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佛莫爾1939年做空小麥期貨,結果價格暴漲,他破產自殺,期貨為什麼如此殘酷?

瓜太郎


《期貨大作手風雲錄》 逍遙劉強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去玩期貨吧,因為那裡就是天堂。

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去玩期貨吧,因為那裡就是地獄。

沒有地獄,天堂安在?

沒有天堂,地獄無存。


期貨,不是針對誰殘酷,而是對所有參與者一視同仁。


殘酷這個鍋,不該期貨來背

每個行業都有自身的殘酷性,並不是誰獨有,期貨由於其特殊的交易運作機制把這份殘酷放大十倍百倍,而這殘酷本身是人性貪婪的考量,是阿努比斯天平上羽毛的另一端。


在這個市場裡,如果我做對了,我的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所有人都是我的!對你爽快的,你得到了獎勵,但對於其他人,你有多爽,他們就有多殘酷。槓桿放大的不是利潤,是人性的貪婪,這份貪婪連續放大就升級為癲狂。在天堂越久,距離地獄也就越近,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何謂一念之間?繩子從中間剪斷,一側為一霎,另一側為那,中間就是一念。


為何依舊會前赴後繼

因為看上去很容易。不就是選一個方向,然後等著就能賺很多錢嗎?那我只能說凡是這麼認為的人把這件事想的太簡單了,或者想的比較片面。選擇什麼品種,如何判斷方向,建倉多少,止盈止損如何設定。。。這些問題你都想清楚了嗎?要做多少研究,多少準備工作,為什麼說股票和期貨是天才的墳墓?沒搞明白就進來參與,無異於飛蛾撲火。


心存敬畏 進退有度

我經常看到有些人春風得意的說:股市期貨就是我的提款機。這種情況存在嗎?好像只存在電視劇裡。不論你參與哪個市場,技術有多好,賺了多少錢,如果你不修心斂性,再多的錢也是紙面富貴,如同水蒸氣遇到冷凝水,瞬間化為烏有。


元英財經


在《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中,利佛莫爾提及了對商品交易,尤其是棉花和小麥交易的心路歷程。利佛莫爾1877年出生於馬塞諸塞州。一生三次婚姻,數次大起大落,被譽為投機之王。

需要更正地是,1925年,48歲的時候,在市場上升過程中,他買進500萬蒲式耳小麥,並在市場頂部轉而看空,賣空了5000萬蒲式耳,此役獲利1000萬美元。他於1029年大蕭條中做空,獲利1億美元左右,達到人生的頂峰。1940年,用左輪手槍對著頭部自殺身亡。因此,並非是1939年做空小麥期貨,而後破產自殺。

至於,利佛莫爾為什麼最後選擇自殺,請參考:

利弗莫爾經歷了三次破產都挺過來了,為什麼最後選擇放棄?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76686085935857927/

利弗莫爾在做股票的同時,也一直在做期貨。早在空殼公司時他就開始做期貨了,只是研究期貨不像股票那樣刻苦,但相比較而言,他更喜歡做股票,在他的交易中尤其是股票買賣比較多,商品期貨也有一些交易。

他覺得期貨交易像商品生意。不管是小麥、玉米還是棉花,只需要瞭解供求的現況和前景,用不著像做股票那樣對許多情況進行猜測,也用不著防範內線集團,不會有增發或不發紅利的突發事件。他做的有玉米期貨,小麥期貨和棉花期貨。棉花期貨做的一直非常成功。


利弗莫爾很堅決地告訴他,合作不可能。但是如果有資金需求的話,可以為他提供幫助。托馬斯表示不會接受他的借款

然後,托馬斯問起他七月份棉花的事情,他和盤托出,還詳細說明了自己是如何交易的,買了多少棉花,價格如何。

在這個特殊時期,他本該保持謹慎的,可是,碰到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完全忘記了自我保護。

他在做棉花的同時,還做了大量的小麥,小麥的操作很漂亮,給他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但是他卻早早的拋出了,拋出後小麥價格一路飆升,每包上漲了20美分,如果當初不是過早的拋出,應該能盈利800萬美元。

當時的情況是,他預計冬春小麥收成基本跟往年持平,但是考慮到工人罷工,運輸會受到影響,當罷工停止,以及冬春小麥同時“向市場傾倒巨量的小麥”的時候,那麼價格肯定下跌。

於是開始買進小麥期貨,隨後又在高點賣出期貨。市場也完全按他的預判在進行著。但是他糊塗的把盈利的小麥拋掉,卻堅守著虧損的棉花。想想以前做安鈉康達的時候,他止損多麼堅決呀!可是現在,他任由賬面的虧損擴大,不但不止損,還不停的加倉。

雖然他對股票研究很深,有自己的一套原則,然而,這次在期貨市場上他犯了個錯誤,沒有讓盈利的奔跑,反而放大了虧損,以至於“此生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

儘管如此,他隨後在市場上東山再起,而且還是從股票市場上大幅獲利,並在大蕭條中做空而獲利1億美元左右,達到人生的頂峰!



海龜財經


首先聲明一下,如果只看題目好像是利弗莫爾因為破產了才自殺的,其實不是如此。作為期貨市場最著名的“大空頭”利弗莫爾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他出身平民家庭,帶著借來的錢去炒期貨,有過一貧如洗,也有過富可敵國,最輝煌的時候個人資產累積到1億美元,當年的美國一年財政收入才43億。因為期貨的槓桿性,利弗莫爾的一生至少經過3次重大破產,如果因為破產就自殺,那就算是有貓的9條命也不夠用的,還有一點,他自殺的時候賬戶上還有幾百萬美元,這足夠普通人生活幾輩子了。至於利弗莫爾自殺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和妻子的感情問題。



下面聊聊期貨的問題

期貨的嬰兒期–避險

把期貨的字面意義拆開來看,期,就是未來的意思,貨,當然就是貨物。最早的期貨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舉個例子來看。假設某農場生產水果,大量供應到國外出口。那水果的價格會受很遠因素影響,比如日照、雨量、溫度、需求量等等,可能去年是5元/斤,今年就成了1元/斤,但是農民抵禦風險的能力是很弱的,一年收成不好家庭可能就破產了。同樣的,可能農民也不指望一夜暴富,如果價格穩定在3元/斤,我就滿意了。期貨的避險功能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既然害怕交易時價格跌了賠錢,那我就在期貨市場做一次買進的交易,兩者對沖,最後的收益就基本能鎖定在預期值。

期貨的投機屬性–炒期貨

以現在比較通行的12.5倍槓桿為例,只要你有1萬元,就能在期貨市場買入12.5萬元的商品。如果標的物漲了10%,那你可能賺了1.25萬,同樣的也可能虧1.25萬,這就是槓桿的作用。現在的期貨大部分是用來投資的,比如原油期貨,決定原油價格的是產油國中東國家嗎?不是的。是中國這種進口大國嗎?也不是。真正決定價格的在美國的期貨交易所裡。



期貨之所以會造成大規模的損失,除了槓桿性之外,還有一點容易產生賭徒心態。利弗莫爾就不必說了,一開始就是借錢炒的,大多數人炒期貨也是用負債。期貨說到底和賭場上押大押小沒本質區別,只有漲和跌兩種結果,就算你有很多的經驗,賺了10次,但是有一次虧損可能就前功盡棄了,不收手是賭徒的本性。


四大財子


股票市場是割韭菜,期貨市場是絞肉機。


期貨的殘酷來源於保證金交易,他不需要你支付持倉商品的全部,只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資金就可以,打個比方,豆粕一手價值20000,保證金是10%,你只需要支付2000就能持有一手豆粕期貨,如果你持有多倉,豆粕價格上漲1%,就相當於股票市場的一個漲停板,這就是典型的以小博大,用最少的錢撬動最大的利益,當然,收益和風險永遠都是並存的,如果你持有的空倉,你也是吃了一個跌停板。也正是因為保證金交易,期貨市場不像股票市場,只要持倉籌碼在,還有可能漲回去(不退市的前提下),在期貨市場裡,不僅你的本金會血本無歸,還有可能欠上一大屁股的債。當年巴林銀行的李森在期貨市場上賠掉10多億美元,而整個巴林銀行也不值這個價,導致了巴林銀行的破產。

金融市場上,股票的風險小於期貨,而期貨的風險小於期權,各種金融衍生品放大收益的同時,也將風險同時放大,所以那句常說的時常被人忽略的話應是入市真理: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濟寧胡落落


李佛摩爾交易的高峰時期盈利一億多美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5000億人民幣,牛不牛😄!

期貨之所以殘酷是因為期貨市場屬於負合市場,創造不出任何剩餘價值,你虧的錢不一定被別人賺走了(因為有高昂的手續費存在),但你賺的每一分錢必定是別人虧的。

說白了期貨市場就是一個合法的“賭場”。虧錢的人多於賺錢的人是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不足百分之一的成功率是其殘酷性的體現,打算來此發財的大仙們且行且慎重啊


規則一致性守護者


期貨市場確實殘酷,因此自殺的也不少,但這當中絕不包括利弗莫爾。

利弗莫爾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易員。一生四起四落,跌宕起伏。大蕭條的1929年,通過做空,甚至獲取超過一億美金的利潤,不愧“華爾街巨熊”的綽號。順便一提,那時候,全美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40多億吧。

利弗莫爾早就為自己和家人買了很多的信託基金,不會落到以後沒著落,而死後清理財產,也有不少於500萬美金。這也是相當大的一筆錢。

我時常反覆的去讀《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書。做交易的人,尤其是在市場上已經取得過重大成功的人,在市場上是無所不能的神,場外也可花天酒地的生活,然後其他的時間,我想應該是很空虛的吧。利弗莫爾,15歲還是個孩子時就進入了市場,都還沒學會怎麼獨立的好好的生活的時候,就進入了市場。在往後的日子裡,他學會了投機,卻一生都沒學會如何去生活。他曾四起四落,到了頭生白髮之時,彷彿一切又從頭了。他再也沒有勇氣重來了,也許他也夠了,也許他頓悟了。

他走了,而直到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沒有什麼能掩蓋,能比肩他那一生的瘋狂。


野生交易浪人


期貨是金錢的加速器,金錢是最好的興奮劑!

我估計,大家都玩過《極品飛車》這個遊戲,這應該是80後集體的回憶。

記得讀大學時,我最喜歡玩這個遊戲,宿舍裡幾個人聯網一起對戰,激情程度不亞於世界盃比賽。

在這個遊戲中,速度與激情被釋放的徹徹底底,選擇最好的賽車,選擇最具挑戰性的賽道,把車速加到極值,那感覺和自己在賽道上的飛馳太像了。

為什麼市區裡開車昏昏欲睡,賽道上開車激情滿滿?只是因為一個字:快!

任何事物,只要把速度提上來,變得快了,就一定可以變得極其刺激,也就變得極其殘酷。


期貨交易,就是把金錢的波動速度加快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金錢波動速度最慢,如果是工薪階層,每個月幾千幾萬塊錢的進出,這是正常速度。

如果進入股市,金錢波動就被加快了,一天最大波動理論上可以到20%(天地板),相當於很多人幾個月的工資。

如果進入期貨,那就是地獄級模式了,天然帶有十倍槓桿,猶如我們開極品飛車的感覺,油門踩到底的時候,腎上腺素的飆升和多巴胺的分泌都達到了極致。

車速到了300,你說殘酷不殘酷?


凡事金融


他不是破產自殺,他死時至少有500萬美金,相當於幾個億人民幣的購買力,還有買的基金。是抑鬱症導致自殺的,各種家庭變故接踵而來,操作的失誤,抑鬱症等等疊加起來一次爆發才自殺的。不要試圖否定他的能力,更不要試圖否認他的技術。他說過我是人,我也有人的各種弱點,有些事知道那麼做是錯誤的,但還是沒有抵制住誘惑。

如果有人看過的他的著作,股票大作手操盤術,看過他的人生經歷,就不會否認一點他是一個操作的天才,但他也是人,幾次起起伏伏,曾站在巔峰也跌倒過谷底,曾一次次再次站起來,但最終敗在各種負面情緒下,選擇了自殺,他不是敗在操作技術,而是人性


我們走走看看


其實livemore自殺主因就是對投機越來越嚴格的監督。1929年人生顛峰時影響整個美帝資本市場(也可以說影響全世界),就那一天做空可以賺1億多。想象當時連公司發行股票的數量都可以隨時變,就知道有多瘋狂。他家長年party揮霍娛樂,全來自股市贏利的一部份。現在的股民能過那種日子?後來監管嚴厲後波動縮小,再難象以前一樣風光。現實中全是不利因素,不想活就GG算了。這可能也證明,現實中他沒一個真正朋友。


air79921487


根兒在保證金。

如果你有1000塊,你做空900塊錢的合約,那麼你這900就被合約佔用,你還有隻有100塊錢的保證金。這合約只要上漲超過11%你的保證金就用盡,就會強制平倉,俗稱“爆倉”!!。

如果你參與交易的平臺沒有保證金耗盡的強制平倉制度,繼續上漲,你就會負債,負債多少看合約拉昇多少咯,自己算吧。多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