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陽除了紅色記憶,還有這些歷史遺存

慶陽是陝甘寧的邊地,當然也就成為邊區政府的核心。

慶陽博物館在地級市當中是很大,它的館藏主要圍繞紅色記憶、歷史文化、佛教造像、剪紙香包等工藝美術展開。

我們作為第一批遊客進入博物館。

慶陽除了紅色記憶,歷史遺存不少,有古生物化石,被載入史冊的“環江翼龍”、舉世聞名的“黃河古象”都出土於慶陽境內。

還有眾多的佛塔佛寺遺蹟。

各縣都有佛塔進入國保,可以時間所限不能一一造訪。

和中國大多數博物館一樣,慶陽的歷史文物也多是墓葬出土。

鎮原縣廟渠鄉文夏村王新莊隊的宋墓為單室彩繪墓,通體條磚鑲砌,單磚券頂,兩壁龕有浮雕彩繪雙門、房簷。

據墓誌記載,該墓系“大宋原州開邊寨人戶”白重立、白舜珉兄弟二人於“大宋宣和五祀癸歲孟冬梅日”為其父親所修。

甘肅慶陽除了紅色記憶,還有這些歷史遺存

該墓的畫像磚,也是博物館中最精緻的。

西夏的畫像磚則多了幾分西域風情,尤其是牛角杯的出現。

收納骨器的仰覆蓮,以及託座力士比較精緻。

來啊,撓你,這個鎮墓獸的姿態撩人。

涇川,涇河沖刷出來的川地,也是涇河石窟帶最密集的地方。

王母宮石窟隱藏在縣城的旁邊,與大雲寺隔河相望。

門票捆綁打包60元,著實不便宜。

甘肅慶陽除了紅色記憶,還有這些歷史遺存

王母宮石窟是單窟,北魏中心塔柱,最早被稱為象洞。

與雲崗石窟第六窟神似,但精華度差的太遠。

中心柱分上下兩層,四面開龕,四角處有寶象馱塔。

塔柱及窟內四壁分三層雕塑造像千餘尊。

風格和雲岡第六窟類似。

但造像後代經過多次重繪,臉部進行了重塑,看起來像俄羅斯的套娃,胖乎乎的。

唯一能夠看的過眼的就是下面的這尊啊。

石窟內風化的較為嚴重,石質不是太好。

甘肅慶陽除了紅色記憶,還有這些歷史遺存

王母宮石窟還有南石窟寺碑,找了一圈沒有找到,據說是在院子裡。

大雲寺博物館正在修建,與王母宮是套票,一併瀏覽了。

大雲寺是唐武周的特產,出土了很多兩批舍利,舍利套盒在甘博展覽,當時也是被震撼,後來這裡又出土了佛造像窖藏坑。

大雲寺修了龐大的仿唐建築,氣勢很大,佔地很大,內容很少,從建築極力還原大唐,尤其是五層舍利塔,和正在修建中的重簷廡殿式建築,九開間還有副階環廊,天哪,難道不逾制嗎?

在地宮裡溜了一圈,除了供奉舍利的底座,啥文物都沒有。

涇川博物館館藏很多,可惜後知後覺,當時也沒有時間去了。

估計以後要合體,徹底打造成甘肅的法門寺,舍利集散地,國際禪修地。

從王母宮到南石窟寺的途中經過了第一個縣級文保石窟,應當是吊吊塔石窟,當時一晃而過,未作停留,南石窟寺是國3,但在涇河兩岸已經看到了很多不知名的方窟。

甘肅慶陽除了紅色記憶,還有這些歷史遺存

據當地文化學者記錄,有822個石窟。

國家地理將其稱為“百里石窟長廊”.“閒靜修寂志,結跏坐林間”,僧人習禪,是思維修法,需要安靜的環境。

“若初習行人,將至佛像所,或教令自往,觀佛像最好”。

修禪和觀像是精進的兩個方面。

故最早的禪修窟,既有造像,也有僧人生活起居、乃至去世的的窟室,涇川的石窟走廊體現的就是這個特點。

很多的空窟就是僧人修行的地方。

為何是涇川呢?這是絲綢之路的通衢之地,也是佛法西來的必有之路。

有河可以取水,寬闊河谷,既和紅塵不遠,又有山林棲息之地。

於是這裡成了一條石窟的長廊。

南、北石窟寺並稱為隴東雙璧。

甘肅慶陽除了紅色記憶,還有這些歷史遺存

北石窟的編號165窟和南石窟的1窟是標準的姐妹窟。

《南石窟寺之碑》是關於南石窟開鑿的直接文獻。

這塊碑在的王母宮文管所內,:“大魏永平三年歲在庚寅四月壬寅朔十四日乙卯,使持節都督涇州諸軍事、平西將軍、()()涇()州刺史、安武縣開國男奚康生造。

”可惜南石窟寺正在維修,無法參觀。

混進工地,好說歹說,可施工地點在崖體上,實在無法進入。

強迫症

涇河靜靜的流淌,高速公路、省道均在河谷地帶重疊毗鄰,由此上搠千年,這條古道仍然是車馬大道,僧侶,商隊,遊騎。

甘肅慶陽除了紅色記憶,還有這些歷史遺存

一頭牽著長安,一頭牽著陽關。

南石窟寺失落之後,繼續前行前往羅漢洞石窟,途徑丈八寺石窟。

目的及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目的只為信息共享,無其他目的;

備註:如有異議,請聯繫我們處理,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