼家用,卻因為考慮不周觸犯了經濟方面的法律,最後還是海萍到處找律師才把他成功救出。

海萍的房子是買到了,生活似乎穩定了,情感卻變得十分脆弱。

在上海那樣一個一線城市,在“有房才算是有家”的理念推動下,郭海萍的人生目標只剩下一個,就是儘快買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一套房子,哪怕動用所有的力量。

似乎只有真正把自己名字印到房產證上,住在屬於自己的房子裡,她才有底氣揚眉吐氣地生活在這個城市,真正擺脫掉“滬漂”的標籤。

她可能也想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到二三線小城市生活,也許能收割一份積極穩妥的快樂。

可是,要強的她,最終還是堅持留在上海,雖然為了買房耗盡了家產,還揹負著巨大的債務

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她過於感性了。

理智提醒她這個城市不適合久留,情感卻一直牽絆著她,讓她捨不得離開。

2

電視劇《安家》中,海清飾演的醫生宮蓓蓓一家五口擠在一所62平的小房子裡。

她理想中的房子,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無論是打開電腦查資料,還是靜夜沉思,都能身處一個無人到擾的世界。

而在現實生活中,每當夜深人靜,她只能坐在衛生間的馬桶上託著筆記本電腦上網,抬頭所及,是頭頂上尚未晾乾的各類衣物,似幹未乾的樣子,像是她此刻格外擰巴的人生。

房似錦就是緊緊抓住了宮蓓蓓的痛點,把一套半年都沒有推銷出去的“困難”房子成功賣給了她。

看房的時候,房似錦還特意強調,邀請宮蓓蓓一個人前去看房,她就是利用了女人的感性特點,想讓宮蓓蓓的第一印象發揮最大作用。

果然,經過房似錦裝修的房子,充分考慮到宮蓓蓓的實際需求,比如在主臥安排了雙床位方便照顧即將出世的二寶,在長長的過道中貼滿了大寶的畫,把沒有明窗的臥室改造成書房,便於屋主人在喧囂中享受片刻的寧靜,有自己的空間來仰望星空。

提到仰望星空這個詞的時候,宮蓓蓓的眼神中滿是被理解的激動。

其實,她可能沒有考慮到,如果是拿到類似的一套房子,她自己也完全有能力研究一下室內裝修,打造出最適合的居家風格。

然而,在現成的舒適和可達物居面前,宮蓓蓓除了點頭,不願再猶豫。

一方面,她覺得這個房子簡直就是為自己量身定製的,第一印象非常之好;另一方面,房產市場十分緊俏,或許這一刻的猶豫,換來的下一刻的遺憾,錯過這次,以後未必能遇到同樣理想的房子。

或許她也考慮到了很多因素,但是沒有更深入地進行理性分析。比如說,長長的走廊無端佔用了房屋面積,卻無法更好利用;廊道過長,居家來回走動有時會不方便;書房固然可以仰望星空,但不是明窗,畢竟透氣性還是差了很多。

但是,宮蓓蓓當場決定說,我買這個房子。

沒有再給自己留下一絲迴旋的餘地。

在《安家》後來的劇集中,宮蓓蓓主動給房似錦打電話說,自己想要再買一套兩居室的房子。

這段時間,宮蓓蓓在新買的房子裡住得還是很舒心的,唯一的煩惱就是和老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起了衝突。

宮蓓蓓帶著老公劉明禮一起去看新房子,兩人積攢多日的怒火一觸即發。雖然溝通方式過於激烈,但宮蓓蓓還是勇敢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她想和公婆分開住,她希望能親自教育大寶。

對於宮蓓蓓而言,如果說首次看房是為了擺脫擁擠的生存空間,那麼,第二次看房,則是為了給自己和孩子爭取更多的自由和舒暢。

她向著獨立能幹的“大女主”形象又走近了一步。

感性中透露著理智,目標明確,堅守底線,直達目的,毫不猶豫。

3

在演藝界,海清其實算是比較幸運的演員了。

雖然說,在這個年代,懷才像是懷孕一樣,時間久了,總會被人看出來的。

但是,再好的演員,也需要伯樂和機會啊。

當海清遇到了六六,彼此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兩人搭檔出品的電視劇,在國內掀起一股熱潮,從《雙面膠》到《蝸居》,從《王貴與安娜》到《女不強大天不容》,個個都在國產劇中佔領一個地位。

依照這個發展軌跡,海清的演藝事業雖然沒有大紅大紫,但也小有收穫。

去年,海清在某個國內影展上作了額外的發言,看似蓄謀已久,其實並不周全。

海清希望演藝界能多給她以及和她有著相似境遇的中年女演員一些機會。她說: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望有機會跟優秀的導演跟優秀的團隊合作,這是我們的野心,也是每個演員的野心。我們沒有傳說中的那麼不好合作……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的機會!

其實,海清真的已如自己所言那樣“不堪”嗎?

又或者是語言帶來的誤解,但這些感言給別人的感覺就是,我不願意接低水準的作品,我願意降低酬勞來換取更多好的機會;如果外界之前對我有什麼誤解,我藉此機會表明立場,歡迎優秀的導演來找我洽談。

從這段發言中,我讀到了海清作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焦慮和彷徨。

每個人的人生階段,大概都會有這樣的過程吧。理想與現實之間出現落差,遇不到合適的機會,看不清自己未來的方向。

與其聚眾推銷,不如往內裡修煉,學會韜光養晦,靜待時機。


對於中年演員的“彷徨”,旁觀者清的我,倒是有幾個建議。

一,平常心對待,不必妄自菲薄。海清特意強調的“便宜好用”,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有些露怯。如果本身是一件質量好經得起檢驗的產品,何必刻意給自己壓低價格?

物美價廉的產品確實存在,但是在商品社會,在商言商,既然能拿出高質量的演技,為何不能永遠接受與之匹配的高額回報?這是一種自信,也是對自己演技的肯定。

二,瞭解自己,明確定位。理性分析自己,明確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未來想要在哪些角色方面有所突破。其實,中年女演員的成功角色,銀幕上也並不少見,如電視劇《完美關係》中的斯黛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齡女演員的劇中,也有很多經典,韓劇《迷霧》中的金南珠,雖然是四十多歲的成熟女性,但是塑造的角色魅力讓人過目難忘。

那種跨越年齡的美豔,那種高難度演技的碾壓,並非每個演員都能勝任。

如同《地久天長》中扮演母親的詠梅,全劇中臺詞極少,但嘆息和微笑都是感情,牽動觀眾的心,誰又敢去質疑她的演技?

三,磨礪演技,等待機會。很多演員,在演技遇到瓶頸或者無戲可拍的時候,就去演話劇。倪大紅,郭京飛……誰能說他們的鐵腕演技沒有話劇場的磨礪?

就像是竹子的成長,前幾年的時間,沒有人知道它在黑暗中經歷了什麼,只是在破土而出的瞬間,才目睹它的驚豔。

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表徵和反饋,別說我們看不懂海清的“表演”,有時候當事人自己都有可能“當局者迷”呢。

就如同小說《蝸居》中,海萍和律師之間的一段談話:人的一生是一條上下波動的曲線,低的時候你應該高興,因為很快就要走向高處。但高的時候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你看不見即將到來的低谷。

有理由相信,在海清的感性和理性之間,必然有著她更深刻的內心考量。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太容易被人看懂的人生,有時候太簡單無味了。

而簡單,意味著沒有太多的沉澱和歷練,是缺乏深度的。

看不懂一個人,無關好惡,遠遠欣賞就好了。



從《蝸居》到《安家》:越來越看不懂海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