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內向的你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一.被貼上“壞”標籤的內向型人格

“這孩子其他什麼都好,就是老愛自己待著,不愛講話,太內向。這毛病,是得改改了,不然以後出入社會該怎麼辦呀。”這是在一次家庭聚會上,一個阿姨努力幫著在餐桌上憋紅了臉仍不願開口的女兒打圓場的話。記得已經好幾次家裡的長輩總是會在餐桌上有意無意的提起妹妹,讓她多在飯桌上說說話,多參與他們的話題。可是直到聚會結尾,妹妹說的話總是屈指可數。

摘下外向的面具|誰說內向的你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與她的聊天中,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不是我不想講話,而是我覺得我加入不了他們的話題,那不是我感興趣的領域,強行的去插入他們的話題之中,讓我有些累。有時候也在想,我這樣真的錯了嗎,難道一個人就必須能言善辯,活潑開朗嗎,也許大人們都喜歡這樣的孩子吧。”

直到今天,我仍記得妹妹在說完這句話時的落魄,明明只有十幾歲的年紀,卻被要求著長成大人們所期待的樣子。好像一到關鍵時刻不說話,就要被貼上“遲早被社會淘汰”的標籤,然後繼續在大人們熱鬧而嘈雜的環境中被拉扯著長大。

摘下外向的面具|誰說內向的你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記得曾和一個朋友談心時,也曾聽到她“懷疑人生”的傾訴,“有時候週末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看書而不是參加一些週末聚會,就會被同學說不合群,覺得寢室太吵想去圖書館自習,可回寢後就會顯得格格不入,沒有話題。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自己比較內向安靜的性格?”

在那之後,我一直努力探尋著這道“難題”的準確答案,可是直到今天,我才突然明白這個問題的根本所在。當下的社會就像是一個物品分揀機,把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分別挑揀,根據大眾評判的視角,貼上“好與壞”的標籤,再送往這個社會的大環境下生存。可誰都明白,一個已經被貼上“壞”標籤的人,在這個社會的生存處境之難。而這就是問題所在,這個只是按照主觀感受與歷來的趨勢潮流所形成的“大眾評判”為什麼就能主觀臆斷內向與外向的好壞呢,它真的理解“內向”的真正含義嗎?

二.內向型人格的真正含義

著名作家蘇珊凱恩在《安靜,內向性格的內在優勢》曾這樣解釋:“內向的意思是你更容易從獨處中獲取能量,無論是物理空間上的獨處,還是心靈的放空。”

比如在校園中,大多數人會選擇結伴而行,三三兩兩結伴上下課,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而也會有一部分人,他們會選擇獨行,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獨自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就已足夠。但這並不能代表這一部分人社交無能,他們只是更喜歡自己獨處的空間,喜歡一個人的的寧靜與安然。

又如微信聊天,總有一些自來熟的人喜歡在群聊裡聯繫人,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與看法。而也會有一些習慣於私聊的人,作為群聊的年度“潛水”冠軍,他們更傾向於私人的溝通與交流,以較為隱蔽或沉默的方式構建情感上的連接。

摘下外向的面具|誰說內向的你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在生活中也總會有一些人把內向與膽小懦弱畫等號,然而內向與害羞膽小又是截然不同的。就像在短時間要做一個即興演講一般,害羞膽小的人在此刻只有被害怕恐懼充塞的內心,而內向的人只是在人們都在激烈討論時,選擇一個更安靜的環境進行頭腦風暴,將其的才能發揮到最大化。

就如鄧小平先生,內向的性格並非是他一生中的絆腳石,與之相反內斂而不張揚的性格讓其在錯綜複雜的事務中,果斷找到突破口並將其解決。

又如著名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當這位內向的成功者被問到如何取得成功時,他曾說“內向的人可以花好幾天去想一個棘手的問題,並強迫自己想出領域的邊緣在哪,並能閱讀任何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文章。”這是內向者獲取成功的途徑。

這一個個事例的證明,並非是要所有人為了成功而去放棄內向的性格轉而去做一個外向的人,而是在這個繁雜的世界中,堅持做內向而真實的自己

摘下外向的面具|誰說內向的你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三.摘下外向的面具,做一個內向而真實的自己真的那麼難嗎


事實證明,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抑或是將來,似乎從小學開始的競選班委到公司投簡歷,在所有個人簡介中總能發現這麼幾個字“我性格外向,善於溝通交際”,好像這麼幾個字就如同是當選職位或進入理想公司的敲門磚一般,理所當然的被寫進簡歷,理所當然的成為你性格的“外皮”,理所當然的被所有人接受。

可是,又一個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內向者。”

摘下外向的面具|誰說內向的你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那麼此刻,究竟是誰口是心非了呢?

在外人面前,包裝一個看似完美的自己。這看起來似乎是人之常情。所有人都希望刻畫一個美好的自己來填充他人的主觀印象,可愈打造愈發現,那個在燈光下光鮮亮麗的自己,早已充滿稜角,已經不再是真實的自己。那個原本真實的自己,早已在這個社會的尖銳打磨與周圍人一口口的唾沫中消失殆盡。

摘下外向的面具|誰說內向的你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這樣的你,是否感覺到累了呢?

有人說:“我們應當去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接受現在這個不完美的自己。”

何況,此處的“不完美”與缺陷,只是你個人的主觀臆斷罷了。有多少人在深夜失眠,只是無力的在黑暗中輾轉反側,那是在脫下沉重外皮,摘下外向面具後深入骨髓的孤獨,是習慣於外向而突然看到真實的自己的不適。

摘下外向的面具|誰說內向的你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可當我們真正靜下心來,嘗試與內心深處那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對話,卸下平時說話的世故圓滑,去掉平時話語裡刻意的嬉皮笑臉,不再用故意提高音量來壯膽,不再懼怕別人的看法與眼光,只是靜靜的訴說或傾聽,等待著你的只會是久違的輕鬆感。

四. 內向型人格的優勢究竟是什麼

在世俗的眼光下,很少人會去主動接受一個“不善交際,性格內向”的自己,因為從未有人真正試著去理解內向型人格。

而相比於“自來熟”的性格,慢熱在這個什麼都追求速度的時代的確處於下風,他們選擇朋友的週期會比外向的人長的多,也許有些人可以在一天乃至在一小時內與周圍人“打成一片”,成為所謂可以永遠在一起吃喝玩樂的朋友。而慢熱的人,卻需要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可一個慢熱的人卻更能體會到一份真情,他們在自己的舒適圈內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周圍的世界,默默接收著周圍人所傳遞的信息,好的壞的都將作為他們日後與人相處的評判標準,而一旦他們做出決定,就是來自一生的約定。

記得自己在一次生日時收到一份來自並不是特別熟的朋友的禮物時的驚喜與感動,或許一開始更多的是她竟然記得自己的生日的驚訝與對自己何時提起過生日的疑惑。可當打開禮物時,卻是嵌入心底的感動。印象中的朋友好像是一個特別安靜的人,作為一個生活裡的“小透明”,在他人在打打鬧鬧時,她更喜歡靜靜的坐在旁邊看書寫字。而在與她交往時,目光所及卻是其由內而外散發的真誠。

一份走心的禮物,一聲走心的祝福,我想這就是一個內向的人表達他們內心情感的方式吧。他們會默默記下生活中的小細節,會敏感的感知著周圍的變化,並做出自己的獨立判斷,他們擁有的不僅是一顆熱愛生活,願意小心的收藏生活細節的心,更是默默愛他人的心。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內向的人在生活中扮演的都是一個“潛水者”,他們或許不善於在公開場合大聲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卻善於聆聽;他們或許不善於與人交朋友,但是他們卻有著自己的獨特方式,與喜歡和在意的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沉穩的性格表達最真實的情感,做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摘下外向的面具|誰說內向的你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五.作為內向型人格的你應該擁有的幾個能力

希望明白了內向真正含義與優勢的你,可以真真正正的做自己。在認清自己後,尋找生活的最佳平衡點。

這個世界上沒有純粹的好與壞,永遠不要去盲目羨慕他人的能言善辯,也許此時他人也在羨慕你的遇事冷靜的處世態度;不要去羨慕他人的好友比你多,朋友的數量在於精而不是多,相信你自身的情感交流方式,一個知心朋友足矣。

有人曾說,“你要做的選擇題並不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而是‘我要去喜歡所有人,還是隻喜歡聊得來的人。”

每個人都有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選擇如何快樂的權力。

我希望,你能擁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而不是隨波逐流,只為迎合他人,而忘記了你是誰。恰如去圖書館自習,若一個人安靜學習的環境能大大提高你的學習效率,那麼就遵從你內心的選擇,而不是讓回寢與室友沒有話題而成為你逃避的藉口和痛苦的理由。

我希望,你能在擅長的領域方面更加深化自己,天生的敏感雖是你在情緒氾濫年紀裡的絆腳石,卻也是你更多創作素材的源泉。在萬般質疑聲中,實力才是你最大的底牌。所以悄悄努力,不靠命運,讓時間告訴你答案。

最後借用《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中的一句話與你共勉:願世界繼續熱鬧,願你還是你。

摘下外向的面具|誰說內向的你不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