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華夏兒女的心傳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語出《尚書·大禹謨》。

南懷瑾老師講,中國文化的重點,也是生命科學和認知科學的中心,中國文化的道統,包括了儒家、道家,甚至於後來從印度進入的佛家文化都在內,原理就是我們祖先的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中國文化的中心。孔孟思想、老莊思想,統統從這裡開始。

先來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所謂“人心”與“道心”的區別,也就是人的人慾與天理的區別;或者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人之道”與“天之道”的區別。

所謂“人心惟危”,即是說人們的那種物慾情慾,或追名,或逐利,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所以會製造出各種矛盾,甚至危害社會和諧穩定,終至於身敗名裂。

所謂“道心惟微”,則是說那種能夠保障道德運行的價值體系,在人們的心目中是非常微弱的。

因為“人心”與“道心”處於一種互相矛盾、排斥的狀態,過於專注於“人心”的人,其“道心”就被壓抑,變得很微弱。

再看“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精純專一, “允”有“誠實”的意思,還有“公平、得當”的意思,“執”是“堅持”,“厥中”是“其中”的意思。

人的各種慾望是很危險的,或聲色,或獲利,它們很容易走向危害社會和自身的極端;道心本身就內涵在人心之中,是把這些慾望保持在適度的範圍之內,既不偏向於放縱的一極,也不偏向於壓抑的另一極,保持其適中的平衡的位置。

而這一點其實很難做到,我們很多情況下是容易走極端的。而一旦走偏了一點,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那個適中的位置越來越遠,最終形成積重難返的境地。

正所謂:用道心,致良知,修己以安人

道心的修養即德的積累。浩然之氣,集義而生,通俗點兒說,就是人的格局修養,如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多讀國學典籍是能夠幫助我們提高格局的。

正所謂,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創新),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華夏兒女的心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