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牦牛在物质和精神的多重层面,都称得上是游牧高原、生活在高原的人们的一个图腾。人们称呼这个坚韧、强健、勇敢的物种为“高原之舟”,实在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离开它的扶助,实在是因为牦牛负载着人们太多希望。牦牛牵引着人们度过一个个飞雪弥漫的艰苦岁月,直至花香草绿的春天重返人间。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高原气质生灵

初上雪域高原,在蓝天白云下耸立于布达拉宫西侧罗布林卡广场的那尊金光灿灿的牦牛铜像映入眼帘时,我震惊了。脑海中随即闪出一个疑问:藏族人民缘何要在首府“圣城”如此显要的位置竖起这样一尊牦牛铜像呢?踏足藏北,我有了答案。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我们驱车沿着青藏线一路向北、向北,驶向无尽的远方。最先扑入视野的是星罗棋布的牧人白色帐篷间成群的牦牛群,它们悠然自得地啃食着低矮的青草,犹如一颗颗黑色玛瑙点缀在绿色的草原上。同行的藏族朋友告诉我,牦牛是藏北高原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体躯肥硕、身长腿短、圆目有神、牙齿尖利。越是高寒缺氧,心肺越是发达。别看它外相粗壮笨拙,无论爬峭壁涉沼泽还是越冰雪都如履平地,因而能在万里雪山草原岿然称雄。尤其是生活在藏北“无人区”的野牦牛,是西藏三大动物家族中体格最庞大的一种,毛色多为黑褐色或淡黑色,毛长如裙裾摆动,又似披裹大氅,气态威猛,具有一种王者的气概,在青藏高原栖息着熊豹鹰鹞等种种猛兽巨禽,但是能够代表和体现这块高大陆气质的生灵,惟有牦牛。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一头家养的公牦牛的体重可达六七百公斤,朋友指着一头硕大的牦牛介绍,成年后的野牦牛体重可达千斤以上,生性桀骜不驯,两只粗大的犄角锐利无比,高原上几乎没有对手与之匹敌。每遇敌手,健壮的公牛便将牛犊护围在中间,怒目圆睁,低头朝外,气势令对手胆寒。藏牦牛最大的特点是不知后退,即使身负重伤,也绝不溃逃。而野牦牛的体重可达一吨左右,当一头野牦牛愤怒地从自己的领地狂奔而来,它所面对的侵犯者足以被这种飓风般气势所吓倒。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古老巨灵繁衍

在汉文典籍中有不少描写这种神兽的文字,其力其劲,其势其神,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说文》中记载曰:“西南夷长毛牛也。”《山海经》中则描述曰:“潘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牦牛这一年轻而又古老的动物是藏族先民最早驯化的牲畜之一。它伴随着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生存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藏族民众的传说和涉及历史地理、神话宗教、民俗民风的册页里,同样不乏关于野牦牛的书写。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野牦牛本然、浑厚、精健的气质,带着一种创世前的沉静、沉思和沉默,也带着一种创世般的刚强、开拓和奋进。当代藏族诗人伊丹才让,于此心有相通。他写下了一首颇具史诗风格的百行长诗《弯曲的氂牛角》,回溯这个来自神界的巨灵,在人类文明的变迁中的命运遭际。在诗中,伊丹才让的情感基点类似波德莱尔对于陨落凡间的信天翁的叹息,但是伊丹才让毫无波德莱尔的失败语气,而是在诗中大书特书氂牛永远抗争,直至悲壮牺牲的精神和氂牛所来自的那个神话世界、古代世界无可替代的辉煌。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行进中,我还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政府组织开发西藏“无人区”的早期,曾有几位好事者驱车挑衅野牦牛,却不料反被野性大发的野牦牛怒冲过来,一头将轿车撞翻到路边的深沟中,酿成惨剧……庆幸从40年前起,追踪、记录、认识野牦牛,成为了牧人、生态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共同的话题。近些年来,通过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保的推动,野牦牛又不时驰入人们的视野。在西藏,无论是羌塘腹地,还是藏北高原,或者是喜马拉雅山系,都不时发现有孤独的野牦牛兀立山脊,或者成群的野牦牛奔腾旷野。

更可喜的是,野牦牛中的一些极为珍贵的品种,也有复原并扩大的迹象。2017年《金丝野牦牛》纪录片播出,金丝野牦牛因其毛色呈金黄色而得名,其牛角与牛蹄呈白色,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金丝野牦牛仅分布在阿里地区和那曲西北部,目前数量不足200头。这种野牦牛生性高傲,不与其他色系的野牦牛集群生活和繁殖。藏民族把金色野牦牛奉为神牛,认为象征着好运、平安、幸福,都以能见到神牛为荣。摄影组历经3年,终于在羌塘草原拍摄到了总数量大约为100头的金丝野牦牛群。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野生金丝牦牛

民族非凡之意

野牦牛视力不远,但是嗅觉和听力极佳,白天栖息山阴处,夜间下山食水草,藏北流行一句谚语:“饿了不吃昼草,才是野牦牛”。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野牦牛的发情期,公牛之间常发生血肉飞溅的角逐。凶猛剽悍只是野牦牛性情的一面,它们也有温顺多情的另一面。我们一路走来,草原上三五成群或者出双入对的野牦牛嬉戏逗乐的场景司空见惯。

我们见到更多的还是已经被西藏高原的先民们驯化了的家牦牛。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西藏牦牛的驯养可追溯到藏族先祖雅隆部落前期,全世界现有牦牛1400多万头,而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最多、繁殖最快的国家。其中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的牦牛,就占到了世界总数的85%以上。多少年来,它们就像牧人们无言的伙伴,几乎承载了草原百姓的全部生活:大家烧着牦牛粪、吃着牦牛肉、喝着牦牛奶、住着牛毛帐篷,穿戴着牦牛皮衣皮帽,乘坐着牦牛皮制成的牛皮船下湖打渔、越江摆渡。贵客临门时,擅长歌舞的藏族男女老幼还会跳起热情奔放的牦牛舞……至于牦牛肉干、牛绒挂毯以及牛头牛角牛皮加工制作的各种名目繁多的工艺饰品,不仅是藏族人民的最爱,也是四方来客追捧热购的物件。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在西藏的日子里,每每路过象征藏族人民祈求山神护佑赐福的玛尼石堆,我都会不自觉地驻足凝视,凝视那石堆上供奉的精神崇拜物——牦牛头骨,凝视头骨和石块上刻下的六字箴言,心底里会不自觉地发出“唵嘛呢叭咪吽”的呢喃之声。

当我再一次驻足牦牛铜像面前,凝视的眸子似乎格外明亮有神,因为我感受到了被称作“高原之舟”的牦牛任劳任怨的魅力,领略了作为牧民衣食父母、民族图腾的不凡意义,心绪也自然地驰向了浩渺无际的恒古原野……(文/流云 图/非渔;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高原之舟牦牛,这一古老巨灵在青藏高原的繁衍与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