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放縱的感情 喪喪的人生


讀《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放縱的感情 喪喪的人生

“這是個極度欠缺令人想要活下去的魅力的世界。”

這是一本好喪好喪好喪的書。

作者白石一文,擅長描述 “倫理觀”和“真正的自我”之間的相互糾葛,這本書也是,故事中夾雜著對人性、感情、慾望、生死的追問。

故事很簡單,一個名叫直人的男人在三個女人之間遊走的故事。

道理很深沉,關於生死,死亡如同出生一樣不值一提,但我們也沒有剝奪自己生命的權利和資格。

關於命運,命運是人無法承擔的,我們只能被命運玩弄而活著。

關於自我,我們自身,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完全理解自己,更遑論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理解了。

關於寂寞,寂寞是我們與生俱來就必得揹負的,是絕對無法療愈的。

……

這些赤裸裸的真相把人生的底色翻出來給你看,心裡會莫名的抗拒和難以接受。看透了人生,生活裡需要揹負的就不只是那些看得見的壓力了。

那些不聽使喚進入你腦海的“胡思亂想”,你是沒有辦法再關起來的,正如主人公直人,也正如那句話:“當你在凝望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望你”。

01 直人

我說“要是沒有被生下來該有多好”,但那跟“那麼去死啊”完全扯不上關係。

主人公直人,在一家傳媒公司上班,工作雖然忙碌,但報酬豐厚。喜歡喝酒,下班如果沒有約會通常會靠著喝酒打發時間,經常喝到天明直接去上班。

他有逼自己記住周圍一切事物的強迫症,曾經因為無法想起家所在的地名,兩歲的他差點成了孤兒,他永遠忘不了被母親遺棄的那六天時間裡,經歷的恐懼和絕望。

忘卻是威脅生命的危險行為,他再也不要讓自己身陷那種狀況。

從那個時候起,他就開始逼迫自己記住一切身邊的事情,熟悉的人,去過的地方,看過的書,久而久之,這種強迫記憶已經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

對長大後的他來說,只有把自己灌醉,才能暫時讓大腦停下來,清空,忘記。

母親在第一段婚姻中生下了他,在他快兩歲的時候,父親拋下了他們,之後從來沒有再聯繫過。

母親的第二段婚姻,生下了妹妹,在丈夫出軌之後也結束了。從此,母親便開始了沉淪的人生,為了金錢反覆在不同的男人中打轉,對他和妹妹鮮少照顧。

從很小的時候他就想要轉生成別人家的小孩,不知道有多少次祈禱著一切能重新開始。

他一直覺得自己是被媽媽拋棄的小孩,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但既然已經被人生了下來,就只能不得已的活著。

工作以後,這份挫敗感和絕望感依然如影隨形。

自閉、內心悲涼,不想要深度交往的人際關係,無論是與朋友還是戀人,對家庭更是畏而遠之,從不相信家庭的美好。

就這樣醉生夢死,輾轉在三個女人之間,尋找著活著的意義。

讀《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放縱的感情 喪喪的人生

02 Z小姐

“如果能停留在她的生命之所,那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Z小姐是完美的結婚對象,家境優渥,長相出眾,善良賢惠,事業發展的也很好,而且很愛直人,幫他料理生活,打掃房子,照顧喝醉的他,盡職盡責的當好一個女朋友的角色。

她包容著直人灰暗的部分,死心塌地的跟他在一起,甚至準備和他結婚,共同建立直人口中說的屬於他們的“生命之所”。

直人在Z小姐身上看到了一個內心善良,溫柔,美好,誠實,陽光的人,也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而且發現了那份自己一直逃避的會讓自己迷失的光芒。

直人在Z小姐面前會不知不覺的卸下防備,然而這份安寧與幸福讓他畏懼。他不敢奢望,與其苦苦追尋幸福的影子,他更相信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男女之愛必然會導致不幸的結果,他自己本就是那個不幸的結果。

他深深的知道自己在心底需要Z小姐,但同時也明白,那是絕對無法實現的願望。因為他沒有跟任何人共生的資格,也嚴重欠缺那種能力。

人只能用自己的思維去衡量別人,直人把Z小姐對他的這份感情,冠上了Z小姐也很寂寞之名,有著和自己一樣的無法療愈的寂寞。

03 P媽媽

P媽媽是一個開酒吧的單親媽媽,酒吧的名字叫“嶄新靈魂”。直人經常在嶄新靈魂喝酒,和P媽媽一起談天說地,P媽媽的笑聲特別像自己的媽媽,而且知道P媽媽有兒子之後,直人對她更加著迷。

直人對P媽媽和她的兒子都很好,買很多玩具,經常帶著他們去野外郊遊,看展覽,看櫻花,去遊樂場。

直人在小孩子身上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童心,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彌補著童年的缺失。

P媽媽最終和孩子的生父重新在一起,他們和平友好的分開了。

讀《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放縱的感情 喪喪的人生

04 D夫人

D夫人嫁給了一個年齡相差很多的貿易商,老公一年有半年的時間都在歐洲,她是個名副其實的有錢有閒的少婦。

直人和D夫人的關係是錢色交易,一個母親病重需要用錢治病,一個婚後丈夫長時間不在身邊,慾求不滿,正好需要不會有善後問題的性關係,兩人心照不宣,各取所需。

直人把D夫人當做樹洞,跟她講述自己的生活以及正在交往的人,Z小姐、P媽媽,還有自己病重的母親。在直人的母親去世後,這段不見光的感情也默契的結束了。

隨著感情接連的結束,故事也落下了帷幕,但對人際交往、對自我、對生死的思考,仍然繼續盤旋在直人的腦海。

“只要能理解生氣蓬勃地活著就是生氣蓬勃地步向死亡,心就可以平靜”,藉著窺探死亡,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因為活著已沒意義,那就去思考何為死亡,以及死亡之前存在的意義吧!

讀《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放縱的感情 喪喪的人生

人們總是說必須正面思考、老了也要好好活著等,但是最好自己這樣想就好,不要去勉強他人。不需要每個人有志一同想法積極,不需要每天都生氣蓬勃地活著,陰沉過活也無妨,醉生夢死了結也無所謂。要怎麼思考,怎麼生活,隨個人高興,反正人生在世就是無法事事如意,不如意的時候就只能死心。

一個被黑暗吞沒的人,無論多麼燦爛的陽光都無法照耀到他的內心。

三個女人中,直人原本以為最先分手的會是Z小姐,因為Z小姐跟他根本不是一類人,他有著她永遠無法理解的灰暗,她有著他永遠無法企及的陽光。

但是,故事的最後,直人把選擇權交給了Z小姐,對他來說,已經不再相信自己能被救贖,Z小姐的存在與否已經不再重要。

這本書名叫《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在我看來,這份悲涼和絕望正是直人心中無法撼動和不能釋懷的部分。

他早已失去了或者從來沒有過對生活的火熱熱情,像一個鑽在陰暗角落裡的人,旁觀著別人的生活,堅守著自己的悲傷。

巨大的不幸,可以讓人輕易地放棄因不幸而絕望的自己,心裡有著巨大空洞的人,需要如何救贖自己?亦或是像直人這樣的活著,已然是生活的慈悲。

這是一本好喪好喪好喪的書。

生活可以滾燙,也可以消沉,全看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