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孫權的御人術是.關懷備至:

歷史是最好的證明:一個集團,或一個國家,內部團結,力量就強大,內部分裂,力量就削弱。袁紹雖據有四州之廣,兵多糧足,將勇士智,因內部派系林立,四分五裂,終於自取滅亡。孫權不僅能團結人,且能為部屬釋仇解怨,化敵為友,因而人心齊,力量大。他能鼎足江東,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原因。孫權的權術和御人術也有其過人之處,即能關心人,團結人。這雖不新奇,卻是御人的根本法。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孫權視將士如己出

  濡(rú)須之戰,孫權被曹軍圍困,勢甚危急。周泰得知,挺身殺入,尋見孫權。周泰在前,孫權在後,奮力衝突。突圍後,不見權,泰復翻身殺入圍中,又尋見孫權。周泰冒著敵人弓弩,左右遮護孫權,身被槍數十,箭透重鎧,救得孫權。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如無周泰拼死相救,孫權必死無疑。孫權感周泰救護之功,設宴相慰。席上,權親把盞,撫其背,淚流滿面,說:“卿兩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槍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卿乃孤之重臣,孤當與卿共榮辱、同休慼也。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言罷,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視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根遍體。孫權如此撫慰周泰,實是樹立榜樣,使諸將效法,為其效忠。孫權對將士確是關懷備至,如對呂蒙的病親自監護,對朱然的病送醫送藥,這都使將士深為感動。故終孫權之世,吳國上下,休慼與共,使東吳安如磐石。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孫權善待將士,是御兵的要術

這並非每人都曉得。張飛便是個不善待將士的猛將,他醉後常鞭將士,致造成嚴重後果:因醉疼打曹豹,丟了徐州;為急兄仇,醉後鞭打末將範疆、張達,被割了腦袋。 張飛不善待將士,不得善終,孫權善侍將士,乃成大業。故御兵要御之得法,切不可等閒視之。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孫權不計前嫌,化敵為友

  為天下不念舊惡,曹操有此宏量,孫權也有此胸懷。曹操“矯情任算”,他雖信任張繡,張繡卻沒有死心追隨;孫權不咎甘寧既往,且能化敵為友,使甘寧與淩統從死敵結成死黨,同心協力事權,至今仍傳為佳話。何以曹操不能使張繡死心相隨,而孫權能使甘寧等效忠於己?因曹操待人多從權略出發。因而未盡得人心;而孫權待人以誠,故人心嚮往之故。孫權與曹操御人相比,僅此而論,孫權勝於曹操。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孫權與黃祖戰於大江之中,祖軍敗績。孫權部將凌操乘勝追擊,被黃祖部將甘寧一箭射中,黃祖乃得脫。後甘寧歸降,孫權不念舊惡,厚待之,孫權聽甘寧之策,取江夏,擒黃祖,便設宴慶功。席間,凌操之子淩統拔劍而起,直取甘寧,孫權連忙制止,謂統說:“興霸射死卿父,彼時各為其主,不容不盡力。今既為一家人,豈可復理舊仇?萬事皆看我面。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淩統叩頭大哭說:“不共戴天之仇,豈容不報!”孫權再三勸之,淩統只是怒目而視甘寧。為暫 分開二人,以免尋仇報復,孫權乃派甘寧去守夏口,又加淩統為承烈將軍,統只得含恨而止。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由於甘寧感孫權之恩並得其教誨,也想設法解怨。在濡(ru)須之戰中,淩統坐下馬被暗箭射中,那馬直立起來,把淩統掀翻在地。敵將持槍來刺。這時,只聽得弓弦響處,一箭射倒了敵將,淩統才免難。淩統得救回寨,孫權對他說:“放箭救你的,甘寧也。”淩統乃頓首拜,對寧說:“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再不為惡。甘寧、淩統協力效忠孫權,屢建奇功。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孫權借婚姻以制人

  孫權與人較量,輸的最慘的是:他以妹為香餌,引誘劉備入吳以索還荊州,詎料竟弄假成真;又想以妹控制劉備,那知妹心外向,與劉備出奔,結果是“賠了妹妹又折兵”。這使孫權氣得發昏,這真是啞子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這段故事,在《三國演義》的五十四、五十五兩回裡,被描寫得很有趣。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但歷史事實卻不全如此,孫權嫁妹妹給劉備是出於自願。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顯然,進妹是為“固好”,即企圖通過妹妹來鞏固盟好,共同抵抗曹操,同時又可使妹妹從中控制劉備。劉備也發覺了,故對孫尚香也提高警惕。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在三國鬥爭中,一切服從於政治,婚姻也是為政治服務的。

孫權與劉備聯婚,是為達到其政治目的;劉備也絕不會因與孫權聯婚而放棄其政治要求。當彼此發生嚴重的政治矛盾時,婚姻也就告吹。想用婚姻來控制人,只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三國時代,為政治目的而聯婚之風盛行,但有哪個達到其政治目的?

如孫策平定江東後,曹操認為“獅兒難與爭鋒也。”為結好孫策,便使弟女許配孫策的小弟孫匡。而孫策並不因之與曹操永歸於好,當曹、袁在官渡相拒時,他就暗中策劃襲許都,迎漢帝,會因被刺客所殺才罷了。在古代,婚姻也未見“固好”,而是每為敵國。春秋時,辰瀛嫁於晉,而秦卻代晉;穆姬嫁於秦,而晉卻絕秦。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三國演義》描述孫權想用婚姻以控制劉備而達不到目的之事,雖與歷史事實有所出入,但卻揭示了婚姻服從政治的真相。


18歲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大業,鼎足而立,權術和“御人術”有多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