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化學老師的“網絡主播”成長記

己亥末,庚子春,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這場戰“疫”,每個人都在戰場,能者竭其力,勇者身先行。無數個感人的畫面讓我們淚流滿面……作為初中畢業班教師,同仁們都以特殊的方式,進行著特殊時期的教學。我也投入其中,一刻從未放鬆。 敢於擔當又精通電腦的“大咖”---曹老師率先給我們分享了他錄製的9.2《化學合成材料》的微課視頻。接著,年輕美貌的丁老師給我們分享了她自己錄製的9.1《有機物的常識》的微課。後續,越來越多的老師分享自己的資源,化學群裡每天的分享、討論絡繹不絕……

一位年轻化学老师的“网络主播”成长记

細心的徐老師考慮到我前期在老家,工作不方便,就先將錄課任務安排給了其他同事。第一次接到錄課任務是2月5日,接到任務後,我心想難度不大,畢竟自己曾在本科期間學習過錄制微課,但一切遠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

(一)微課錄製前

首先是錄課軟件的學習,看到學校群裡發了好幾個錄製微課的方法,我就一一嘗試,看哪個自己用起來最得心應手。看到群裡發的“超級錄屏”軟件,我就下載並進行了安裝,結果安裝過程總出現和其他軟件不兼容的問題,對我一個電腦菜鳥來說,嘗試了幾個小時之後就放棄了“超級錄屏”軟件。接著下載另一個軟件“camtasia studio”但下載後的解壓又總出錯……就這樣,摸索了六七個小時後軟件終於裝好了。

第一次錄製微課給我安排的是7.3《溶質質量分數》3個課時的微課。首先,按照平時的備課習慣,我仔細閱讀教材、課標,並翻看了大量的資料,心裡想著畢竟這是全年級學生看的,要讓學生在特殊時期的學習既高效又要對後期的化學學習有興趣。接著,我將原來自己的課件拿出來瀏覽,看的過程中,心想如何將40分鐘的化學課壓縮在10—15分鐘內,但還要突出重難點,又要進行鞏固練習,鑑於此,我用1天時間重新制作了課件。我經常和滑睿智老師調侃說“我們倆是PPT強迫症患者”,課件中的每個字用什麼字號、字體、顏色;每段話的出現方式,是否對齊;幻燈片之間的切換方式……我都會仔細去看並修改,做好的課件看一遍就想改,哪怕就1個字沒有對齊,我都會不舒服,就這樣修改課件又是好幾個小時。

一位年轻化学老师的“网络主播”成长记

(二) 微課錄製時

前期工作準備好後,我開始了錄製工作。從熟悉的三尺講臺到面對沒有溫度的電腦屏幕,一向伶牙俐齒的我說話總是磕絆,有時說著說著還會出錯。折騰了2個小時後,我開始寫講課稿,把要說的每個字都寫出來,包括簡單的“同學們好”都會寫出來,寫了近10頁講課稿後再開始錄製,我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即便如此,由於面對電腦,沒有平時的互動,我的注意力很難持續集中,每次十幾分鐘的課,我中途還是會出各種小插曲,(由於前期自己水平有限,不知道分開錄製再來進行合併)每次都得從頭開始。就這樣,一遍遍錄製,一次次改稿子,連續錄製了2天后,3節微課終於錄好了。

我們經常說生活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我覺得錄製微課也是。錄製好以後,我一看,十分鐘的微課視頻好幾百兆 ,但徐老師說,視頻最好是25M以內,方便微信推送。我就又開始了壓縮視頻之旅,用QQ影音一遍遍壓縮,但每壓縮一次,畫面的清晰度就會下降,即使這樣,還是很難小於25M,這對“強迫症”的我來說,又是個新的問題。在幾個小時的摸索和學習後,我發現錄課軟件有生成視頻的功能,這樣以來就解決了我遇到的問題。

再次接到錄製微課的任務是3月4日,武老師安排我錄製1節習題課,我心想這比新課應該簡單多了,加上自己對軟件已經熟悉了,事實並非如此。我錄製的是《基礎訓練》8.4第1課時的習題講評,做完習題後,我開始製作課件。為了讓課件更美觀,我需要把每個題複製上去,結果發現,18個題,網上幾乎找不到原題,我就把所有的題都敲上去。大概用了1天時間課件基本成型了,由於有了前期的錄製經驗,我分成了3段進行了錄製,合成好後發給了武老師審核。武老師看完後,給我提出了意見,他說“如果第12題換種方式來講,他覺得理解起來更容易”,看到他的建議已經晚上8點多了,我回復他“明天修改後給您”,但實際上我根本坐不住,我立即開始重新改課件,重新錄製第12題,這道並不算複雜的選擇題我錄製了5遍,有時候覺得語氣與前後不匹配,有時候又覺得多說了一兩個字,好不容易讓自己滿意後,我需要把原來視頻中的第12題替換掉,這對不太熟悉剪輯視頻又有“強迫症”的我來說,又是折騰了近4個小時。

第二天早晨,我又把修改後的視頻發給武老師審核,武老師說沒問題啦,可以發給徐老師和曹老師了。發給他倆後,先是曹老師給出了建議,他說“他覺得第10題雖然是選擇,但講完後應總結這類題的解題方法,”並給了我詳細的意見。我瞬間覺得,師傅果然是高明啊。很多時候我只會總結大題的解題方法,覺得一道簡單的選擇題,沒必要花太多時間。按照曹老師的意見,我又開始了修改課件,剪輯視頻……我心想這下應該好了,就發給2個組長再次審核,武老師還開玩笑說是“完美珍藏版了”。正想著,忙了好幾天了,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的時候,徐老師給我發來了消息,她認為第5題中的某句話說法不太合適,和她探討了近1個小時後,我開始了又一次的修改,剪輯視頻……就這樣,一節20分鐘的微課,我錄製了四五天,保存了大大小小的近15個視頻。

一位年轻化学老师的“网络主播”成长记

(三)課後反思

首先,我很感謝化學組的每一位老師,在這特殊的時期,大家都毫無保留的分享自己的教學資料,彼此交流,討論。通過大家的分享、交流,我對一些知識點的認識、理解又深入了一步。每位老師的微課,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學習。童老師、廖老師的語言十分嚴謹;貟老師、滑老師引入新課很活潑;楊飛老師的課堂語言非常幽默;楊俊敏老師、丁老師的課堂十分高效;陸老師的實驗視頻很新穎;賀老師、史老師的語言很精煉。特別是年紀較大的幾位老師雖然沒有親自上陣錄製微課,但主動整理知識點,並做成文件,供大家使用。

其次,通過這段特殊時期的特殊工作方式,我感受到每一個化學人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由於前期化學教學的特殊性,每天都有新課和習題講解課,每節課、每句話,徐老師和武老師都會認真聽一遍,並給出修改意見,他們還得安排整個教研組的工作。曹老師每天負責公眾號的編輯、推送直到深夜。曹老師還提醒我,微課中的每個字,每個方程式的書寫、配平、氣體符號、沉澱符號,你都得認真檢查。廖老師第8章一開始就主動錄製了微課----《酸、鹼、鹽的溶解性口訣》,並分享給大家。每次考完試,總有人積極製作課件,主動錄製習題講解視頻。同時,由於化學教學的特殊性,每節課中的所有實驗,老師們需要在網上找視頻資源,並進行剪輯處理……特別是組裡很多老師孩子都還小,還得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很多次,錄製微課時為了避免雜音,我都是關上所有門窗,而他們只能等到晚上孩子熟睡後開始錄製。正是有了這麼多人的付出,我們的公眾號才推送出了30次的微課學習。

最後,錄課這段時間的磨鍊,讓我知道後期上課語速一定要慢下來,學生才能跟上我的節奏。記得開學初,辦公室的物理老師開玩笑說,“我發現你們化學組的人說話都很快,是不是常年初三,你們教學任務多,練出來的”?每屆的孩子一開始都會覺得我的語速較快,後來他們也就慢慢習慣了,能跟上我的節奏。前幾年,也有很多老師提醒我這一點,但我自己沒有意識到,直到這次,通過聽其他老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緩慢語速,覺得我的語速真的是快。那些基礎好、思維敏捷的孩子跟上我的節奏沒問題,但如果基礎弱一點的孩子,可能前一句還沒想清楚,後一句我已經說完了。急性子的我,課堂提問時,有時孩子還沒反應過來,我已經將答案說出來了。教育永遠面對的是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如何放慢語速又能將所有知識點都不落下,提高化學課堂效率,值得我做深度的思考。

“沒有哪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哪個春天不會到來”,親愛的同仁們,站在講臺上,就是你我生命的綻放,讓我們心懷遠方,砥礪前行,共克時艱。

2020年3月21日 袁靜

華商全媒體記者 趙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