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本田是個怎樣的品牌?

用戶61718415946


小編也是一個本田粉,對於本田這個品牌也有比較深刻的理解,那就是本田非常的牛❌,這種公共場合我就不說牛🍺了,需要稍微掩蓋一下我的激動之情。



為什麼說本田是一個非常牛❌的品牌呢,這要追溯到它的起源。

本田這個品牌其實算得上是一個後起之秀,在本田還未觸及摩托車行業時,摩托車的巨頭品牌還在歐美國家。本田宗一郎,也就是本田的創始人,屬於實幹家,早年創業,但都是做的與摩托車無關的事業,直到1946年10月,本田宗一郎設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雖然主要業務是隻要紡織機器,但戰後的生活狀態,人們對於交通工具有著別樣的需求,於是本田在1947年便成功研發了一款50cc的雙缸“發動機”,並塞進了自行車裡,也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車,但是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摩托車。


1948年9月,本田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正式研發製造摩托車。當然,本田也製造汽車,但其汽車的名氣並不如摩托車,我們這次只談摩托車。

1949年,本田夢想一代摩托車誕生,代號“夢想D型”,當時為二衝車型,排量只有98cc,但已經是非常大的創舉了。從此,夢想之翼開始騰飛。本田一直以技術取勝,用更小的排量,壓榨更大的功率,並且,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本田便破天荒的推出了四缸車型,排量達到了750cc,那就是威震天下的本田750,也就是之後所有搭載四缸發動機車型(街車)的爺爺。


之後本田也推出了多款車型,有的甚至打入歐美市場,與元老級摩托車品牌進行競爭。本田宗一郎可不滿足於此,本田也要在賽場上大顯身手,1966年,本田派出六輛戰車,史無前例地包攬冠軍,從此一戰成名!並且。之後在賽場上也是拿冠軍拿到手軟。不光場地賽,越野賽也是不能放過的地方,1979年至1981年,本田連續三年獲得500cc組越野世界錦標賽冠軍。

在當年gp賽事還是二衝車盛行的時候,本田便推出更大排量的四衝車型進行對抗,並且橫掃整個賽事,也加快了gp賽事的改革,也讓那些執迷於二衝車型的人們內心產生了動搖。


隨著比賽的發展,本田的做法就更讓人瞠目結舌了,當大家都是每缸四氣門或者五氣門時,本田已經每缸八氣門了,並且為橢圓形活塞。

之後也就發展成為我們熟知的超級戰車rc211v以及rc213v等。


本田就此獲得了賽事及市場的雙豐收,賽事居高不下,市場上也成為了世界摩托車老大。其實,本田最初製造摩托車時也是仿製歐美車系的,但本田宗一郎是一個追求技術也十分重用技術人才的企業家,自己以及企業都是執著於對技術的追求,在仿製中也力求革新,所以,才完成了對歐美摩托車品牌的超越,落後不可怕,仿製也不可怕,沒有技術革新才是最可怕的。反觀國內摩托車企業,真是一言難盡,國內工業基礎並不弱,世界摩托車技術也並未完全封閉,資本運作更不是難事,但極少有追求技術革新的企業,有時候起步晚只是藉口,不過是思想懶惰罷了!

好了,阿牛說的有點多了,情緒有點失控,點到即止。


阿牛單車


這個我可以根據我家的兩輛自用車來回答,我家的第一輛車是本田鋒範,我家是2013年買的車,因為當時和小日本的關係沒這麼緊張,再加上當時油特別貴,故我們考慮省油的情況下買的這輛車,說實話這車是真省油,跑高速的話只需要五個油就可以了。但本田三廂車其中的一個缺點就是底盤太低,因為我父母那裡是山村,地勢高低不平,故每次回去都會拖底,導致我們在開車時提心吊膽小心翼翼。


碩宇一心


事實上,本田發動機專利技術不到豐田和日產的零頭!權威的沃德發動機大獎日系中日產是排名第一的,另外,本田不是全線車企,大型越野和大型皮卡都沒有,而豐田有陸巡,日產有沙漠之王途樂,都是聯合國維和部隊指定用車。再說變速箱,豐田有愛信,日產有加特可,都是全球前三的存在,本田還排不上名次。再談頂級發動機技術,日系中公認的唯一不帶電機進3秒的是日產最新款原廠GTR nismo ,2.7秒,本田nsx進不了3秒加了電機。綜上所述,本田最弱,但國內營銷厲害,其實日本真正兩個全線巨頭是豐田和日產,業界有話,品控看豐田,技術看日產。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懂車一號


說道本田,有的人可能第一印象想到本田摩托、本田賽車、本田汽車、本田飛機等等。

不管是在以上那個方面,本田都享有比較好的口碑。

有句話叫做“一日本田,終身本田”,我從事本田汽車這幾年,聽到客戶反饋為什麼要買本田原因最多就是“從本田摩托開始,我一直開的是本田,以後換車還換本田”,目前國內銷售的幾款車型車:享有“法拉域”之稱的思域、“平民超跑”的飛度、CRV、雅閣等等這些車型都是同級車當中的佼佼者。

一個品牌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什麼樣的,通過市場反饋出來的無疑是最佳答案。

\n

聰辮先生


紳愛車,願每個人都擁有自己所愛的。

本田是一個怎樣的品牌

很多人問我本田是一個什麼樣的品牌,有人說本田拖拉機起家的,汽車方面不行,有人說不如大眾和豐田。那本田究竟是什麼樣的嗯?
一直說買發動機送車,為什麼這麼說嗯?還是因為靠本田飛度,飛度代號GK5,1.5L發動機,最大功率131,最大扭矩155,11.5:1的壓縮比,油耗還控制的很低,這是成為買發動機送車的資本。可見本田發動機高效耐用,包括本田2.0T紅頭機,VTEC技術,小排量,高輸出,高輸出。



可以說本田粉永遠看不上別的車,不是本田粉永遠不買本田。

但是16年本田新推出渦輪增壓發動機,自吸大魔王玩渦輪,本來就有所懷疑,結果真的出現了機油增多現象,讓靠發動機的車企銷量大幅度下滑,買本田就是為了買發動機,最後本田給出方案,事情熱度才慢慢下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田思域穿出B柱斷裂事件,這個可是危害車主生命的,但是國外碰撞測試卻是五星,可見東風本田縮水了多少?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本田銷量還是逐漸上升,本田真的有魅力嗎?



本田的噪音一直是本田的通病,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通病,所以買本田的車主都比較喜歡聽音樂,本田在NVH上面就是難題。

本田出現即合理。實現了很多買不起跑車人的夢,買不起跑車買本田吧。經濟實惠動力強勁,而且還耐用,每個車企都有特定的人群,就看你是不是本田的人群了。

感謝大家瀏覽,更多精彩在紳愛車。

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見,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紳愛車


本田是一個“技術”公司,同時也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汽車品牌。

它的技術基因,通過公司名稱就能看出端倪。本田公司在日本的全稱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可以看出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在創立公司之處,就將“技研”二字融入到了公司的DNA中。

這裡我們講一個小故事。

不少人都知道,本田公司是以摩托車起家的,然而鮮有人知道的是,當初的本田公司想要在日本申請一張摩托車製造牌照幾乎是不可能的。

上世紀50年代,三菱、豐田、日產等都是國企,本田公司是一傢俬營企業,而且當時日本造摩托車的廠家也非常多,出於各個方面的原因,當時的日本政府把製造摩托車的門檻設得非常高,目的是不想再有私營企業進入摩托車生產領域,這對於有技術儲備的本田來說非常不利,那麼本田宗一郎會怎麼說服政府呢?

在他看來,只要自己生產的摩托車能在國際大賽上取得好成績,那麼政府就會給自己頒發牌照。於是本田公司創始人帶領了一個年輕的研發團隊,開始投入到英國曼島TT摩托車比賽的研發中,第一年本田公司帶了四臺車前往參賽,結果全軍覆沒,那一年,他也成為其他摩托車生產商的笑柄。

但這對於本田宗一郎來說並不算什麼,只要認準的事,他就一定要做成。結果第二年,本田公司帶去的六臺賽車就包攬了賽事前六名,從此一炮而紅。之後,公司也順理成章地拿到了生產摩托的許可。而本田摩托車之後的發展,正是技術上的領先優勢,讓其成為了全球摩托車領域的大哥大。

在汽車技術方面,本田公司一直有著超越同行業的探索精神,這也讓其獲得了“技術的本田”之美譽。

在歷經1975年發佈CVCC發動機轟動全世界後,1988年本田公司發佈了發動機領域的另一個看家本領——低油耗、高動力輸出的VTEC(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電子控制)技術。

為了進一步改善VTEC系統的性能,本田不斷進行創新升級,推出了i-VTEC智能可變氣門正時系統,增加的可變正時控制裝置能使發動機在不同轉速下都擁有最合適的配氣相位,從而更進一步提升發動機的性能。本田發動機也依靠這一技術成為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標杆,其低速節能、高速有力,偏向於高轉速錶現的特性讓它非常富有駕駛的激情。

如今i-VTEC系統幾乎被用在了本田的所有發動機上,併成為一項看家技術,更是其他一些廠家所使用的CVVT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的鼻祖。

那麼問題來了,一向以技術著稱的本田,2019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什麼黑科技呢?

其實說來還真有,日前本田技研(中國)公司(以下簡稱Honda中國)、廣汽Honda、東風Honda聯合在北京共同舉辦了Honda 2019新年媒體大會。會上本田公司與國內合作方共同發佈了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科技,那麼這些黑科技都有什麼呢?下面我們一睹為快。

黑科技一:Honda Walking Assist (步行輔助)

當筆者滿懷期待參加這次大會時,被本田的“不務正業”給深深感動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多數網友都知道,Honda的智能科技不僅僅侷限於汽車領域,為了擴大網友們生活的樂趣,Honda正在推進多項比較有趣的特色研究,這其中就包含正在與醫療康復機構合作開展的“Honda Walking Assist”(步行輔助)的實用化驗證工作,對人類的關懷非常暖心。

其實Honda Walking Assist(步行輔助)系統是一款為輔助因年長或疾病而行走困難的人,提升康復能力的裝置。Honda早於20年前就基於在機器人研發過程中積累的步行理論,開始了這款步行輔助裝置的開發,希望為更多行動不便的人,帶來出行的樂趣。

正是Honda在這一領域的創新性研究,讓Honda Walking Assist(步行輔助)系統在2015年即獲得了生活輔助機器人國際安全規格認證“ISO13482”,並逐步在日本面向醫院等機構進行租賃銷售,為行動困難人群提供服務。2018年“Honda步行輔助”還獲得了歐盟醫療設備認證。在中國,Honda從去年開始與部分醫院及康復機構開展合作,正在探討Honda Walking Assist(步行輔助)在中國的實用可行性,如果未來在國內逐步普及,這套系統將普惠更多行動困難人群,意義非凡。

黑科技二:Transcooter

此外,由Honda中國開發的電動滑板車Transcooter,憑藉著小巧便捷、輕鬆摺疊的優勢,可以被收納到電動車後備箱,從車內引線充電,還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速度切換、電子鎖、電池監控及故障提醒等,聽起來是不是很有趣呢?

而這款電動滑板車Transcooter將從今年開始國內銷售,為更多年輕用戶提供更為有意思的出行方式。

黑科技三:Honda CONNECT (智導互聯)

當然,汽車在Honda的版圖中還是佔據著重要的份額,進入2019年,Honda中國計劃在今年內重點將第二代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投入應用。那麼這套系統到底是什麼呢?它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其實第二代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類似於不少國內車企上裝配的智能互聯繫統,所不同之處是這套系統將充分發揮互聯技術,為移動和生活提供“舒適”“樂趣”和“安心”的價值,讓汽車“與智能手機”、“與家居生活”無縫連接,還可以通過OTA(Over The Air)實現系統升級,讓汽車的價值不斷提升,讓車成為駕駛者的“夥伴”。

為了實現這一願景,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將導入AI個人輔助功能,實現人與車對話,同時利用車聯網與車輛實現互聯互通,並且可以在車內實現在線支付、車載娛樂、視頻通話等多樣功能。

此外在車輛控制方面,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還將實現遠程操控、車況監控、指導安全節能駕駛等功能,並且與線下4S店互聯互通,比如車輛如果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或者有待維修的項目,經銷商可以遠程對車輛進行診斷和服務預約等,聽起來是不是更科技化、人性化了呢?

不僅如此,第二代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強化了實時擁堵信息等在內的導航功能,還能通過支付寶進行在線電子支付等,車主坐在車裡即可輕鬆支付停車費。此外比較新鮮的是搭載系統的車輛,相互之間還可以進行位置共享,這在編隊戶外行駛時非常有用。

黑科技四:Honda Xcelerator China

其實Honda Xcelerator China算不上一個真真切切的黑科技,但它背後卻蘊含著多個黑科技。Xcelerator China是Honda為中國科技出行創業型公司提供的加速器項目,Honda通過與有創新潛力的新興企業合作,並向其提供資金、平臺等方面的援助,使Honda獲得能源、人機界面、先進材料、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相關專業知識,提高創新能力。也就是說,Honda Xcelerator China更像是一個創新共享平臺。

作為“Honda Xcelerator China”項目的成果之一,數字氣味技術“氣味王國”從即日起應用於Honda出資參與的睿馳達公司的汽車共享服務中,為移動出行帶來新體驗。

寫在最後:

本田技研,正如其名其一直佔領著技術高地,無論是混動車型上的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還是Honda SENSING安全駕駛輔助系統,本田公司在技術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曾經有網友打趣地說到,如果日本沉沒了,全球有百分之60的車企會倒閉,全球所有車企倒閉了,本田不會倒閉,因為它是唯一一個能夠獨立研發、獨立生產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車企。

也許這僅僅是一個玩笑,但這也高度概括了本田在技術方面的領先與獨特之處。可以看出,未來本田公司要為用戶打造的是一個“FUN”生活,不僅僅侷限於汽車領域,其產品的涉獵的範圍包含摩托車、汽車、船舶、發電機、太陽能光伏、機器人、飛機等等,還將擴展至更多元化的移動產品和技術領域。未來本田公司還將通過技術升級創新,為全球打造充滿樂趣的FUNTEC WORLD。

那麼,對於本田公司的這些黑科技,你被種草了嗎?


車圖騰


所謂“豐田的營銷,本田的技術”

豐田汽車公司。成立於1937年8月28日,創始人豐田喜一郎,前身為其父豐田佐吉創立的"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演化而來。經幾十年的發展,豐田如今成為了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汽車生產商,旗下品牌豐田、雷克薩斯等品牌也是非常的暢銷。


其實豐田真正做到極致的,是它的質量的把控,產品成本的把控以及它的營銷。豐田高度重視產品的質量,為了控制產品質量以及如何節約成本提出了很多方法,如精益生產等。豐田追求的不是某項技術或某種產品質量的極致,而是這項技術或這種產品是否能獲得較好的市場,能否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至於營銷,大家有興趣可以查查“雷克薩斯是如何屠殺美國豪華車市場的“,非常有意思。如果用擬人化的視角來看,豐田是一個西裝革履的日本企業家,來自鄉土,認真負責,腦子裡想得更多的是市場競爭。豐田用自己對市場的理解和對產品質量的控制碾壓著其他競爭者。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成立時間1948年9月,創始人為本田宗一郎。如果說豐田的厲害之處在於對產品把控,本田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技術。泡麵為什麼這麼說?如下:

全世界最大的發動機製造商。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全世界唯一獨立自主研發噴氣式發動機和機體的製造商。產品涉獵廣泛,而且信奉全供應鏈全自主:摩托車、汽車、發電機、船、家用燃氣爐、太陽能光伏、機器人、個人移動工具、飛機、園藝機械、通用發動機......其中最偏執的是,本田旗下所有車型的底盤全部獨立自主開發,除了輪胎之類的易損件,沒有其他供應商,關鍵部件完全自己自足,這跟很多汽車廠商完全依靠供應鏈相比,簡直是“喪心病狂”。如果說豐田是一個懂營銷的企業家,那麼本田就是熱衷技術的工程師。尤其是在賽車領域,本田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本田技術的成熟,使得其銷量和品質都得到了保障,曾經在美國,有一輛本田雅閣車行駛100萬公里發動機沒大修過,由此可見優越的品質。至於營銷...看看謳歌就明白了。

以上就是泡麵對於豐田本田簡單的看法,如果詳細的寫,估計一天一夜也寫不完,至於您鍾愛哪一款,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兩個品牌都是非常不錯的。希望能幫助到您。


Car泡麵君


本田發動機比大眾發動機可靠,但與豐田還是有差距。

本田機油增多與大眾奧迪等燒機油,都沒有承認問題根本原因,一直欺騙國人。本田發動機機油增多召回沒有解決,其實是根本沒技術能力解決掉。

我是氣缸與活塞低漏氣量磨損不增加漏氣量技術創始人,我已經解決了本田機油增多與大眾等燒機油。機油問題根本原因是活塞環開口間隙漏氣量大,把兩道氣環中間刮下的缸壁機油從第二道氣環開口吹送曲軸箱、造成大量機油油氣,漏氣量越大發動機機油油氣越多,機油油氣隨廢氣進入進氣道吸入氣缸燒機油,這是大眾、奧迪、寶馬等燒機油原因。

本田1.5t發動機

活塞環開口間隙漏氣量大為了不燒機油,認為的降低曲軸箱通風量,正常洩漏的汽油與水汽揮發慢,造成機油增多乳化現象。

本田不敢在媒體與質檢總局監督下面對我解決機油增多問題,我給本田打電話罵過本田不敢在媒體與質檢監督下公開解決機油問題,就是縮頭烏龜,這個錄音發到本田機油增多維權群,我希望本田起訴我,可本田不敢只能是縮頭烏龜。

本田買發動機送車被國人捧上天了,1.5T發動機一上市就出問題,說明在增加技術方面還是欠火候。

本田是一個非常齷齪的車企。


乘風踏浪33


我個人覺得,本田汽車是一個技術相當過硬的品牌。

從本田飛度到本田思域再到本田雅閣,本田汽車向世人展現的,全都是過硬的技術。

就像本田飛度雖然配置低,但是搭載的發動機厲害,底盤穩定性也極強,給人的感覺就是一臺技術十分過硬的汽車。本田思域搭載的1.5T發動機,在保證爆發力的同時,還能夠將油耗保持在極低,這也充分證明本田汽車的技術十分過硬。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點擊頭像關注我、瞭解更多汽車資訊!


汽車資訊庫


回答:在其存在的整個過程中,本田不斷將創新產品推向汽車,摩托車和電力產品領域。如今,該公司繼續面對HondaJet和Honda Robotics等企業的新挑戰。該公司具有獨特的企業氛圍,所有員工繼續追求使本田獨一無二的核心特徵。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也就註定了這家企業品牌形象。


本田獨特身份的動力是什麼?

用幾句話回答,我認為它一定是本田哲學。本田哲學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我們的基本信念,即“尊重個人”和“三個歡樂”,以及本田公司原則和本田管理政策。本田哲學是我們企業文化的基礎,所有本田員工都會接受並尊重彼此,無論國籍或種族如何。我們的信念是與我們的客戶以及銷售,開發和製造我們產品的所有本田員工分享快樂和靈感。哲學不僅被全球每個本田集團的員工共享為共同價值,而且還被用作我們行動和決策的標準。

我在37年的職業生涯中度過了26年,本田在海外工作。在那段時間裡,本田哲學在許多場合幫助我成為指路明燈。例如,很難將合資企業與海外公司聯合起來,因為在語言,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之上容易產生利益衝突。然而,通過回到我們相互接受和尊重的哲學觀點,我能夠找到一絲光明並克服這些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我逐漸認識到本田哲學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說,哲學是我行為和決策的標準。

自2001年以來,本田在全球範圍內擴展了“夢想的力量”企業口號,並將這一理念融入我們的願望中,我們希望不斷創新,迎接新的挑戰,實現我們的夢想,從而帶領我們實現新的夢想。我們將每個本田員工的夢想覆蓋到客戶的夢想上,然後我們接受挑戰以實現這樣的夢想。我們挑戰產生的新價值為購買我們產品的客戶帶來微笑,這反過來讓我們微笑。然後,我們提出新的夢想,再次接受挑戰,實現它們。我希望本田繼續成為一個想要存在的公司社會,通過我們在這個週期中誕生的產品來激勵和贏得人們的信任。

換句話說,“夢想的力量”代表了一種企業氛圍,每個人都有權實現夢想並接受挑戰,實現夢想。這是本田品牌的基礎。



本田繼續創造本田獨有的產品所需的重要元素是什麼?

第一個要素是創建基於質量和可靠性的產品。更具體地說,我相信我們需要推出受世界各地客戶喜愛的產品,如Civic,Accord和Super Cub。好產品超越國界。我們正在通過不懈地努力實現120%質量的目標來建立我們獨特的本田身份,因為即使拒絕1%不符合我們標準的產品也是不可原諒的。

第二個要素是繼續清楚地瞭解客戶的需求和期望。為此,本田同事在世界各地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希望通過本地員工的倡議,在每個地區尋求發展,生產和銷售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分享本田哲學,無論國籍或個人信仰如何。我們與每個地區的客戶一起建立了本田品牌。通過實現本田和全球各地區人民的重疊夢想,本田一直在增加其存在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提升了品牌價值,培養了使本田獨一無二的核心特徵。

您如何看待本田品牌從環境和安全的角度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作為一家正在全球拓展業務的移動產品製造商,本田將環境和安全視為非常重要的問題,並採取積極主動的方法來解決這些關鍵問題。

在環境領域,本田一直站在其他汽車製造商的最前沿,設定並達到超越行業標準的高標準。在20世紀70年代,本田通過我們的CVCC(複合渦旋控制燃燒)發動機,成為第一個遵守1970年美國清潔空氣法案的美國汽車製造商,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1999年,我們推出了本田Insight,它在當時市場上所有大規模生產的汽油動力汽車中實現了世界上最高的燃油效率。今天,在我們的全球環境口號“為我們的孩子們的藍天,

此外,在安全方面,我們正在努力實現一個無碰撞的社會,不僅適用於騎車和摩托車的人,也適用於使用道路的其他人。本田的安全工作歷史悠久。我們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了促進駕駛安全的活動,我們一直在全球範圍內擴展。我們還積極開發車輛安全技術,包括駕駛員的補充約束系統(SRS)安全氣囊系統和世界上第一個用於安全測試的行人假人。

我相信,我們不斷努力解決全球和社會問題,同時也有助於當地社區的發展,這將促進本田的可持續發展。

本田從積極參與F1等賽車活動中獲得了什麼?

賽車運動是本田DNA的一部分。自1959年本田首次參加馬恩島旅遊獎盃(TT)比賽,這是當時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摩托車比賽以來,我們通過在世界各地的比賽中贏得競爭並贏得了本田品牌形象。通過挑戰精神爭取更高的職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例如,在MotoGP或F1中,我們每兩週或甚至每週一次比賽,因此我們必須解決在極短時間內比賽中出現的問題。這對我們的工程師來說是一次艱苦的磨難,但挑戰促進了我們工程師的成長,最終對我們的生產車輛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事實上,我也喜歡賽車。當我擔任本田馬來西亞總裁時,我和我的同事一起經歷了為慶祝馬來西亞獨立而參加12小時耐力賽的挑戰。當時,馬來西亞仍處於機動化的曙光之中。接近90%的員工甚至沒有駕駛執照。因此,團隊成員是一個業餘團隊,彙集了從生產線到銷售部門和清潔人員的人員。一個很高的目標是參加比賽,贏得全班,並使我們的銷售額增加一倍。這不僅贏得了全班,而且還取消了歐洲頂級製造商的全面勝利。我們不只是翻了一番,而是將汽車銷量增加了兩倍。這為我們的動力提供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推動力。

當我們接受挑戰攀登高山然後實現它時,我們高興極了,為本田生根的人們也喜出望外。他們越快樂,我們自己的動力越高。這是“夢想的力量”的持續循環。

您能否告訴我們未來將推動本田品牌發展的新業務和舉措?

汽車周圍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將在滿足新時代需求的同時繼續應對挑戰,包括向電動汽車(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V)的轉變以及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我們還在包括機器人研究在內的新領域不斷努力,例如ASIMO人形機器人和HondaJet業務。然而,在另一方面,本田擁有多種產品,包括汽車,摩托車和電動產品,如水泵和線式修剪機。無論你今天去世界哪個地方,你都會發現某種類型的本田產品。我們的挑戰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將本田的品牌價值傳達給喜愛這些產品的廣泛客戶。

未來,您將採用何種品牌管理來進一步提升本田品牌的聲譽並在全球範圍內拓展業務?

本田的優勢在於其員工。在本田工作的員工都喜歡本田。我們為本田品牌感到自豪,這種自豪感傳達給我們的客戶,這就是本田品牌的建立方式。因此,每個本田員工都必須思考和理解我們如何提供滿足客戶期望的產品和服務,並將其與本田的每項活動聯繫起來。這就是世界各地人們將與本田和本田聯繫起來的方式,將成為社會希望存在的公司。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作為管理團隊成員的使命是妥善管理我們的活動,以建立一個環境,讓每個員工在思考本田品牌時都能採取行動,並進一步加強員工的意圖。



以上本田企業品牌官Seiji Kuraishi在一次採訪中所回答。

更多汽車資訊關注

各種論文作業代寫~包合格~包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