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張雨《澱湖社集尺牘》(彩版高清)

張雨(1283—1350),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名澤之,字伯雨,一字天雨,號句曲外史。年二十餘棄家為道士,道名嗣真,道號貞居子。博學多聞,善談名理。詩文、書法、繪畫皆工,皇慶元年(1312),30歲登茅山(江蘇句容縣句曲山),受《大洞經》,豁然有悟,並從王壽衍真人入杭州開元宮。在杭州,張雨得以拜見回吳興為先人立碑的趙孟頫,並侍趙孟頫學書。次年,張雨又隨王真人入覲大都,以詩風清麗名震京華,與在京的趙孟頫、楊載、虞集、範槨等友善,並拜在虞集門下。不久,張雨父卒,在回杭州守廬三年後,辭去杭州福真觀主持,隨茅山四十五代宗師劉大彬至茅山學道,曾主修《茅山志》。六十歲時他脫去道袍,埋葬冠劍,還其儒身,隱居杭州,時往來於三吳,與楊維楨、黃公望、倪瓚、俞和等文士交遊酬唱。其中受楊維楨影響,思想與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貪圖“一刻春無價”,耽溺酒色,尋歡作樂,晚年的詩風、書風都有朝放縱、恣肆發展的傾向。張雨詩文書畫在元代都很有影響,且名重一時,倪瓚評謂:“本朝道品第一。”他的書法初學趙孟頫。後在趙氏指點下上追李邕,並旁涉懷素、米芾。李日華說:“張伯雨書性極高,人言其請益趙魏公,公授以李泰和《雲麾將軍碑》,書頓道,日益雄邁。”風格清虛雅逸,有晉、唐遺意。張雨書性極高,他能從趙氏入而又不被師囿,變趙氏的雍容平和為神駿卿遒,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作品流露出隱逸文人清虛雅逸,孤傲不群的氣息。 袁華評謂:“貞居先生清詩妙墨,飄飄自然有一種仙氣,信非沉俗中人也。”他是趙氏門牆中能夠自成一種風氣的代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張雨《澱湖社集尺牘》(彩版高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張雨《澱湖社集尺牘》(彩版高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張雨《澱湖社集尺牘》(彩版高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張雨《澱湖社集尺牘》(彩版高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張雨《澱湖社集尺牘》(彩版高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