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熱播,原生家庭決定你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孫儷飾演的房似錦是一個房地產中介,理性、專業、能幹,號稱沒有她賣不出去的房子。

《安家》熱播,原生家庭決定你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似錦,似錦、前程似錦,多麼美好的名字。

可真的是這樣嗎?

一個房地產金牌銷售,穿的是最普通的職業套裝,住的是死過人的凶宅,吃的是最廉價的包子豆漿,月薪不低卻一貧如洗。

在同事眼裡,她冷漠無情,為了能多賣房子,她一聲不響便撬了同事的單,即使是手受傷了,還能若無其事地繼續工作。

任誰看,這都是一個為了錢不擇手段的職場白骨精。

當鏡頭對準房似錦的童年,你就會發現,她變成現在這樣是有原因的。

房似錦,是房家的老四,也是家裡第四個女孩。母親潘貴雨剛生下她,還戴著坐月子的頭圍,就想把她丟進井裡淹死。

原因簡單粗暴“又是女兒,實在養不起了”。

所以,似錦,其實是四井——老房家要扔在井裡沒死成的老四,房四井。

《安家》熱播,原生家庭決定你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雖然被爺爺撿回了一條命,可是爹不疼娘不愛,三個姐姐都欺負她。

她是老房家所有成員的發洩對象,無論是誰不高興,都可以揍她一頓,不需要理由。

為了躲避捱打,她只好拼命地跑,以至長大後,她笑稱“別人跑步是為健康,我跑步是為活命。”

成績優異的似錦,常常被潘貴雨攆去打工賺錢,九年義務教育,她硬是比別人多讀了三年。

好不容易,才在爺爺的支持下,大學畢業,有了工作。

小時候遭遇的種種不公,都轉化為她前進的動力,她憋著一股勁兒,勢必要出人頭地。

所以短短五年,她便從普通銷售成了金牌銷售。

另一方面,她仍然擺脫不了潘貴雨的挾持,那個被稱之為“媽”的人,隔三差五就向她討債,空口白牙毫不含糊地就報出100萬來。

沒有?那就奪命連環call,那就去公司鬧,不給你留任何臉面。

要錢要得多了,連威脅都這麼輕車熟路。

《安家》熱播,原生家庭決定你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不知多少人在房似錦這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無法擺脫的原生家庭,逃無可逃的人生宿命。

就像《歡樂頌》裡說的那樣:“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深以為然。

特別是那些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那些傷害,或許要用一輩子去消化。

《安家》熱播,原生家庭決定你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半來自家庭。”

電影《心靈捕手》裡的威爾是個絕頂聰明的數學天才,卻有著一個不幸的童年。

《安家》熱播,原生家庭決定你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他從小被父母拋棄,在寄養家庭里長大,又遭到酗酒的養父家暴,受盡了欺侮。

這樣的成長經歷,讓他漸漸擁有了一顆扭曲的心靈。

他渴望溫暖而平靜的正常生活,卻只能通過喝酒、打架、鬧事來獲得暫時的刺激與滿足感,因為他在內心深處,覺得自己註定只能過糟糕的生活。

他愛上了一個人,卻不敢和她建立長久的親密關係,因為他覺得自己註定無法逃離被拋棄的命運。

他有超越常人的才能,卻不敢追逐自己的夢想,因為糟糕的往事,讓他覺得自己註定得不到這個世界的認可。

劉亮程說:“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到。那些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他們身上的“雪”別人看不見,只能自己躲在暗處,默默舔舐傷口。”

那個曾經說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灑脫少年高曉松,心中也藏著一處不堪回首的童年記憶。

高曉松這樣描述自己和父親的關係:“一輩子沒有問過父親一個問題,無論是學習的問題還是什麼。”

他說,在長達20多年的一段人生裡,他都沒有發現,自己討厭別人干預自己、愛較勁,都和原生家庭有關。

高曉松坦言,直到40歲之後,他才知道自己並沒走出來。

《安家》熱播,原生家庭決定你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心理學裡有個“相似而又不同”的效應,指的是:

人在處理某種東西時,會跟原有事物很相似,因為在熟悉的地方做出選擇,會有安全感,大腦對新事物加工程度會降低。

也就是大腦本能反應過程,沒有理智思考。

反射到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其實非常明顯,孩子始終會第一時間選擇自己已經習慣接受的方式去處理一切問題。

也就是說,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都在觀察和效仿父母。

正如武志紅所說:

“原生家庭問題很嚴重。成年人的很多心理問題都來源於兒時的傷害,並且這種痛苦會長期伴隨。”

《安家》熱播,原生家庭決定你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微博有一個話題叫#原生家庭能不能決定一生#,雖然絕大多數人承認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大,但都認為“不能”。

其實無論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裡,每個人身上都會帶著或大或小的傷。

這些傷口就像一隻只蝴蝶,隨便扇動一下翅膀,就能改變你未來的走向。

電影《風雨哈佛路》的主人公利茲,一個生活在父母打罵之中的孩子。

利茲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裡,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母親酗酒吸毒,並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

利茲15歲時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

貧窮的利茲需要出去乞討,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

隨著慢慢成長,利茲知道,只有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身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現況。

她用最真誠的態度感動了高中的校長,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

然後,利茲在漫漫的求學路上開始了征程。

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用兩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

她嘗試申請各類獎學金,只有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才能讓她唸完大學,於是她努力並申請到了這份獎學金。

影片的最後,她邁著自信的腳步走進了哈佛的學堂。

利茲說:“我為什麼要覺得自己可憐?這就是我的家庭,我的世界。我和其他人來的世界不一樣,我沒有退路,我要更努力,更努力地把自己推到另一個世界中去。”

著名的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說,“不是每個創傷都是災難,除非你允許這個災難發生。”

陳坤7歲父母離異,從小跟外婆長大。

他與父親的關係很差,要學費都很艱難。缺錢缺愛的他,孤僻敏感自卑。

即使後來成為明星,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一度患上抑鬱症。

後來,他找到了突破原生家庭影響的方法——行走。

在行走中,他觀察內心,與自己和解,獲得了平和。

《安家》熱播,原生家庭決定你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需要的不僅是身體上的遠行,更是靈魂深處的放下。

就像《都挺好》裡所說:“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

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把原生家庭欠自己的那些,都贏回來。

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愛,我們可以好好愛自己,許自己一個未來。

《安家》熱播,原生家庭決定你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說:

“當你終止了舊有的家庭模式並打破循環時,也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後的子子孫孫送上了一份無比珍貴的禮物。

你是在塑造未來。”


孫儷就曾經說過,無法原諒父親。

她出生於上海普通家庭,童年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中度過。

12歲那年,父親留下2000塊錢和一紙離婚證。

父母之間破碎的關係,讓她一度喪失了愛的能力。

而鄧超出生在重組家庭,家庭關係複雜,讓他成長成了敏感而叛逆的“問題少年”。

後來,孫儷遇上了鄧超,他們互相療傷,彼此治癒。

原生家庭中相似的疼痛過往讓他們更懂得彼此,也因此更緊密地相依相伴,營造一個美好而溫暖的家庭。

他們更懂得珍惜家人,無論多忙,都不忘陪伴家人與孩子,因為他們下定決心,不讓悲劇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反而成為了他們經營新家庭的經驗與力量。

愛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天賦。

走向癒合創傷之路,不單單是為了我們自己擁有健康的人生,也為了家庭成員的幸福和子女的成長。

每一次坦然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每一次感悟真我的引領,我們都在努力釋放負能量。

原生家庭決定你的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原生家庭,我們無法選擇;再生家庭,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餘生,願你不為往事所困,經營好屬於自己的家庭,成為生活的主人,給孩子溫暖的人生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