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十度灰》到《隱形人》,同一個故事的兩種觀感

小時候三代同堂看《泰坦尼克號》畫畫那段戲尷尬到令人窒息的觀影體驗,我這輩子都很難忘記了。


從《五十度灰》到《隱形人》,同一個故事的兩種觀感

最近一次讓我陷入恐慌的觀影體驗,是和剛滿5歲的侄女一起看《小美人魚》。


1989年的迪士尼動畫《小美人魚》。


看遍各種迪士尼動畫的我,唯獨沒看過這部。


所以,我事先並不知道,《小美人魚》裡的,小美人魚,完全就是個,按現代人的標籤法來說吧:戀愛腦、顏控、傻白甜、害全家,式的存在。


看到小美人魚要賣身(給烏蘇拉)追王子,順便還把整個家族、海底世界給搭上去的時候,我有點害怕。


我可不希望侄女以後也這樣。主要是,身為家族成員的我,可不希望自己將來這條的老命這樣被搭進去。


從《五十度灰》到《隱形人》,同一個故事的兩種觀感

所以看完後,求生欲驅使我操控小朋友對艾麗兒的看法:她很蠢對不對?


“為什麼?”


“她把自己賣給巫婆啊?很危險的對不對?她爸爸也被她害受傷了是不是?”


“對,她怎麼會怎麼蠢。”


“是啊,她這麼蠢,是因為她不學習,整天在海里和小魚玩玩玩,然後就想著王子,她都不知王子是不是好人。她應該好好學習。”


嗯,洗腦結束,並默默決定,下次給小朋友看電影,審查制度,要抓緊~~


小朋友其實哪裡會管這些,她看的時候最多也就被歌舞控制了身體,以及N次感嘆“好美啊”而已。幾代小朋友不都看著艾麗兒長大的嘛。


從片裡看意義以及價值觀,並害怕別人(對,別人,因為自覺看穿一切的自己,沒有被帶壞,而且想著充當吹哨人角色)被帶壞,是閒著沒事做的大人在操心的事情。


長久以來,好萊塢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平均智商和能力都要遠低於男性角色,我沒做過統計,但我就要得出這一結論。


艾麗兒這一除了美之外一無是處的角色,也是經典之一。


從《五十度灰》到《隱形人》,同一個故事的兩種觀感

現在的好萊塢,算了,縮小到迪士尼電影好了,就算是《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也是要高歌一曲,彰顯女性不受控制、不受壓迫的girl power。


這是進步。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還是其他人,能把自己當人,不把自己當某某附屬品,就是進步。


這種進步從什麼時候變成主流的?至少在好萊塢銀幕、熒屏上成為主流。


沒想到,只有不到5年的時間。


Me too行動的對錯以及發展有沒失控,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Me too行動帶來的影響,具體來說,就影視項目製作、觀眾觀影習慣、觀看後對影片評判體系的影響,是巨大的。


從《五十度灰》到《隱形人》,同一個故事的兩種觀感

這陣子的熱片《隱形人》,我搞不清楚這片到底算不算環球影業那不成氣候的“怪物宇宙”系列電影中的一部。


如果是,那是相當破格的演化:將古老科幻恐怖小說(電影)中的隱形人,具象化為擁有高科技裝備的家暴和控制狂男友。


《隱形人》有著許多優點,將家暴、操控狂用隱形人來類比這一精準操作、沉靜又暗流湧動的鏡頭、伊麗莎白·莫斯制霸全場的演技,男演員完美地充當花瓶角色(警察、變態男友甚至玉蘭餐廳裡的服務生,對,你們都是花瓶,就跟以前電影中的女性一樣)。


從《五十度灰》到《隱形人》,同一個故事的兩種觀感

電影最終傳達的信息,在我看來只有一個:當你被家暴被控制,唯一能救你的只有自己,所以堅強、拼命,是唯一出路。


《隱形人》有多好看,好奇的人可以自己去看。


從《五十度灰》到《隱形人》,同一個故事的兩種觀感

我覺得有趣的是,《隱形人》和《五十度灰》,幾乎是同一個故事,但獲得的評價與觀感,天差地別。


高富帥霸道總裁看上平平無奇的女人,繼而上演“你整個人都是我的”戲碼。


《五十度灰》讓觀眾、讀者們(平等原則,就不特指女性了)看得春心蕩漾,紛紛想擁有。


5年後的《隱形人》,讓觀眾們(平等原則,也不特指女性了)看得義憤填膺。


高富帥霸道總裁,還是高富帥霸道總裁。


PUA高手,還是那個PUA高手。


從《五十度灰》到《隱形人》,同一個故事的兩種觀感

人類社會中,人和事的變化,真的很有限。喜愛看老電影的我,每次都感嘆什麼事情都被前輩們講清楚講透徹了。


社會風氣和觀念一變,作品創作的角度以及觀眾的反饋,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說,就算是看電影這麼休閒娛樂的事情,也要結合時下社會思潮來看,才更有意思。現在這波Me too風潮催生的電影,5年後的觀眾再看,不知又會有什麼觀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