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視臺灣民眾黨為“眼中釘”

2020年臺灣地區兩項選舉塵埃落定,民進黨延續執政,在“立法院”仍保有多數席次。與此同時,國民黨“立委”席次小幅增長,但在“大選”中遭受重大失利,使該黨處於全面重整、提升內部士氣的階段,暫時無力同民進黨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而由柯文哲主導、新成立的臺灣民眾黨在“立委”選舉中斬獲5席,展示出了厚積薄發的能量。這讓民進黨倍感威脅。

在此形勢下,蔡英文連任後,為穩固執政、增強“一黨獨大”的地位,除了繼續對國民黨加大施壓,企圖利用執政手段打壓、遏制島內最大在野黨的勢力,同時也對新生的民眾黨提高了警惕,加大了防範。日前,“立法院長”游錫堃發文斥責臺北市警政部門執法不力,疏忽民意,表面上批評警政部門,實際上是對擔任臺北市長的柯文哲攻擊施壓。民進黨還對“立委”選舉期間的7名民進黨籍人士受民眾黨提名參加不分區“立委”進行除籍處分,認定這些原民進黨人士是“叛黨”。這實際也是警告黨內人士不要和民眾黨走得太近。最近民進黨一系列動作反映了其對民眾黨力量的崛起產生憂慮,將其視為民進黨長期執政的一大威脅,尤其在兩年後的地方“九合一”選舉中,一旦民眾黨進一步通過選舉增加地方勢力,勢必提升柯文哲的政治聲勢,也做大民眾黨,屆時民進黨執政不僅受到國民黨的反擊,還將面臨民眾黨牽制,可能使其遭到兩面夾擊。因此,民進黨將進一步利用執政資源加大對民眾黨的遏制,不會讓其輕易做大做強。

反觀民眾黨方面,雖然在前不久的“立法院長”選舉投票中,民眾黨票投民進黨籍游錫堃,但民眾黨此舉一方面是考慮選後還不至於和民進黨完全對著幹,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民進黨“立委”席次佔優情況下,游錫堃當選是板上釘釘,民眾黨不如趁此賣個面子,並不代表民眾黨有意同民進黨走近。事實上,在抗擊疫情以及其他政務方面,柯文哲不時發炮蔡英文,對民進黨施壓,柯日前同臺北市的藍營民意代表加強互動,而綠營民意代表悉數缺席,這也一定程度反映出民眾黨同民進黨的競爭關係大於合作關係。從更深層面分析,柯文哲帶領的民眾黨在兩岸政策主張方面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認同兩岸一家親,柯在去年雙城論壇中也明確表示,“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這同主張“臺獨”、蓄意製造兩岸敵意對抗的民進黨有區別,政策理念上的不同也將造成兩黨的競爭關係上升。而且民眾黨要想在未來選舉中有所作為,必然要將執政黨作為對手,在政策主張、施政理念等方面凸顯區別,才可能獲得更多選票,否則與民進黨同質化的結果只能是被其吞沒,而沒法開闢新的票源。

當然,臺灣政局一向波詭雲譎,政黨在競爭中也會存在複雜的合作,不能簡單的進行非此即彼的二元論判斷。因此,從長遠看,民眾黨同民進黨的關係將更加複雜,競爭關係大於合作關係,同時競爭中又會夾雜著合作,這將對島內政局產生複雜影響,也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新的挑戰。(作者 楚樺 特約評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