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十度灰》到《隐形人》,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观感

小时候三代同堂看《泰坦尼克号》画画那段戏尴尬到令人窒息的观影体验,我这辈子都很难忘记了。


从《五十度灰》到《隐形人》,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观感

最近一次让我陷入恐慌的观影体验,是和刚满5岁的侄女一起看《小美人鱼》。


1989年的迪士尼动画《小美人鱼》。


看遍各种迪士尼动画的我,唯独没看过这部。


所以,我事先并不知道,《小美人鱼》里的,小美人鱼,完全就是个,按现代人的标签法来说吧:恋爱脑、颜控、傻白甜、害全家,式的存在。


看到小美人鱼要卖身(给乌苏拉)追王子,顺便还把整个家族、海底世界给搭上去的时候,我有点害怕。


我可不希望侄女以后也这样。主要是,身为家族成员的我,可不希望自己将来这条的老命这样被搭进去。


从《五十度灰》到《隐形人》,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观感

所以看完后,求生欲驱使我操控小朋友对艾丽儿的看法:她很蠢对不对?


“为什么?”


“她把自己卖给巫婆啊?很危险的对不对?她爸爸也被她害受伤了是不是?”


“对,她怎么会怎么蠢。”


“是啊,她这么蠢,是因为她不学习,整天在海里和小鱼玩玩玩,然后就想着王子,她都不知王子是不是好人。她应该好好学习。”


嗯,洗脑结束,并默默决定,下次给小朋友看电影,审查制度,要抓紧~~


小朋友其实哪里会管这些,她看的时候最多也就被歌舞控制了身体,以及N次感叹“好美啊”而已。几代小朋友不都看着艾丽儿长大的嘛。


从片里看意义以及价值观,并害怕别人(对,别人,因为自觉看穿一切的自己,没有被带坏,而且想着充当吹哨人角色)被带坏,是闲着没事做的大人在操心的事情。


长久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平均智商和能力都要远低于男性角色,我没做过统计,但我就要得出这一结论。


艾丽儿这一除了美之外一无是处的角色,也是经典之一。


从《五十度灰》到《隐形人》,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观感

现在的好莱坞,算了,缩小到迪士尼电影好了,就算是《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也是要高歌一曲,彰显女性不受控制、不受压迫的girl power。


这是进步。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还是其他人,能把自己当人,不把自己当某某附属品,就是进步。


这种进步从什么时候变成主流的?至少在好莱坞银幕、荧屏上成为主流。


没想到,只有不到5年的时间。


Me too行动的对错以及发展有没失控,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Me too行动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就影视项目制作、观众观影习惯、观看后对影片评判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五十度灰》到《隐形人》,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观感

这阵子的热片《隐形人》,我搞不清楚这片到底算不算环球影业那不成气候的“怪物宇宙”系列电影中的一部。


如果是,那是相当破格的演化:将古老科幻恐怖小说(电影)中的隐形人,具象化为拥有高科技装备的家暴和控制狂男友。


《隐形人》有着许多优点,将家暴、操控狂用隐形人来类比这一精准操作、沉静又暗流涌动的镜头、伊丽莎白·莫斯制霸全场的演技,男演员完美地充当花瓶角色(警察、变态男友甚至玉兰餐厅里的服务生,对,你们都是花瓶,就跟以前电影中的女性一样)。


从《五十度灰》到《隐形人》,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观感

电影最终传达的信息,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当你被家暴被控制,唯一能救你的只有自己,所以坚强、拼命,是唯一出路。


《隐形人》有多好看,好奇的人可以自己去看。


从《五十度灰》到《隐形人》,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观感

我觉得有趣的是,《隐形人》和《五十度灰》,几乎是同一个故事,但获得的评价与观感,天差地别。


高富帅霸道总裁看上平平无奇的女人,继而上演“你整个人都是我的”戏码。


《五十度灰》让观众、读者们(平等原则,就不特指女性了)看得春心荡漾,纷纷想拥有。


5年后的《隐形人》,让观众们(平等原则,也不特指女性了)看得义愤填膺。


高富帅霸道总裁,还是高富帅霸道总裁。


PUA高手,还是那个PUA高手。


从《五十度灰》到《隐形人》,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观感

人类社会中,人和事的变化,真的很有限。喜爱看老电影的我,每次都感叹什么事情都被前辈们讲清楚讲透彻了。


社会风气和观念一变,作品创作的角度以及观众的反馈,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说,就算是看电影这么休闲娱乐的事情,也要结合时下社会思潮来看,才更有意思。现在这波Me too风潮催生的电影,5年后的观众再看,不知又会有什么观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