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後

上高錦陽小學 冷寰宇


讀書,最重要的不是讀它的表面,而是走進它深處的靈魂。 這是我閱讀《三體》最深刻的感受了。


《三體》讀後


記得讀完《三體》,是在一個平凡不過的週日了。此時,我對整個世界的認識,早已經歷滄海桑田的變化。


故事情節很長,我就不再多說。震撼,史詩,早已充斥我的內心,揮之不去。主人公羅輯,一個再平凡不過,再現實不過的普通人,他被社會綁架的事實令人悲傷,但他潛在的與內心深處的無畏與超然,造就了兩百多年的輝煌轉折。無論結局如何,這一點,令我欽佩。


《三體》讀後


第三部的主人公程心,多次站在僅次於上帝的位置上,為了對人類的愛,與勝利和人類文明的延續擦肩而過,譜寫了一個個美麗的遺憾。正像羅輯所說,“人類之所以遲遲沒有發現黑暗森林理論,是因為人類有愛”。是啊,感情用事,一直是人類的弱點。真正能做到不論恩恩怨怨的,自古至今,又有幾人呢?


當然,最令我難忘的,還是本書的點睛之筆——黑暗森林理論。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對費米悖論的解釋,那縝密的思維和精煉的推理,足以斬平一切偵探小說。那句“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它。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球,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至今還在我的大腦裡交織,碰撞更加精彩的火花。


《三體》讀後


《三體》,是一座科幻大廈無比堅韌的基石。我相信,在《三體》後,一定會有更加精彩的大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