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明隱居嶽麓山十多年,考古復原了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

唐國明隱居嶽麓山十多年,考古復原了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


————————————————————————————————————

再考一個功名,到千里外的長安

飛揚自己的鵝毛詩句

填滿超越大唐那座

高於喜馬拉雅山頂的詩歌谷底

————————————————————————————————


唐國明隱居嶽麓山十多年,考古復原了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

————————————————————————————————

唐國明隱居嶽麓山十多年,考古復原了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紅樓工匠、作家唐國明作品: 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是如此考古復原而成的

————————————————————————————————

一、版本來源

————————————————————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們現在讀到的《紅樓夢》已經不再是曹雪芹寫真正的《紅樓夢》原版。我們讀到的《紅樓夢》就是說前80回,也是一代又一代學人用其民間發現的零零散散的抄錄本匯校而成。就是程高本120回《紅樓夢》前80回也是從民間蒐羅到抄錄本匯校而成的。而各個時期的抄錄本中有漏字漏句,有的在這個本子上有半句,有的在那個本子上有半句,甚至把語句抄錄顛倒的其他各種現象。所以學者們都按照自己的學問與修養造詣選取。使得各種匯校的本子,雖然整體內容上沒有什麼大的差別,但語句字詞上卻時有出錯甚至有不妥之處,我在研讀中發現這個問題之後,因此本書前八十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紅樓夢》前八十回、河南鄭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匯校的八十回《紅樓夢》與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匯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以考古復原的方式相互匯校而成,再與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紅樓夢》互校一次成文後,加上我在程高本後四十回基礎上去偽存真考古修補復原的八十回後的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而合成了這個前後語言風格統一、脈絡貫通,迴歸於曹雪芹原意原筆的百回版本。

————————————————————

二、改動之處

————————————————————

值得一提的是:

…………………………………………

1、此書“凡例”為甲戌本所獨有,然被諸本所刪,僅從“此書開卷第一回也” 到“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之本旨”大段文字被併入第一回,陳毓羆最早提出:這是脂批,正文應是從:“列位看官”始,從這段文字內容和行文特點看,這個結論可信。但考慮到其內容主要是起著楔子的作用,再聯繫上下文,使其“凡例”意思通暢,故做特殊處理。因此特將其中一句:

…………………………………………

此書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而借‘通靈’之說,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改為:

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而借‘通靈’之說,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

此書開卷第一回故曰‘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而“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之本旨”句中,特將“此回”改為“第一回”。至於我改動得妥不妥當,大家閱後就知。

…………………………………………

2、此書對於“茗煙”與“焙茗”這兩個本屬於寶玉一個小童的名字問題上,程高本在二十四回中有這樣一段交代——

只見茗煙在那裡掏小雀兒呢。賈芸在他身後,把腳一跺,道:“茗煙小猴兒又淘氣了!”茗煙回頭,見是賈芸,便笑道:“何苦二爺唬我們這麼一跳。”因又笑說:“我不叫‘茗煙’了,我們寶二爺嫌‘煙’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二爺明兒只叫我焙茗罷。”賈芸點頭笑著同進書房,便坐下問:“寶二爺下來了沒有?”

而脂本的一段卻是——

只見焙茗、鋤藥兩個小廝下象棋,為奪“車”正拌嘴,還有引泉、掃花、挑雲、伴鶴四五個,又在房簷上掏小雀兒玩。賈芸進入院內,把腳一跺,說道:“猴頭們淘氣,我來了。”眾小廝看見賈芸進來,都才散了。賈芸進入房內,便坐在椅子上問:“寶二爺沒下來?”

脂本三十九回後又用“茗煙”。程高本則此後一直作“焙茗”,直至一百二十回。但蒙府本則一直用“茗煙”未改。本版本為了使“茗煙”過度到“焙茗”更為合理,結合程高本與脂本將此處改為:

只見茗煙,鋤藥兩個小廝下象棋,為奪“車”正拌嘴,還有引泉、掃花、挑雲、伴鶴四五個,又在房簷上掏小雀兒頑。賈芸進入院內,在他們身後,把腳一跺,說道:“茗煙,小猴兒又淘氣了!我來了。”茗煙回頭,見是賈芸,便笑道:“何苦二爺唬我們這麼一跳。”因又笑說:“我不叫‘茗煙’了,我們寶二爺嫌‘煙’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二爺明兒只叫我焙茗罷。”眾小廝看見賈芸進來,都才散了。賈芸點頭笑著與焙茗同進入書房內,便坐在椅子上問:“寶二爺沒下來?”

這樣從二十四回後“茗煙”一律改用“焙茗”,我覺得這既合創作規律,也是保持了曹雪芹最終定稿的原意。

…………………………………………

3、關於回目第七回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匯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校對的本子用《送宮花周瑞嘆英蓮 談肄業秦鍾結寶玉》為題;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的通行本《紅樓夢》用《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為題,我覺得兩者雖有來處,結合第七回內容卻各有不妥之處,我覺得各取一句更為恰切,便將第七回更名為《送宮花周瑞嘆英蓮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第八回鄭慶山先生取《薛寶釵小羔梨香院 賈寶玉大醉絳芸軒》為題,我通讀第八回覺得改為《薛寶釵小羔梨香院 賈寶玉大鬧絳芸軒》更妥,所以將第七、八回改了過來。

…………………………………………

因此特在此處一提。至於好與不好,還望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

三、匯校曹文考古復原例舉

————————————————————

我從14歲到37歲,23年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從《紅樓夢》程高本後40回中發現埋藏在其中《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曹文後,不斷確認,不斷從裡面找出曹雪芹所有可能寫的情節的點與段落、語句,如同尋找一個被人分屍後的屍骨,將找到的點點滴滴曹文骨肉組織起來,然後以考古復原的方式復活出了傳說中遺失民間或傳說被皇帝所毀、眾家所猜、脂批所示的《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曹文二十回,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大文《紅樓夢》的回數,名為《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在仍以考古復原方式復活《紅樓夢》第67回曹文的基礎上,與對前79回的再次校對上,不斷完善到如今,自然成就了“《紅樓夢》不再是殘書”的夢想。下面對匯校曹文考古復原進行分類例舉與說明:

==================

1、《紅樓夢》前80回

==================

對於《紅樓夢》前80回,是通讀了很多名家匯校的版本,然後將這些版本進行一句一句的比對,在比對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奇怪的現象,在此偶舉幾例:

……

比如一句話,在這個版本中是“哄人之目”,在另版本中卻成了“供人之目”,在選擇之時必須聯繫這句話的上下文,根據其意思,才能選擇出最準確的最好的,這話最準確恰當的是“哄人之目”,因為作者在上下文中交代清楚了,他寫的這些女子,都是他親聞親見的,不是胡思亂想虛構“哄人之目”的。

還有這本上是“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那一本卻是“竟不知投奔何方何捨去了”。聯繫上下文,當然是後一句更好更恰當。還有的一本是:“乳名英蓮”,另一本是“乳名喚作英蓮”,這兩句從文學的角度思考,與當時文言語境下的白話文去考量,自然是“乳名英蓮”更恰。

更有的是,這本是“士隱便笑一聲‘走罷’”,另一本是“士隱便說一聲‘走罷’”,這兩句話,前一句表達出士隱了卻紅塵隨道人去的高興心態“笑一聲”,後一句卻沒有表達出士隱的心情“說一聲”,要讓這句話根據前後語境表達得更準確,卻要把兩句話中的“笑”“說”合在一塊,使這句話成為“士隱便笑說一聲‘走罷’”,才更恰切。

另外,一本是“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從此空空道人遂易名為‘情僧’……”而另一本則為“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 這兩句話你用那一句都可以,沒什麼區別。

又如這本是“將來之東床何如呢”,另一本則是“將來之東床如何呢”,一個“何如”,一個“如何”,你真難以看出有什麼區別,但仔細辨別,在一整句話裡“只看這一小輩的,將來之東床何如(如何)呢”,從字面意思你是無從領會的,只是從前後語句的氣韻連貫上,用“何如”才更恰切。

又有一本是“這薛公子學名薛蟠,字表文龍,五歲上就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字,終日惟有鬥雞走馬,遊山頑水而已。雖是皇商,一應經濟世事全然不知……”另一本為“這薛公子學名薛蟠,字表文龍,今年方十有五歲,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字,終日惟有鬥雞走馬,遊山頑水而已。雖是皇商,一應經濟世事全然不知……”一句裡是“五歲上就性情奢侈”,一句裡是“今年方十有五歲,性情奢侈……”用那一句,一般會選擇用“今年方十有五歲,性情奢侈……”因為這一句作者交代了當時薛蟠的年齡。但聯繫上下文看,“五歲上……”“今年方十有五歲……”兩句應該保留,但該怎樣保留才更恰,更合作者想表達的意思,上下文念幾篇,此句話應為“這薛公子學名薛蟠,字表文龍,五歲上就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字,終日惟有鬥雞走馬,遊山頑水而已。今年方十有五歲,雖是皇商,一應經濟世事全然不知……”才更貼人物性格與故事情節。

另有“因為馮紫英我們好”這樣的話,抄本上本本都是,但這句話卻不管從什麼角度去看都是不通的,聯繫上下文,是因為秦可卿病了,馮紫英推薦個醫生來看完病後,因此賈珍說出這句話,這句話應改為“因馮紫英為我們好”,才恰切。但有的匯校本改為“因為馮紫英為我們好”或“因為馮紫英與我們相好”。以上舉的案例,在《紅樓夢》前80回的各種匯校本里比比皆是,造成這種原因,是因為個匯校名家及團隊手裡的資料,都是民間發現的抄錄本,包括高鶚程偉元匯校時也是如此,都沒有能讀到曹雪芹《紅樓夢》的原本了。抄錄時丟詞落句,抄得顛倒,把“因馮紫英為我們好”抄成“因為馮紫英我們好”,後面的匯校者照搬下來,就成了這樣。

還有,一本是“林黛玉還要往下寫時,怎奈兩塊帕子都寫滿了,方擱下筆,覺得渾身火熱,面上作燒……”另一本為“林黛玉還要往下寫時,覺得渾身火熱,面上作燒……”卻比上一本少了一句“怎奈兩塊帕子都寫滿了,方擱下筆,”聯繫上下文,當時寶玉捱了打,怕黛玉過度傷心流淚,所以打發晴雯送了兩塊平時曾遞給黛玉擦淚的舊手帕給黛玉,黛玉一看明白了寶玉的心思,一時激動便提筆在手帕上寫詩,所以選用“林黛玉還要往下寫時,怎奈兩塊帕子都寫滿了,方擱下筆,覺得渾身火熱,面上作燒……”才恰當。

還有,一本是“見他的手帕子,上面猶有淚漬,又拿至臉盆中洗了晾上。”一本是“見他的手帕子忘去,上面猶有淚漬,又拿至臉盆中洗了晾上。”聯繫上下文,是平兒因在王熙鳳生日遇到賈璉與鮑二家做不才之事時,而受了冤屈,到寶玉房裡換衣整妝,走後,寶玉“復起身,又見方才的衣裳上噴的酒已半乾,便拿熨斗熨了疊好;”所以後面緊接著就有了上兩句的表述,聯繫前後文,後一句更好,只是表述上在抄寫時丟了一個“拿”字,緊接其後的應是:“見他的手帕子忘拿去,上面猶有淚漬,又拿至臉盆中洗了晾上。”

…………………………………………

還有,第三十四回中——王夫人道:“噯喲,你不該早來和我說。前兒有人送了兩瓶子香露來,原要給他點子的,我怕他胡遭踏了,就沒給。既是他嫌那些玫瑰膏子絮煩了,把這個拿兩瓶子去。……”——這段話中——“噯喲,你不該早來和我說。”——這句話,聯繫文前後意思都不對,只能是——“噯喲,你不早來和我說。”或“噯喲,你該早來和我說。”——這樣才對。本書選用了——“噯喲,你該早來和我說。”

…………………………………………

還有,如第四十五回尾——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寶釵,一時又羨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寶玉雖素習和睦,終有嫌疑。——這句話中“寶玉”應該是“寶釵”的,所以此話該為——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寶釵,一時又羨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寶釵雖素習和睦,終有嫌疑。——才對。

…………………………………………

還有,再如第五十八回中——他乾孃也忙端飯在門外伺候。向日芳官等一到時原從外邊認的,就同往梨香院去了。這幹婆子原系榮府三等人物,不過令其與他們漿洗,皆不曾入內答應,故此不知內幃規矩。今亦托賴他們方入園中,隨女歸房。……——這話讀去不通,應調整為——他乾孃也忙端飯在門外伺候。這幹婆子原系榮府三等人物,不過令其與他們漿洗,皆不曾入內答應,故此不知內幃規矩。向日芳官等一到時原從外邊認的,就同往梨香院去了。今亦托賴他們方入園中,隨女歸房。——才意思不矛盾,這也算是抄書人抄錯,後面的人也跟著錯起來錯到如今還沒調改過來。

…………………………………………

還有,如第六十回:賈環看了一看,果然比先的帶些紅色,聞聞也是噴香,因笑道:“這也是好的,硝粉一樣,留著擦罷,自是比外頭買的高便好。”這話中的“自是比外頭買的高便好”,應是“自是比外頭買的硝粉好”意思才更恰。

……

==================

2、《紅樓夢》程高本後四十回

==================

至於我是怎樣從《紅樓夢》程高本後四十回以考古修補復原的方式復活曹文的,看看下面舉的復活程高本《紅樓夢》第81回第一段的例子就知(為了考古式的修補復原發現的曹文,在這個修補復原的20回曹文中,為了補缺,文中引用了一些很貼近曹文文脈的民間歌謠,還有從一些文獻中改造過來的總共千字左右的文字。如《十獨吟》,前2首在87版紅樓夢電視劇劇中出現過,究竟是誰寫的,仍沒有定論,但很貼近黛玉口聲,所以十首詩就全借用了。):

…………………………………………

(1)、在程高本原文第81回第一段以考古修補復原方式復活曹文過程的展示:

…………………………………………

注意:下文“<>”內的是刪除的字句,“()”內的是還原的字句,“【】”內的是還原式添加的字句。

…………………………………………

且說迎春歸去之後,邢夫人象沒有這事,倒是王夫人撫養了一場,<卻甚實傷感,在房中自己嘆息了一回。>(

正在房中嘆息。見寶玉走來,<看見王夫人>臉上似有淚痕,也不敢坐,只在旁邊站著。【待】王夫人叫他坐下,寶玉才捱上炕來,就在王夫人身旁坐了。王夫人見他呆呆的瞅著,似有欲言不言的光景,便道:“你又為什麼這樣呆呆的?”寶玉道:“<並不為什麼,只是昨兒聽見>二姐姐這種光景,<我實在替他受不得。雖不敢告訴老太太,卻這兩夜只是睡不著。我想咱們這樣人家的姑娘,那裡受得這樣的委屈。況且二姐姐是個最懦弱的人,向來不會和人拌嘴,偏偏兒的遇見這樣沒人心的東西,竟一點兒不知道女人的苦處。”說著,幾乎滴下淚來。王夫人道:“這也是沒法兒的事。俗語說的,‘嫁出去的女孩兒潑出去的水’,叫我能怎麼樣呢。”寶玉道:“我昨兒夜裡倒想了一個主意:>咱們索性回明瞭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來,還叫他紫菱洲住著,仍舊我們姐妹弟兄們一塊兒吃,一塊兒頑,省得受孫家<那混帳行子>的氣。等他來接,咱們硬不叫他【回】去。由他接一百回,咱們留一百回,只說是老太太的主意。這<
個>豈不好<呢>!”王夫人聽了,又好笑,又好惱,說道:“你又發了呆氣了,混說<的是什麼>(胡道!大凡做了女孩兒,終久是要出門子<的>,嫁到人家去,<孃家那裡顧得,也只好看他自己的命運,碰得好就好,碰得不好也就沒法兒。你難道沒聽見人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裡個個都像你大姐姐做娘娘呢。況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婦,孫姑爺也還是年輕的人,各人有各人的脾氣,新來乍到,自然要有些扭別的。過幾年大家摸著脾氣兒,生兒長女以後,那就好了。>你斷斷不許在老太太跟前說起半個字,我知道了是不依你的。<快去幹你的去罷,不要在這裡混說。>(快回園看你的書去,不要再在這裡為你二姐姐的事瞎耽誤工夫,仔細老爺又問你書。”說得寶玉<也>不敢作聲,坐了一回,無精打彩的出來<了>。憋著一肚子悶氣,無處可洩,走到園中,【便】一徑往瀟湘館來。

…………………………………………

(2)、從程高本原文第81回第一段復活出來的曹文正文:

…………………………………………

且說迎春歸去之後,邢夫人象沒有這事,倒是王夫人撫養了一場,正在房中嘆息,見寶玉走來,臉上似有淚痕,也不敢坐,只在旁邊站著。待王夫人叫他坐下,寶玉才捱上炕來,就在王夫人身旁坐了。王夫人見他呆呆的瞅著,似有欲言不言的光景,便道:“你又為什麼這樣呆呆的?”寶玉道:“二姐姐這種光景,咱們索性回明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來,還叫他紫菱洲住著,仍舊我們姐妹弟兄們一塊兒吃,一塊兒頑,省得受孫家的氣。等他來接,咱們硬不叫他回去。由他接一百回,咱們留一百回,只說是老太太的主意。這豈不好!”王夫人聽了,又好笑,又好惱,說道:“你又發了呆氣了,混說胡道,大凡做了女孩兒,終久是要出門子嫁到人家去,你斷斷不許在老太太跟前說起半個字,我知道了是不依你的。快回園看你的書去,不要再在這裡為你二姐姐的事瞎耽誤工夫,仔細老爺又問你書。”嚇得寶玉不敢再作聲,坐了一回,無精打彩的出來。憋著一肚子悶氣,無處可洩,走到園中,便一徑往瀟湘館來。

==================

3、《紅樓夢》第67回

==================

據幾代《紅樓夢》學者考證,《紅樓夢》現有各種版本之間存在內容很大的差異,總的說來,各種版本在內容上出現的異文,都未超過一頁稿紙。然而第67回則顯著不同,目前可以查閱的10種抄本和印本中,在內容上分屬於兩種類型:一種是異文的篇幅不超過半頁紙;另外一種不僅章回的題目不同,而且整個章回的大部分內容完全不一樣,屬於毫不相干的兩種寫法。第67回就是這種特異的章回。一種稿約一萬多字,可稱為繁稿,存於甲辰、戚序、列藏本中,文字略有差異;另一稿約七千多字,可稱為簡稿,存於程甲、程乙、夢稿、蒙府、已卯本(後補入)中。而據馮其庸先生在《論庚辰本》文中說64、67兩回書重出,一種可能是曹雪芹的“原稿”失而復出;另一種可能是另有一位高手把它續補上了。有些紅學者的看法是,在曹雪芹的原著中並不缺這兩回書,但在原著傳出後不久,人們在傳抄中丟失殘損了兩回書,後來第六十四回又重新出現了,因而得以進入已卯、庚辰本以外的各抄本。但第67回也許是出現而殘損得只剩片言隻語,不能刊用,造成所有傳抄本都缺原稿。是脂硯齋為出書的需要而在其剩存的片言隻語中得其大致脈絡補作了第67回,後來又有人見其文章拙劣之處,才又加以精心改造,因而才形成了現存的文本狀況。

…………………………………………

而據我從67迴文本的繁稿與簡稿本身出發,讓我更相信他們是在曹雪芹的殘稿上進行修補,但是他們卻違背了曹雪芹詞語的習慣用法,主要是字句上真有點離曹雪芹相差千里之感。高明的讀者一看就知。還有的在內容上相較前後文有矛盾的地方。我在修補還原的過程中以繁稿為主,以簡稿為輔,一一以古董式的還原法,按曹雪芹的寫作用詞習慣重生還原式的修補了一遍。至於怎樣,相信高明讀者的眼光。

————————————————————

四、百回理由

————————————————————

在蒙府本第二回脂批中有:“以百回之大文……”的話;在蒙府本第三回脂批中有:“後百十回黛玉之淚……”在庚辰本第二十五回脂本眉批中有:“通靈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見……”在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脂批中有:“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餘。”在同一蒙府本的脂批中前後矛盾,一說百回,一說百十回,庚辰本脂批前後倒不矛盾,雖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二十一回前批有“

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見後三十回猶不見此之妙”的話,但庚辰本明確肯定的說了“全部百回只此一見”

…………………………………………

到程偉元高鄂編寫時又說是回目一百二十回。但有紅學學者認為是一百零八回左右,理由是古人習慣以“九”為數,在《紅樓夢》前五十四回是寫“盛”,後五十四回是寫“衰”。由這般推去,說是一百回更有理由,因為《紅樓夢》通篇是以寫諸芳聚散之事來彰顯盛衰的,況且《紅樓夢》整體是圍繞“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意旨來進行的,在一至五十回已經完成了諸芳在大觀園千紫萬紅、百花齊放的聚集,從五十一回以“襲人出園回家探母,晴雯得病作引”地開始為諸芳千紅一哭、萬豔同悲地從“聚”向“散”開始伏筆。

…………………………………………

而最大的理由是幾乎有很多學者與讀者公認《紅樓夢》的寫作方法來自於《金瓶梅》,《金瓶梅》只有一百回。脂批中甲戌本第一十三回脂批中眉批雲:“……深得《金瓶》

壼(kǔn)奧!”在甲戌本第二十六回脂批側批有:“《水滸》文法用的恰……”的話。據專家考證最接近於《水滸傳》原本面貌的是一百回本。給《紅樓夢》是一百回更加增加了證據。

…………………………………………

若再增加證據,百回《西遊記》更是更好的證據了,《紅樓夢》其“神”與“意”受《西遊記》影響較大,其結構與語言又受《金瓶梅》影響較大,《西遊記》與《金瓶梅》都是一百回,加之至目前發現的清朝小說。百迴文本普遍,可以肯定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就是一百回。

————————————————————

五、繼往開來

————————————————————

回頭想想古典時代給我們留下的長城已殘破在荒山野嶺,體現園林藝術最高峰的圓明園已成為我們不忘國恥的象徵,只剩下了荒草殘垣。體現古典文學最高峰的《紅樓夢》雖經過程偉元高鶚為迎合當時政治環境的需要粉碎曹雪芹文筆式的整理編修,雖得以完整流傳,仍是良莠不齊。長城、圓明園不是我個人能力所及能修復的,而《紅樓夢》我可以個人去偽存真地完成修復它的殘缺,還原它本來應該的偉大的樣子。在我心靈被一些所謂專家灌輸的程高本後40回乃高鶚所續的定義被我無情的否決後,終於復活了這本代表中國古典文學高峰《紅樓夢》在曹雪芹筆下的原貌。無意之中,以文本實證的方式在“紅學”領域開創了一門叫“考古復原曹文”的學問。不管將會受到怎樣的待遇,我相信無數喜愛《紅樓夢》讀者的眼光,更相信自己發現與所做的沒有白費光陰,我無須寫出長篇大論廢話連篇的所謂學術論證,我以作家的本分與辛勞做出的文本會替我回答一切。

…………………………………………

至於我把這道殘缺的“長城”復原修補得怎樣,究竟是從“聞得枯荷聽雨聲”抵達了“聞得殘荷聽雨聲”,還是從“聞得殘荷聽雨聲”抵達了“聞得枯荷聽雨聲”,讀者讀後便知。

…………………………………………

2010年8月15日至2020年3月18日寫於嶽麓山下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唐國明隱居嶽麓山十多年,考古復原了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

唐國明遵循自己的“ 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名言:

1、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2、我們都是途中人。

3、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唐國明隱居嶽麓山十多年,考古復原了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

————————————————————————————————

——————————————————————————

唐國明簡介:

………………………………………………………………………………

唐國明是誰,他是——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漢子;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文人;

一個胸懷“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哲人”;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感性學者。

………………………………………………………………………………

唐國明說:“科學精神就是‘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他說,讀書人的性格就如他追夢10多年租住在長沙嶽麓山8平方米房間裡坐“冷板凳”中,在發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礎上;在互聯網時代,在各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下,所表現出來的如他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筆隨心,如閒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

唐國明隱居嶽麓山十多年,考古復原了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

——————————————————————

………………………………………………………………………………………………………………………………………………………………

唐國明,男,漢族,現居長沙,半途哲人、鵝毛詩人、考古復原紅樓夢曹文工匠,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內外書報刊發表文學、紅學、數學方面文章數篇。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先後在美國秘魯《國際日報》中文版連載的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以寫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得出自己結論的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於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蹟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寧衛視、湖北衛視等電視臺通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報刊網絡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並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通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誌雙月刊發表唐國明鵝毛式探索小說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式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

唐國明隱居嶽麓山十多年,考古復原了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佈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只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唐國明隱居嶽麓山十多年,考古復原了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變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變換成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變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於零的正整數,通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抵達4、2、1數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迴歸無窮數據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流的匯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點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經過2的n次方合4+6n數的匯聚點,可以迴流分流出奇數x合1+2n或合2+3n的數群,順著這些數群迴流,會迴流出通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循環往復如此存在於宇宙創造著天生著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的表述,所以此萬有通變規律公式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轉向下一波段過程中若2+3n不合2+4n與1+2n形式,則2+3n根據“奇變”“偶變”規則直接除以2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數的前提下,則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數據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這個“3x+1”猜想“奇變”“偶變”運行模式已經預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將來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以大數據形式進入4、2、1循環有序的運轉後,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於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人類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將誕生於這個世界的數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時”會發生變化回到“奇數時”,回到“奇數時”又會發生變化回到“偶數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在遵循著“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在讓一切守恆,平衡的最好描述。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歷史時期都只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數據流中某個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運行形式的數據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變數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於一個未知變數的“零鄉”……

…………………………………………………………………………………………………………………………………………………………

3、“半途”哲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在n是整數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無內,2的n次方就是至大無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終極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終極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仍卻處在4的終極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永遠會處在另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零鄉”……

我們都是途中人。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